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逸楓
6月16日,一組統計部門數據顯示,前5月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3.5315億平方米,同比下降2.9%,降幅比上月擴大0.1%。其中住宅銷售面積2.9745億平方米,同比下降2.6%,降幅比上月擴大0.5%,市場處于下行調整期。
![]()
前5月銷售額3.4091萬億元,同比下降3.8%,降幅比上月擴大0.6%。其中住宅銷售額3.0119萬億元,同比下降2.8%,降幅比上月擴大0.9%。說明目前房地產市場以價換量是主流,二手房市場對新房沖擊大,處于止跌回穩的調整階段。
當前熱點城市的成交熱度、銷售、房價降溫。傳統市場金三銀四號后,5月一波政策刺激未能讓市場延續強復蘇的態勢。一方面是地方分散的政策作用有限,另一方面是城市更新貨幣化、收儲商品房和收回空閑土地政策未打通堵點。
前5月市場指標跌幅擴大為投資額、銷售面積、銷售額、房價、房企到位資金、景氣指數。指標跌幅收窄為施工面積、新開工面積、竣工面積、土地購置面積和土地購置金額。指標上漲為地價,指標好轉為庫存面積。
當前全國房地產市場的“止跌”具有明顯的結構性、城市分化、弱復蘇特征,總體止跌、企穩的根基尚不穩固,反彈的條件不具備,依然處于止跌、底部修復、邊際改善階段。鞏固止跌、回穩成效依然需政策持續發力。
高能級一二線熱點城市、核心區域、核心板塊保持一定的熱度;新房與二手房市場存在分化,二手房強于新房。銷售嚴重分化,央國房企銷售強于民企;土地市場分化,熱點城市強于其他城市;熱點城市的政策空間大于非熱點城市。
呼吁4萬億-10萬億救市一步到位扭轉局面;取消商業地產的限制措施和首付及利率下降、稅收減免;放開融資限制;打通城市更新專項借款和貨幣化安置及收儲商品房用作安置房、保障性住房,收回空閑土地的政策堵點、資金來源。
前5月房地產市場走勢,已經釋放出四個積極信號。一是一二線熱點城市的二手房成交持續走強。二是熱點城市的銷售相對穩定、土地市場火爆,城市分化增強。三是商品房庫存正在逐步下降。四是5月全國房價環比連續2個月上漲。
房地產市場最堪憂在于,首先是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下降的降幅擴大、房價下降的幅度擴大。其次是債務重組困難、交房難度加大、房企資金狀況惡化、國房景氣指數下降擴大。最后是房地產止跌回穩的動能減弱、政策堵點未打通。
第一是供應端,投資額跌幅擴大。前5月房地產開發投資3.6234萬億元,同比下降10.7%,降幅比上月擴大0.4%。住宅2.7731萬億元,同比下降10.1%,跌幅上月擴大0.5%,辦公樓1412億元,同比下降16.3%,跌幅比上月收窄0.4%。商業營業用房2573億元,同比下降7.6%,跌幅比上月收窄0.7%。
![]()
前5月房地產開發投資3.6234萬億元,同比下降10.7%,比上月擴大0.4%,比2024年住宅開發投資100280億元,同比下降10.6%,跌幅擴大0.1%。跌幅小幅度擴大,呈止跌回穩不穩定,下行壓力加大的態勢,表明政策傳導到投資端弱的趨勢。
前5月住宅開發投資2.7731萬億元,同比下降10.1%,跌幅上月擴大0.5%。比2024年住宅開發投資7.6040萬億元,同比下降10.5%,跌幅擴大0.2%。目前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累計已經連續下降3年5個月(41個月),預計短期難改變下降趨勢。
前5月房地產開發投資產生新的變化,供給端呈現不穩定、萎縮下降、下降加快的信號。透露出房地產市場情緒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惡化,開發投資總額已經回到2018年-2019年同期水平,盡管總體風險可控,但已現惡化趨勢。
背后主要原因是土地購置金額和購置面積及新開工面積、竣工面積跌幅大并長時間深跌,修復緩慢,房企資金狀況惡化和庫存高。2023年以來三大工程(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平急兩用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緩慢,保交房是首要任務。
按照分區域來看,開發投資跌幅最大的為東北地區,同比下降22.5%。其次是東部地區,同比下降12.3%。中部地區,同比下降9.6%。最后是西部地區,同比下降5.0%。按照物業類別看,開發投資跌幅擴大是因為住宅、商辦投資跌幅大。
按照物業類別投資看,住宅和商業營業用房投資好于上期,同比跌幅持續改善住宅投資、辦公樓投資跌幅繼續擴大。其中住宅投資占總投資比重76.5%,較上期提高0.1%,說明住宅投資占比例大,呈現一枝獨秀的現象。
單月來看,5月房地產開發投資8504.43億元,環比增長8.68%,同比下降11.98%(12.4%)、4月同比下降11.3%(11.5%),比4月跌幅擴大0.68%(0.9%),原因是銷售下降、房企資金狀況惡化、開工和竣工面積下降幅度大有關。
5月住宅開發投資金額6552億元(4月6046億元),同比下降11.8%(4月同比下降11.1%,降幅較4月擴大0.7%。單月跌幅持續擴大,表明投資改善需依賴銷售端實質性回暖,當前市場復蘇基礎不穩固,短期下行趨勢難改。
觀察相對歷史同期的投融資規模,2025年5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和房企到位資金分別相當于2019年同期的72%和54%,投資延續2022年以來的季節性前高后低趨勢,融資自2024年10月以來的修復趨勢已連續3個月減弱。
與開發投資下行同步,2025年以來土地供求規模延續同比收縮。前5月全國土地成交建面2.1億平方米,僅為同期新房成交量的58%,再加之專項債收儲的推進,前5月全國擬收儲規模達到4700億元。
其中涉及宅地超過9500公頃,供地規模下降和土地收儲大大減輕了廣義庫存壓力,相當于為行業廣義庫存消化周期至少減負5個月。隨著行業逐步走向新的供求平衡點,在調降庫存規模的同時,開發規模在經歷“減負”的過程。
受到往期開發和已售項目的影響,開發指標也會存在一定滯后性。就歷史行業投資-銷售數據比例來看,在房地產投資回落到與商品房銷售規模更加匹配的水平之前,該指標調整還將持續一到兩年時間。
第二是供應端,施工面積跌幅擴大。前5月房屋施工面積62.5020億平,同比下降9.2%,比上月收窄0.5%。住宅43.5394億平,同比下降9.6%,比上月收窄0.5%,辦公樓2.6941億平,同比下降5.3%,比上月收窄0.3%。商業營業用房5.4694億平,同比下降9.0%,比上月收窄0.6%。
前5月商品房住宅施工面積43.5394億平方米,同比下降9.6%,跌幅比上月收窄0.5%。比2024年51.3330億平方米,下降13.1%的降幅收窄3.5%。毫無疑問,商品住宅施工面積的跌幅保持高位水平,與保交房持續加大、庫存高有直接的關系。
前5月房屋施工面積62.5020億平,同比下降9.7%,比上月收窄0.5%,比2024年房屋施工面積73.3247億平,同比下降12.7%的降幅收窄3.5%。房屋施工面積同比下降9.7%,連續下降3年5個月(41個月),說明邊際改善、修復緩慢的趨勢。
主要是新開工面積的跌幅大、下跌時間長、收窄緩慢,商品去庫存緩慢,房企拿地面積下降,房地產項目白名單和融資協調機制覆蓋有限。商品房銷售回款下降和融資困難的環境下,房企不敢大規模開工,保交房成首要任務。
供應端,新開工面積跌幅收窄。前5月房屋新開工面積2.3184億平,同比下降22.8%,跌幅比上月收窄1%。住宅1.7089億平,同比下降21.4%,比上月收窄0.9%。辦公樓615萬平,同比下降24.1%,跌幅比上月收窄6.5%。商業營業用房1434萬平,同比下降25.2%,跌幅擴大3.0%。
![]()
前5月房屋新開工面積2.3184億平,同比下降22.8%,跌幅比上月收窄1%,比2024年7.3893億平方米,同比下降23.0%的降幅收窄0.2%。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累計連續下降4年5個月(53個月),呈現邊際改善、修復的效應。
前5住宅新開工面積1.7089億平方米,同比下降22.8%,跌幅比上月擴大0.8%。比2024年住宅新開工面積5.3660億平方米,同比下降23.0%的降幅收窄0.2%。目前新開工面積的跌幅收窄,與保交房加快、房企拿地面積下降、銷售下降有關。
主要受季節性因素影響,部分城市和房企銷售好轉,保交房的力度加大,部分城市拿地面積回升有直接關系。過去幾年的集中供地中接近半數土地被城投所拿,城投本身開工率較低,一定程度拖累了新開工的修復。
單月來看,5月新開工面積5348萬平方米,環比增長10.53%,同比下降19.27%,降幅較4月收窄2.9%。庫存高倒逼供給端收縮,新開工規模低位已成常態。核心城市在政策支持下,新開工一定增長動能,庫存去化周期較長的城市,新開工規模很難再提升。
開發企業土儲縮量、資金承壓和高庫存持續抑制新開工需求,短期仍將處于收縮階段。在政策協同下,未來“好房子”供應、城市更新項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設提速將提供一定支撐,新開工和竣工規模有望低位走穩。
按照供求關系的市場規律看,大幅度且持續的新開工面積下降將對未來2年-3年的房屋供應產生直接影響。這將導致未來一段時間新房供應規模維持低位,部分熱點城市可能出現結構性供應短缺。
有助于緩解當前市場的庫存壓力,促進供需關系改善。可以看作是市場自動調節機制在發揮作用。供給端的持續收縮,反映了房企的市場預期和資金狀況。即便政府不斷出臺穩樓市政策,房地產行業依然深陷深度調整期。
目前房企的經營風險、債務風險、財務風險、庫存風險、交房風險尚未解除,市場信心和預期及供需關系、房地產市場的基本面修復過程拉長,內期看,房地產市場處于止跌階段。長期看,構建房地產新發展模式成為必然趨勢。
供應端,竣工面積跌幅收窄。前5月房屋竣工面積1.8385億平,同比下降17.3%,跌幅比上月擴大0.4%。住宅1.3337億平,同比下降17.6%,跌幅比上月擴大0.8%,辦公樓668萬平,同比下降6.7%,跌幅比上月收窄2.8%。商業營業用房1332萬平,同比下降19.3%,降幅比上月擴大0.9%。
![]()
前5月房屋竣工面積1.8385億平,下降17.3%,跌幅比上月擴大0.4%。比2024年房屋竣工面積7.3743億平,同比下降27.7%的降幅收窄10.4%。房屋竣工面積同比連續下降1年5個月(17個月),表明房企因庫存、資金緊張,保交房壓力大。
前5月住宅竣工面積1.3337億平方米,同比下降17.6%,跌幅比上月擴大0.8%。比2024年住宅竣工面積5.3741億平方米,下降27.4%的降幅收窄9.8%。毫無疑問,房地產項目白名單覆蓋范圍有限和銷售回款緩慢,保交樓壓力大。
單月來看,5月房屋竣工面積2737萬平方米,下降19.5%,降幅比上月收窄8.4%。5月竣工面積規模降幅收窄,且同比降幅大于5月新開工面積19.2%,說明潛在商品房庫存風險非常大,商品房出清非常緩慢。
按照2年-3年的房地產的項目工程進度來計算,竣工將延續周期性的縮量, 預計2025年竣工面積將持續出現負增長。前期房企拿地減少、庫存規模較高、銷售未回暖等情況并未出現實質性改善,當前房企以投定銷、以銷定產。
能否出現真正修復的關鍵在于三大工程、貨幣化舊改、收購商品房庫存、盤活閑置存量土地等實質性進展。房企拿地面積和費用、開工面積將承壓,同時保交高峰已過疊加過去3年商品房銷售下滑,竣工面積亦面臨下探壓力。
觀察相對歷史同期的開竣工規模,2025年5月,房屋新開工面積和竣工面積分別相當于2019年同期的25%和66%,月度數據雖然波動較大,但新開工水平仍然較低,竣工作為滯后指標下行趨勢確定。供應端下降,與需求端的下降有關。
第三是供應端,土地供應跌幅收窄。前5月全國房土地購置面積和金額跌幅擴大,已經累計同比下降6年7個月,連續下降77個月。自2023年開始,全國房土地購置面積、土地購置費的數據再沒有公布出來。
其中一季度全國土地購置費7191.34億元(前2月3722.71億元),同比下降4.5%(前2月同比下降0.3%),跌幅比上月擴大4.2%,比2024年全年3.5655萬億元,同比下降8.7%,降幅收窄4.2%,說明房企的拿地策略已經調整。
單月來看,2025年3月全國土地購置費3468.63億元(前2月3722.71億元),同比下降8.90%,跌幅比上月擴大。毫無疑問,4月全國土地購置費同比跌幅擴大,主要是城投拿地面積下降和一二線城市土地供應面積下降。
結構上看,城投拿地占比下降、一線及高能級二線城市及國企、央企占比最高,其次是城投,而民營開發商占比上升、以及土地溢價率回升,都顯示土地市場底部正在漸漸形成過程中。毫無疑問,土地市場呈現結構性的火爆行情。
5月土地市場成交規模同比持續縮量,土拍市場熱度環比有所回落,好于去年同期。5月全國成交土地建面環比增長9.8%,同比下降2.7%。其中一、二、三線城市環比增速為41.8%、12.8%、7.6%,同比增速為70.3%、16.9%、下降20.9%。
5月全國成交土地平均樓面價環比下降28.8%,同比上漲0.8%。其中一、二、三線城市環比增速分別下降39.1%、49.1%、5.3%,同比增速為下降40.4%、上漲12.8%、上漲0.2%。5月全國平均溢價率為4.6%,環比下降3.6%。
5月土拍溢價率連續兩個月下滑,好于去年同期,同比2.3%提升。一二三線城市溢價率分別為6.4%、6.6%、2.8%,一線城市環比增長0.7%,同比增長3.3%,二線環比下降6.8%,同比增長4.9%,三線環比下降2.3%,同比增長0.5%。
2010年全國房企購置土地面積3.99億平方米、增長25.2%。2011年4.43億平方米、增長10.9%。2012年3.56億平方米,負增長19.5%。2013年3.88億平方米,增長8.8%。2014年3.33億平方米,負增長14%。
2015年2.28億平方米,負增長31.7%。2016年2.20億平方米,負增長3.45%。2017年2.55億平方米,增長15.8%。2018年2.91億平方米,增長15.2%。2019年2.58億平方米,負增長11.4%。
2020年2.55億平方米,負增長1.1%。2021年2.15億平方米,負增長15.45%。2022年1.00億平方米,負增長53.4%。2023年-2024年預計房企土地購置面積0.9億平方米、0.8億平方米,同比下降超過20%、超過10%。
第四是需求端,銷售面積跌幅擴大。前5月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3.5315億平,同比下降2.9%,跌幅比上月擴大0.1%。住宅2.9745億平,同比下降2.6%,跌幅比上月擴大0.5%,辦公樓810萬平,同比下降7.4%,跌幅比上月擴大0.7%。商業營業用房2050萬平,同比下降6.0%,跌幅比上月擴大0.4%。
![]()
前5月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3.5315億平,同比下降2.9%,,跌幅比上月擴大0.1%,比2024年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12.9%,降幅收窄10.0%。同比已經連續下降3年5個月(41個月),表明政策效果逐漸減弱。
房地產市場復蘇基礎依然較弱,房企加大了“以價換量”的力度,整體延續量穩價跌的弱復蘇態勢。當前房地產市場的“止跌、回穩”具有明顯的結構性特征,根基尚不穩固,鞏固止跌、回穩成效仍需房地產政策持續發力、加碼。
單月來看,5月商品房銷售面積7053萬平米,環比上漲10.34%,同比下降3.3%,降幅較4月擴大1.2%。整體延續了弱復蘇的態勢。自2024年10月份以來,單月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降幅已經連續8個月低于5%,為2021年下半年以來首次出現。
單月連續下降41個月,說明房地市場的銷售處于止跌筑底的調整階段,企穩基礎不牢固。數據有所下滑是正常的,主要是去年同期銷售基數比較高,預計房企調整價格,政策持續不斷利好,改善性的需求釋放,銷售下降幅度會收窄。
需求側筑底企穩信號愈加明確。前5月商品房銷售成交面積同比下降2.9%,累計同比降幅比上月擴大0.1%,銷售動能減弱。一方面是政策端在落實方面有待加強。另外一方面是實體經濟的恢復,需要時間。因此,市場底部的基礎不牢固。
前5月住宅銷售面積2.9745億平,同比下降2.6%,跌幅比上月擴大0.5%,降幅比2024年同比下降14.1%,收窄11.5%。商品房住宅面積累計同比已經連續3年5個月下降(41個月),表明商品住宅銷售企穩的基礎不牢固。
按照地方區域來看,前5月東、中、西、東北部銷售面積同比增速分別為下降4.5%、 增長0.3%(連續增長3個月)、 下降2.8%、下降6.0%。 從各地區銷售情況看,整體跌幅均較上期擴大,其中中部地區銷售面積連續3個月增長。
按照分類物業類型來看,整體銷售情況低于上期,辦公樓和商業營業用房兩項銷售面積的指標同比跌幅擴大,住宅銷售面積連續11個月收窄后跌幅擴大,說明目前商品住宅銷售、辦公樓和商業營業用房的銷售形勢差。
前5月新建商品房銷售金額3.4091萬億元,同比下降3.8%,跌幅比上月擴大0.6%。住宅金額3.0119萬億元,同比下降2.8,跌幅比上月擴大0.9%,辦公樓銷售金額1033億元,同比下降10.8%,跌幅比上月擴大1.5%。商業營業用房金額1903億元,同比下降13.9%,跌幅比上月擴大0.6%。
前5月新建商品房銷售金額3.4091萬億元,同比下降3.8%,跌幅比上月擴大0.6%,降幅比2024年同比下降17.1%,收窄13.4%。表明房地產市場邊際改善,效果減弱,處于止跌調整階段,企穩的基礎不牢固,市場以價換量成主流。
前5月住宅銷售金額3.0119萬億元,同比下降2.8,跌幅比上月擴大0.9%。降幅比2024年住宅銷售額同比下降17.6%,收窄14.8%。表明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效果減弱,行業整體處于在止跌調整階段,以價換量是市場主流的趨勢。
單月來看,5月商品房銷售金額7056.39億元,環比增長13.15%,同比下降6.03%,降幅較4月收窄0.7%,降幅收窄與核心區好產品交易較為活躍相關。毫無疑問,4月、5月的樓市淡季,房企以價換量成主要銷售策略。
觀察相對歷史同期的銷售規模來看,2025年5月,商品房的銷售額和銷售面積分別相當于2019年同期的56%和53%,較4月小幅改善,但仍明顯低于一季度水平。因此,目前房地產市場的止跌回穩基礎不牢固。
第五是供應端,庫存緩慢下降。5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7.7427億平,增長4.2%,比4月末減少715萬平。其中住宅待售面積4.1264億平,增長6.5%,減少439萬平,辦公樓5319.15平,增長1.5%,減少33萬平,商業營業用房1.4371億平方米,增長0.5%,減少139萬平。
5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較上月有所減少,較2024年同期上漲4.2%,同比漲幅再收窄0.8%。房地產行業庫存總量有所收縮,按當前銷售面積計算,去庫存時間為11個月的消化周期。整體來看,庫存去化壓力大,分布區域分化顯著,結構性矛盾突出,仍需政策精準發力。
2025年5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7.7427億平方米,超過2015年7.1853億平方米,依然是達到天花板的水平,創1987年以來歷史最高紀錄之一。因此,7.7427億平方米大部分是現房庫存,部分期房,多為待交付與賣不出去的房屋。
2015年7.1853億平、2016年6.9539億平、2017年5.8923億平、2018年5.2414億平、2019年4.9821億平、2020年4.9850億平、2021年5.1023億平、2022年5.6366億平,2022年6.7295億平,2023年6.7295億平、2024年7.5327億平。
在銷售改善的帶動下,商品住宅庫存量與去化周期環比均下降,總庫存面積來看,依然為歷史最高,去化壓力大。其中商業庫存去化周期超過36個月,商業庫存去化壓力依然較大,庫存規模已經超過2014年的水平。
現房住宅庫存壓力仍然較大,占整體庫存的比重已經達到近四分之一。從全國商品住宅廣義庫存面積(住宅累計新開工面積-住宅累計銷售面積)來看,截至 5 月末,商品住宅廣義庫存面積為6.7 億平,環比下降 1.2%,同比下降 15.9%。
去化周期(廣義庫存面積/過去六個月住宅銷售均值)25.7個月,環比提升0.3個月,同比下降4.4個月。從全國現房庫存(已竣工未銷售)來看,截至5月末住宅現房庫存面積(住宅待售面積) 4.1264億平,環比下降1.1%,同比增長6.5%。
現房去化周期為20.0個月(由于5月現房銷售未公布,采用 2024年11月-2025年 4 月銷售均值計算),環比下降0.2個月,同比下降2.4個月。住宅現房庫存占全國住宅廣義庫存面積的比重為24.8%,環比基本持平,同比提升5.2 %。
5月末待售面積較上月有所減少,同比增長4.2%,同比漲幅進一步收窄0.6%。按當前銷售面積計算,庫存總量還有11個月的消化周期,消化周期再次拉長,去庫存任務艱巨。城市試點推進現房銷售,將有效控制供應規模,加快庫存去化。
商品房去化周期達11個月,歷史高點。由于商品房庫存量繼續上升,銷售回款逐漸下降,導致部分房企資金周轉問題非常嚴峻,現金流告急,債務集中到期,部分房企選擇二次或多次債務重組,面臨較大的債務風險。
商品房庫存創歷史新高,說明房子的供應多。與過去的高庫存不同的是,這三年房企投資拿地的萎縮狀態有關系,同時與保交樓的政策有關。由于保交樓的政策推進,部分現房沒有按時交付,或者出現退房情況。
第六是價格端,房價跌幅擴大。前5月全國商品房銷售均價9653元/平米(前4月9566元/平、一季度9510元/平、前2月9547元/平),環比上漲0.92%,同比下降0.93%(前4月同比下降0.4%、一季度同比上漲0.93%、前2月同比上漲2.6%)。從絕對值來看,房價回落至2024年9月政策前的水平。
![]()
前5月全國商品房銷售均價9653元/平,同比下降0.93%,比上月跌幅擴大0.52%,比2024年9935元/平,同比下降4.8%,跌幅收窄3.9%。說明累計房價漲跌不穩定,與結構性、季節性、口徑變化有關,房價處于底部運行的調整狀態。
意味著全國商品房、商品住宅平均房價連續下降1年(12個月)后、跌幅連續收窄數個月后,連續3個月迎來上漲后,連續2個月下跌,數據上來說,說明全國房價正式見底。但是企穩基礎不牢固,大漲的條件不具備。
前5月住宅銷售均價10125元/平(前4月10005元/平、一季度9935.6元/平、前2月9949元/平),環比上漲,同比下降。比2024年10419元/平,環比上漲1.6%,同比下降7.0%,環同比為下跌。因此,房價同比下跌,主要是以價換量。
單月來看,5月銷售均價10004元/平米(4月9756元/平方米),環比上漲2.54%(3月環比上漲3.3%),同比下降2.83%(4月同比下降4.7%),降幅較4月收窄1.9%。其中住宅銷售均價13613元/平方米(4月10245元/平),環比上漲3.6%(4月上漲3.3%),同比下降1.6%(4月下降4.3%),跌幅收窄2.7%。
表明短期內房價大漲的概率為零,與結構性、季節性變化有關。目前各地房價調整大,其中中部、東北部地區“以價換量”較為明顯,房企以價換量的趨勢依然是主流。目的是為更好去庫存和提振銷售,快速收回銷售額,應對債務到期,說明房價總體依然處于下降、筑底、調整的止跌底部運行階段。
第七是資金端,房企到位資金跌幅擴大。前5月房企到位資金4.0232萬億元,同比下降5.3%,跌幅比上月擴大1.1%。比2024年末同比下降17%,跌幅收窄11.7%。同比已經累計下降3年5個月(41個月),說明房企資金狀況呈現邊際改善放緩,有所惡化。
![]()
隨著房企銷售下降,跌幅擴大,其中一二線城市銷售呈現止跌回穩放緩態勢,部分房企開發經營和回籠資金改善不明顯。總的來看,今年以來市場總體平穩,繼續向著止跌回穩的方向邁進。部分地區市場仍然處在調整之中,市場回穩還存在壓力。
前5月房企到位資金4.0232萬億元,同比下降5.3%,跌幅比上月擴大1.1%。其中國內貸款6679億元,下降1.7%(前4月增長0.8%),止漲轉跌。利用外資16億元,增長49.0%,漲幅回落33%。自籌資金1.3743萬億元,下降7.2%,跌幅比上月擴大0.4%。
定金及預收款1.1931萬億元,下降5.0%,跌幅比上月擴大2.0%。個人按揭貸款5645億元,下降8.5%,跌幅比上月持平。毫無疑問,房企到位資金跌幅擴大,背后主要原因是國內貸款、自籌資金、定金及預收款跌幅擴大。
房企資金壓力依然大,首先是債務。房企大量的到期債務,因銷售回款大量減少,缺乏流動性,債務出現多次違約、多次重組,資不抵債現象。其次是庫存,積壓資金。最后是待交房規模大,需要龐大資金。毫無疑問,風險未出清。
房企資金降幅小幅度擴大。資金來源中個人按揭貸款跌幅最大、自籌資金跌幅擴大,預示房企自籌資金難度上升,銷售回款壓力上升。當前市場環境下加杠桿動力不足。繼續降低房貸首付和利率及稅收、擴大房企融資是主要的政策方向。
前5月國內貸款6679億元,下降1.7%(前4月增長0.8%),止漲轉跌,比2024年末同比下降6.1%,收窄4.4%。一定程度上反映房企國內融資環境沒有完全改善,增量貸款困難,資金壓力是房企縮減投資(拿地、新開工)的原因之一。
外資16億元,增長49.0%,連續2個月止跌上漲,2024年末下降26.7%,連續3年3個月(39個月)下降后連續2個月上漲。自籌資金1.3743萬億元,下降7.2%,跌幅比上月擴大0.4%。比2024年末下降11.6%,跌幅收窄4.4%,與資產處置等改善放緩有關。
定金及預收款定金及預收款1.1931萬億元,下降5.0%,跌幅比上月擴大2.0%,比2024年末下降23.0%,跌幅收窄18%。個人按揭貸款5645億元,下降8.5%,跌幅比上月持平,比2024年末下降27.9%,跌幅收窄19.4%,主要是銷售面積下降,跌幅擴大。
國內貸款率先由止漲轉跌,自籌資金和定金及預收款及個人按揭貸款同比跌幅較上月擴大0.4%、2.0%、持平。其中國內貸款占全部資金的16.6%,比上期下降0.6%。自籌資金占全部資金的34.1%,較上期提高0.5%。定金及預收款和個人按揭貸款占43.6%,與上期持平。
四項合計為94.3%,后三項合計為77.7%。受5月銷售金額下降,跌幅擴大的影響,房企資金來源有所下滑,資金面依然承壓。5月初出臺降準、降息等一攬子貨幣政策,金融部門表示,將加快完善與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相適配的系列融資制度。
包括房地產開發、個人住房、城市更新等貸款管理辦法。指導金融機構繼續保持房地產融資穩定,強化對高品質住房的資金供給。表明政策沒有完全落地,停留在政策表述中,未能持續緩解房地產企業資金壓力。
單月來看,5月房企到位資金7636億元,同比下降10.1%(4月下降5.3%、3月下降3.9%),比上月下降5.3%,跌幅擴大4.8%。背后的主要原因,因為房款(銷售回款)明顯走弱。
第一是5月房款3375億元,同比下降11.4%,跌幅比上月下降9.9%擴大1.5%。因為銷售回款再度走弱。定金及預收款同比下降12.7%,降幅較4月擴大了4.3%。個人按揭貸款同比下降8.5%,降幅較4月收窄了4.2%。5月居民部門中長期貸款凈增加746億元,環比多增1977億元,同比多增232億元。
第二是5月非房款4261億元,同比下降9.1%,跌幅比上月下降1.3%擴大7.8%,房企外部融資走弱,表明銷售下降,跌幅擴大。國內貸款1060億元,同比下降13.1%,增速較4月下降27.6%,2個月正增長結束。自籌資金2790億元,同比下降8.7%,降幅較4月收窄0.9%。
受外部融資環境改善不明顯、銷售下降和跌幅擴大,房企資金未根本性好轉影響,國內銀行貸款、定金及預收款和個人按揭貸款,這三項指標代表的是房企從銀行貸款能力和發債、現金流能力的改善。銀行貸款未全放開、銷售回款緩慢影響房企現金流和正常經營。
房企資金壓力是房企縮減投資(拿地、新開工下降)的主要原因。房企資金改善不明顯,主要原因是國內貸款、自籌資金、定金及預收款、個人按揭貸款占房企到位資金大,前期同比下降幅度大,銷售回款緩慢和債務到期及融資限制未全放開,導致房企資金、經營、財務緊張。
目前支撐房企資金流的主要是銷售回款,包括定金及預收款、個人按揭貸款,已經連續下降41個月。反映出金融機構對房企風險擔憂加大,銀行貸款困難、銷售回款非常緩慢,影響房企現金流。房地產市場處于繼續止跌階段,風險壓力依然存在。
第八是國房景氣端,市場預期下降。2025年5月末,全國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簡稱國房景氣指數為93.72,環比下降0.14%,連續11月呈現小幅度回升后出現連續2個月下降。國房景氣同比已經連續3年5個月(41個月)跌破100。
![]()
表明房地產市場的景氣、活躍、信心、繁榮度有所下降,總體處于止跌筑底的階段,企穩的基礎不牢固,呈現出市場持續邊際修復放緩趨勢,繼續刷新2016年初以來國房景氣指數最低水平,主要是房地產依然在深度調整中,與季節性有關。
國房景氣指數自2022年1月破100后,一直呈現持續下跌過程,2024年6月國房景氣指標開始邊際修復,但是速度非常緩慢。值得注意的是國房景氣指數是判斷房地產市場是否景氣、活躍、信心、繁榮的指標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