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環球新聞報道稱,隨著七國集團領導人陸續抵達阿爾伯塔省卡納納斯基斯參加 G7 峰會,數百名抗議者聚集在卡爾加里,希望為即將由世界各國領導人參與的辯論貢獻自己的力量。他們游行、高呼口號、揮舞旗幟和標語,并分發關于他們所關注問題的小冊子,希望七國集團領導人能夠關注這些議題。此次峰會所在地為落基山脈度假勝地阿爾伯塔省卡納納斯基斯,該地位于卡爾加里以西約一小時車程。由于峰會場地不對公眾開放,組織者在卡爾加里設立了三個“指定示威區”,在班夫設立了一個,并承諾將在卡納納斯基斯的大屏幕上向與會領導人直播抗議活動的現場視頻。除了一些交通中斷外,周日的抗議活動基本和平。報道稱,參加示威者中包括巴勒斯坦人同情者、抗議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讓加拿大變成美國第51個州”言論者,以及環境和原住民權益保護者等等。由于烏克蘭戰爭和中東戰爭等全球事務預計將成為七國集團領導人討論的焦點,現場也有幾個規模更大的抗議團體在辯論中發表意見。在卡爾加里市中心舉行的一場聲勢浩大的支持巴勒斯坦人游行干擾了交通秩序,迫使警察出面干預。值得關注的是,最后一刻邀請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與會也引起不少抗議,除了對此前印度特工涉嫌在加拿大境內行兇不滿者,還有巴基斯坦支持者在卡爾加里市政廳前高呼克什米爾獨立。一些抗議者表示,對G7峰會取得重大成果不抱任何希望,如“革命共產黨”(RCP)成員奇佐夫斯基(Jordan Chyzowski.)便持這樣觀點,理由是“資本主義已走到盡頭,需要的是工人階級掌控經濟,由我們階級民主地管理,將資源分配給需要的人,而不是少數億萬富翁的利潤”。另一則報道稱,除了地面上的抗議者,還有駕駛私人飛機的不速之客試圖介入G7峰會現場。
![]()
法蘭西24電視臺報道稱,七國集團領導人周日抵達加拿大落基山脈,參加此次峰會。此次峰會因以色列和伊朗之間不斷升級的緊張局勢以及美國總統特朗普所挑起持續不斷的貿易爭端而蒙上陰影。在全球不穩定因素和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以色列的襲擊和伊朗的報復行動加劇了談判的緊迫性。6月15日,G7開始就能否就以色列和伊朗間持續升級的沖突找到共同點進行談判,于此同時包括特朗普在內的各國領導人抵達會場。加拿大總理卡尼(Mark Carney)制定了一項議程,旨在盡量減少G7成員內部分歧。然而,以色列在峰會前兩天突然對伊朗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震驚了世界。外交官們表示,加拿大目前正在試探各國,爭取對以色列和伊朗發出聯合呼吁。該聲明可能呼吁緩和緊張局勢,也可能僅僅支持以色列,稱以色列有權“自衛”,因為伊朗的核活動存在爭議。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告訴記者,她在峰會前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進行了交談,并同意伊朗應承擔責任。她雖然稱“當然認為,從長遠來看,談判解決才是最佳解決方案”但并未呼吁立即停火。特朗普贊揚了以色列的襲擊,并指出以色列使用了美國武器,盡管內塔尼亞胡無視他公開呼吁的、在美國尋求談判解決之際暫緩襲擊的呼吁。不同尋常的是,歷史上一向和伊朗關系良好的日本譴責了以色列,與美歐立場拉開了距離。盡管歐洲各國對被圍困的加沙地帶的人道主義局勢表示擔憂,但所有歐洲國家都避免就以色列對伊朗的襲擊事件提出批評。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呼吁各方保持克制,并敦促伊朗重啟與美國的談判,同時指責德黑蘭加劇了因伊朗核計劃而引發的緊張局勢。關于“51州”,報道認為3月卡尼就任以來美加間緊張局勢有所緩和。特朗普上次訪問加拿大參加七國集團峰會是在2018年,當時他提前離開,并在空軍一號上發推文辱罵加拿大前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試圖將美國與最終聲明劃清界限。此次雖可能不至于如此,但緊張局勢依然存在。特朗普尋求徹底改變以自由貿易為中心的全球經濟秩序,并誓言將于7月9日對美國的朋友和敵人一律征收全面關稅。馮德萊恩周六與特朗普通電話,表示希望歐洲各國能夠達成解決方案,并對美國的做法提出了含蓄的批評:“讓我們保持彼此之間的貿易公平、可預測和開放。我們所有人都需要避免保護主義”,馮德萊恩還呼吁七國集團將伊朗和烏克蘭的危機聯系起來。烏克蘭正遭受伊朗向俄羅斯出售無人機的襲擊。烏克蘭總理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也應邀列席,他希望與特朗普對話。2月28日,兩人在白宮會面時,特朗普曾公開嘲笑他。在普京(Vladimir Putin)拒絕特朗普暫時停火倡議后其迫使烏克蘭與俄羅斯迅速達成協議的動作大為收斂,14日特朗普剛與普京通話,雙方就以色列-伊朗沖突和烏克蘭問題進行了會談,然而,馬克龍對普京能否擔任中東調解員表示懷疑,這位法國總統在格陵蘭停留后前往卡納納斯基斯,在那里他譴責了特朗普威脅奪取丹麥自治領土的行為,稱“盟友間不應如此”。特朗普在華盛頓參加了閱兵式后抵達峰會,閱兵式當天恰逢他的生日,這引發了全國范圍內的抗議活動,抗議特朗普的舉措被視為日益專制。
美聯社報道稱,以色列和伊朗之間不斷升級的沖突以及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懸而未決的貿易戰,給峰會蒙上了陰影。以色列對伊朗的襲擊以及德黑蘭的報復性行動似乎令許多世界領導人措手不及,這是世界局勢更加動蕩的最新跡象。一位美國官員告訴美聯社,特朗普最近幾天否決了以色列暗殺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Ayatollah Ali Khamenei)的計劃。英國首相斯塔默(Keir Starmer)表示,他已與特朗普、內塔尼亞胡以及其他世界領導人討論了緩和危機的努力,并表示預計峰會上將繼續進行“密集討論”。報道稱,作為東道主,加拿大總理卡尼已決定放棄每年在會議結束時發表聯合聲明或公報的做法。報道稱,由于其他領導人希望與特朗普對話,試圖勸阻他不要加征關稅,此次峰會可能會淪為一系列雙邊對話,而非展現團結的一次機會。特朗普是此次峰會的變數。他戴著一頂“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帽子出席了此次國際峰會。四名皇家騎警迎接了他。他煽動性的威脅,諸如威脅要讓加拿大成為美國第51個州,并接管格陵蘭島籠罩著會議,特朗普的專機于15日晚間抵達阿爾伯塔省。他將于16上午與卡尼舉行雙邊會晤,之后峰會議程將正式開始。受卡尼邀請參加此次峰會的非G7領導人包括印度、烏克蘭、巴西、南非、韓國、澳大利亞、墨西哥和阿聯酋的國家元首。避免關稅仍將是首要考慮因素。周日離開白宮時,當被問及是否計劃在七國集團峰會上宣布任何貿易協定時,特朗普表示:“我們有自己的貿易協議。我們只需要發一封信,上面寫著:‘這就是你們必須付出的代價。’但我認為我們會達成一些新的貿易協議”。與美國總統的雙邊會晤可能會充滿緊張氣氛,因為特朗普曾試圖利用這些會晤來恐嚇烏克蘭和南非領導人。加拿大前總理克雷蒂安(Jean Chrétien)本周在一個小組會議上表示,如果特朗普真的有所行動,各國領導人應該置之不理,保持冷靜,就像卡尼最近在橢圓形辦公室會晤時所做的那樣。克雷蒂安認為。“他總是恃強凌弱,如果特朗普決定為了上新聞而裝腔作勢,他會做出一些瘋狂的事情。讓他去做吧,保持正常對話”。上個月,英國和美國宣布達成一項貿易協議,該協議將大幅削減美國對英國汽車、鋼鐵和鋁的關稅。然而,該協議尚未生效,盡管英國官員表示,他們并不擔心特朗普政府會食言。斯塔默試圖拉攏特朗普,但這讓他與加拿大——英國的前殖民地、親密盟友和英聯邦成員國——的關系陷入尷尬境地。斯塔默也因未能回應特朗普提出的讓加拿大成為第51個州的愿望而招致批評,尤其是來自加拿大人的批評。當被問及他是否告訴特朗普停止對第51個州的威脅時,斯塔默告訴美聯社“我不會詳述我之前進行的具體對話,但請允許我明確指出:加拿大是一個獨立主權國家,也是英聯邦中備受重視的成員”。烏克蘭戰爭將成為議題之一。澤連斯基總統將出席此次峰會,并預計將與特朗普會面。就在幾個月前,兩人在橢圓形辦公室的激烈交鋒暴露了與美國總統會面的風險。報道稱,德國官員強烈反駁此次峰會將是“六對一”的說法,并指出成員國之間在各種議題上存在諸多分歧。
加拿大《國家郵報》報道稱,加拿大總理卡尼作為阿爾伯塔省卡納納斯基斯峰會的主席,其職責是調解談判,確保緊張的聯盟關系不會破裂。觀察員們表示,這項工作從未如此復雜。在許多關鍵問題上——例如全球貿易戰和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特朗普與其他七國集團領導人的立場基本對立。除了俄羅斯進攻烏克蘭、以色列在加沙地帶和伊朗的軍事行動,以及美國主導的通過全面征收關稅重塑全球貿易等全球性問題之外,卡尼還必須應對特朗普的反復無常和難以預測的作風。根據卡尼辦公室周日公布的日程安排,首相將于周一上午與特朗普舉行雙邊會晤。這將是卡尼上個月訪問華盛頓以來,兩人首次進行會晤。加拿大一直在敦促特朗普取消最近對鋼鐵和鋁征收的50%關稅,以及對外國汽車進口征收的額外關稅,這兩項都是加拿大對美國的主要出口產品。特朗普在飛往加拿大之前對記者表示,“我認為我們將在七國集團峰會上宣布一些新的貿易協議”,但他沒有具體說明與哪些國家達成了協議。在貿易和以色列與哈馬斯戰爭等諸多議題上,七國集團峰會就像一場拔河比賽。英國、法國、意大利、日本和德國領導人拉著繩子的一邊,特朗普則拉著繩子的另一邊,而卡尼則站在繩子中間,努力不讓繩子斷裂。長期以來的伊朗-以色列沖突在過去幾天里從代理人戰爭演變為全面的常規戰爭,這讓卡尼的工作更加困難。渥太華大學國家安全研究員兼教授朱諾(Thomas Juneau)表示,“這讓卡尼本已非常困難的協調工作變得更困難”。根據卡尼15日的日程安排,他將與除韓國和世界銀行外的所有其他G7國家領導人舉行雙邊會晤。這些會晤將使卡尼能夠在沒有特朗普出席的情況下敲定新伙伴關系的最終細節,或解決雙方關系中的棘手問題。朱諾指出2018年G7峰會上特朗普的出爾反爾,表示“在過去的峰會上,從未有過美國總統如此反復無常,如此有可能毀掉整個會議議程”。許多觀察家認為,特朗普第二任期內的波動性有增無減,這增加了這個有著52年歷史的工業化國家聯盟破裂的風險。報道稱,加拿大邀請了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的領導人,但兩國領導人上周均拒絕出席。
CTV電視臺報道稱,專家質疑G7峰會結果之際,卡尼在G7峰會上的任務是確保該組織繼續運作。分析人士表示,加拿大最重要的目標將是防止G7解體——即使這意味著不發表聯合聲明。資深外交官、加拿大聯邦上議員博姆表示,“維持這個非正式國際組織的團結將是一個成功的標志,我認為,我們在卡納納斯基斯峰會上將面臨的挑戰是,在應對一些重大全球挑戰方面,七國集團是否仍然志同道合,以及這種志同道合是否仍然能夠體現(團結)”。此次峰會是在以色列和伊朗互相導彈襲擊幾天后舉行的,也是在特朗普數月來詆毀多邊機構并實施被廣泛認為損害全球經濟的關稅之后舉行的。特朗普還多次聲稱2014年被趕出G8的俄羅斯應重新加入,但無人理睬。報道稱此次峰會組織倉促,杜魯多的辭職和隨后的加拿大選舉對籌備構成干擾。峰會通常以一份聯合公報結束,這份冗長的聲明概述了七國集團(G7)各國的共同觀點,談判過程需要數周時間,而且通常要通宵進行。然而,2019年,法國發表了主席聲明——博姆表示,這是七國集團領導人為應對無法達成共識的最壞情況而采取的措施,“如果無法達成共識,那么推動達成共識還有什么意義呢”?他預計今年峰會將不會發表完整的聯合公報。加拿大前大使巴克(Kerry Buck)表示,在烏克蘭、氣候變化和維護貿易自由必要性等問題上與美國達成協議可能“不可能”,他在6月4加拿大國際理事會(Canadian International Council)舉辦的一次小組討論會上表示:“挑起爭端、公開沖突對任何一方都沒有好處。”報道稱,16日開幕的峰會,工作午餐可能會涉及能源安全、人工智能和關鍵礦產等主題。預計下午將討論安全問題,翌日將重點討論外交政策。議程中,各場會議之間留出了較長的間隔——為領導人與新任領導人會面留出了時間。博姆表示,許多領導人都希望與特朗普會面,而總統更喜歡一對一的會談,而不是多邊會議。鑒于其影響力,七國集團(G7)成為眾多議題倡導者的目標,他們希望自己的優先事項能夠反映在公報中。渥太華面臨著呼吁,要求他們公開反對任意拘留、非洲債務危機以及巴基斯坦與印度的克什米爾爭端。商界和民間社會領袖將舉辦一系列與峰會相關的會外活動,盡管其中許多活動將遠離在卡納納斯基斯舉行的領導人峰會。警方表示,他們已設立“三個指定的G7示威區”,并將通過視頻和音頻向G7領導人進行廣播,而且領導人將遠離抗議活動現場。
法國歐洲新聞電視臺報道稱,由于其他領導人希望與特朗普對話,勸阻他放棄加征關稅,七國集團峰會有可能淪為一系列雙邊對話,而非展現團結的舞臺。以色列和伊朗之間不斷升級的沖突以及特朗普懸而未決的貿易戰,給峰會蒙上了一層陰影。馮德萊恩在會談前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要通過實力實現和平,我們必須對俄羅斯施加更大壓力,以確保真正的停火,讓俄羅斯坐到談判桌前,結束這場戰爭”,她補充說,此次峰會將“同時由地緣經濟和地緣政治決定,我們需要七國集團(G7)伙伴之間進行坦誠的討論,恢復彼此之間的穩定感和可預見性。這是當務之急”。報道稱,特朗普是峰會的變數。他各種煽動性的威脅籠罩著此次會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