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列的都是軍人傷亡失蹤數,因此可能和大家見慣的數據有一定差距。
![]()
朝鮮戰爭被我們稱之為立國之戰,雖然這場戰爭已經過去了近70年了,但是這場戰爭至今理論上來說都還沒有結束。1953年7月27日雙方在板門店,簽訂的只是停戰協定。這也是為何近來會傳出,美國要與朝鮮簽和平協議的原因。
朝鮮戰爭這一場代表中華民族重新站起來的戰爭,各方到底傷亡多少網上有各種不同的算法。碼字的根據能查到的權威資料,在此篇中做一個總結。
![]()
開篇先澄清一個問題,有些人不知道是咋想的,總想把抗美援朝說成是一場沒打贏的戰爭。抗美援朝中國贏沒贏,日本教科書里的這一幅插頁,應該很能說明問題了。
朝鮮戰爭分成了兩大陣營,以中國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朝鮮戰爭其實是意識形態相左的兩大陣營間,進行的第一次正面武力交鋒。
社會主義陣營方面參戰國家有三國:中國、朝鮮、蘇聯。
參戰的社會主義陣營三國的損失情況分別為:
中國
![]()
朝鮮戰爭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1950年6月25日,朝鮮人民軍主動進攻發起統一戰爭,但是在美國的干涉下失敗了。1950年10月19日隨著中國志愿軍跨過鴨綠江參戰,進入了雙方的相持階段,在朝鮮戰場上志愿軍成為了社會主義陣營參戰的主角。
由于當時中國還沒有戶籍制度,所以很多傷亡記錄比較混亂,根據抗美援朝紀念館的統計,烈士名錄共有183108人。
之所以會和圖中數據對不上,是因為被俘回國后死亡的人員、送回國就醫死亡人員、失蹤者中判定死亡者,都在其后被列入了烈士名單,在上圖中他們還被計入在受傷和失蹤數據中。而且上圖只是計算的志愿軍傷亡失蹤數據,被列入烈士名錄的并不僅僅是志愿軍,還有入朝的民工。
根據中國官方公布的資料,中國解放軍先后有240余萬人的海陸空軍入朝參加了朝鮮戰爭。
朝鮮
![]()
朝鮮半島之所以會一分為二,是因為根據《雅爾塔協議》,美國和蘇聯將朝鮮半島以北緯38°線一分為二,各自占領一半。美蘇兩國之所以會這么分,是因為日本以北緯38°線為界,將北部的朝鮮半島劃給了關東軍總軍(方面軍群),而南部的朝鮮半島劃入了本土第2總軍。
關東軍根據雅爾塔協議是蘇聯負責對付的目標,而日本本土軍隊則是美國的目標,也因此美蘇兩國以北緯38°線為界分別受降了日軍。
發起戰爭的朝鮮人民軍裝備非常精良比志愿軍要好的多,在蘇聯的大力支援下朝鮮人民軍基本上實現了摩托化,裝備與蘇軍師沒有區別。而且朝鮮人民軍的主力部隊,都是參加過中國解放戰爭的部隊,是久經戰陣有大規模戰役經驗的百戰雄師。
在戰爭初期,朝鮮人民軍面對由原來日本殖民地時期偽軍為主干的南朝鮮軍隊,簡直就是降維打擊。
整場朝鮮戰爭中,朝鮮人民軍先后動員兵力在百萬以上。
不過作為朝鮮戰爭的發起者,朝鮮是參戰國中,迄今為止唯一一個沒有公布自己具體傷亡的。
蘇聯
![]()
中國參戰后,蘇聯派出由羅波夫將軍領導的第64防空集團軍支援中國。整個朝戰期間,該集團軍參與輪戰的人數達到7.2萬人,但是蘇聯對外宣稱只承擔中國東北的防空任務絕不越過鴨綠江。
從現在能查到的一系列資料看,莫斯科顯然并未嚴格遵守自己的承諾。
比如蘇聯在朝鮮戰爭期間,曾組織過多次對美國性能優異的F-86戰機的秘密圍捕。據美方解密資料透露,高達數十名美國飛行員被這種圍捕行動逼迫降落,隨后便被帶去了蘇聯從此了無音信。
根據蘇聯解體后流出的解密資料顯示,朝鮮戰爭期間蘇軍第64防空集團軍一共出動了64100架次,其中發生空戰1872次,共有5482名蘇聯飛行員開火射擊。
蘇聯資料宣稱這些作戰行動中蘇聯飛行員共計擊落敵機1106架,而第64防空集團軍所屬高炮部隊和其它蘇軍高炮部隊宣稱擊落敵機212架,所以蘇軍防空部隊宣稱擊落敵機的戰績總計為1318架。
![]()
二戰盟軍頭號王牌飛行員闊日杜布也來華參戰過
蘇聯顯然是將朝鮮戰場當成了自己的一次實戰練兵機會,蘇聯飛行員輪換來華,連二戰反法西斯陣營頭號王牌飛行員闊日杜布也曾到華,他擔任了第64防空集團軍殲擊航空兵324師師長。
至于蘇軍在朝鮮戰場期間的損失,蘇聯宣稱損失共計飛機335架、高射炮6門、探照燈1部,275人陣亡(其中飛行員126名)。
蘇軍資料來源《突擊》雜志第4期文章《碧血長空》,作者Lingt。
下一篇介紹朝鮮戰爭中資本主義國家陣營損失情況。
覺得碼字的文章還行,走過路過看過請贊個粉個轉個。
謝謝大家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