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諾獎團隊同日發表!清華傅陽心/梁永團隊開發膜錨定IL-12新型mRNA疫苗,激活全新T細胞抗腫瘤軍團
清華大學傅陽心/梁永團隊研究發現,傳統分泌型IL-12作為mRNA疫苗佐劑會引發全身毒性,如小鼠體重下降和炎癥因子風暴。為解決這一問題,他們設計出膜型IL-12(mtIL12),將其限制性表達在抗原呈遞細胞表面,以顯著降低外周毒性,同時維持強力的抗腫瘤效力。這種創新設計通過誘導前效應T細胞群體,增強了CD8+ T細胞的抗腫瘤反應,表現出較低的系統毒性和更強的腫瘤殺傷能力。
阻止癌細胞惡化有新招!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發現重要癌癥治療靶點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的研究揭示了骨肉瘤(OS)惡性進展中的關鍵機制。研究表明,DHT刺激提高了AR和BRD4蛋白的表達,促進了骨肉瘤細胞的增殖。染色質免疫沉淀測序顯示,這種刺激增加了BRD4在染色質上的分布,并形成AR-BRD4轉錄調節復合物。此外,PLCB4在骨肉瘤中的高表達與生存率降低顯著相關。這些發現暗示PLCB4是一個潛在的治療靶點,為骨肉瘤患者提供了新的輔助治療策略。
美國新任衛生部長羅伯特·肯尼迪公開支持干細胞治療
2025年6月,美國衛生部長羅伯特·F·肯尼迪在推特上發布信息,稱通過間充質干細胞療法改善了痙攣性發音障礙。他強調間充質干細胞的安全性與多種功能特性,適合治療多種疾病,并呼吁防范阻礙干細胞治療發展的江湖騙子。此舉引發全球醫學界與公眾輿論關注,肯尼迪對干細胞研究的發展態度明確。
腦機接口新突破!讓重度語言障礙男子愉快地說話唱歌
2023年6月11日,《自然》雜志發表了一項關于腦機接口(BCI)的研究,該技術通過植入硅電極,幫助一名患有肌萎縮側索硬化癥的45歲男子克服嚴重的語言障礙。盡管他仍可發聲,但因病情導致語言不清晰,BCI系統通過實時解碼神經信號,將其轉化為具有語調、音高和重音的自然語言輸出,使患者能夠拼寫單詞、回答問題,并模仿自己生病前的聲音特征。這一進步被譽為語音BCI領域的"圣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