有人說,雨是大自然最溫柔的筆觸,輕輕一揮,便能為世間萬物勾勒出別樣的景致。看到雨后這條“二十四節氣”命名的巷陌,才發現此話果真如是,此刻的泰安老街宛如一幅剛剛繪就的水墨丹青,散發著略帶著絲絲雅逸的煙火氣。
![]()
泰安老街,位于天平湖路北、梅山西路以西,雖名為 “老街”,卻是在新時代背景下,為傳承泰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精心打造的商業民俗文化街區。這也成了許多人吐槽的對象,說它“假古董”、“不正宗”,還說它是“年輕的老街”,因此,自運營以來,就吸引來無數關注的目光,一直保持著較高的熱度。
![]()
在街南首,靜靜佇立著石牌坊,上面雕刻的云紋、祥獸經雨水沖刷后愈發清晰。坊前雄獅昂首、荷花綻放刻石,每一處紋路都仿佛被賦予了新的生機。雨水順著雕刻的溝壑蜿蜒而下,像是時光留下的足跡。
![]()
牌坊正中 “泰安老街” 四個鎏金大字,在濕潤的空氣中泛著柔和的光澤,古樸中透著貴氣。整座石牌坊在薄霧與雨氣的籠罩下,氤氳著朦朧的韻味,靜靜地勾勒出老街的別樣風情。
![]()
街口,一尊金牛雕塑橫亙眼前,但見它四肢緊繃、蓄勢待發,栩栩如生,后面五彩中國夢的招牌格外吸睛。街道上空,懸掛著紅色的垂幅,上面有“歲月靜好”、“白駒過隙”、“知足常樂”等智慧箴言,雖然有的已被打濕,有的卷曲、黏在一起。但絲毫不影響它們帶來的文藝氣息。
![]()
檐下避雨的游人漸次散入街心,踏著石板道上殘存的積雨,發出嗒嗒的聲響。也許不是周末的緣故,亦或是因為下雨,街道上的游客稀稀落落,偶有停下來品嘗心儀的美食。
![]()
兩邊美食店鋪鱗次櫛比,有庫迪咖啡、書亦燒仙草、魷魚天下、李福記餅行等,各式各樣色彩鮮艷的招牌讓人看得眼花繚亂,飄散出來的香味,夾雜著舒緩的音樂聲、商家的吆喝聲,彌漫在街道的角角落落。
![]()
木落亭拐角處西向通道內,北墻上的招貼墻畫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東面一幅是泰安方言集萃,如喬餓、揍飯、叨菜、胡落落等,這些讓外地人可能看得一頭霧水,本地人看了會心一笑的方言,你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嗎?
![]()
方言,作為地域文化的“活化石”、“聽得見的鄉愁”,無形中勾勒出一方人的性格輪廓,成為地域文化的“聲音名片”,漂泊異鄉,老鄉見老鄉,一句熟悉的方言能瞬間拉近彼此的距離。
![]()
西面是泰城上世紀的老城風貌圖片展,對于60、70后來說,它們是一段難以忘懷的記憶,感慨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青春遠去,已近夕陽!
中間的一幅集合了部分泰安的街道名巷,旁邊有裝裱精美的一幅字,一句“人生哪能多如意”,讓多少人酸甜苦辣上心頭:有半世奔波的悵惘,求而不得的遺憾;有風雨兼程的無奈,浮沉歲月的感慨;都是對世事無常的唏噓。
![]()
對面是京城小江南,里面飄出的皮影戲咿呀唱腔,混著未退去的雨氣,將江南的柔婉與北方的厚重揉成一闕流動的戲文,緩緩飄散在小巷上空。泰山皮影戲,600年歷史,全世界唯一單人皮影戲,“十不閑”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上單拎出任何一個,都是絕活。在品嘗本地非遺美食的同時,還能欣賞皮影戲的精湛演繹,簡直是賺大發了!
![]()
雨落老街,最是人間煙火色,它用新磚新瓦接住舊時光,讓傳統在當代活成了可觸可感的模樣。當非遺走出博物館,當鄉音爬上網紅墻,傳統已在濕潤的煙火氣中,完成了最動人的傳承。
![]()
我是@泰山旅游那些事兒,喜歡這篇文章,就動動你發財的小手,加個關注點個贊,轉發出去留個言!期待分享您的建議和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