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使用膠卷攝影又有不少人開始關注,人們對膠片相機的興趣再次升溫。不過總有人覺得,目前數碼攝影當道,仍采用膠卷攝影會被稱不環保、慢吞吞,甚至是戀舊的情節。不過,將來各位膠卷控可以理直氣壯地說一句:「我是在守護文化遺產!」因為德國攝影界推動將膠卷攝影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行列,為不少膠卷攝影愛好者打了一支強心針!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聚焦在傳統技藝、儀式、手工藝、音樂等無形資產,例如養殖蜜蜂文化、愛爾蘭豎琴藝術,以及游牧文化等,去年12月(2024年),咱們中國的“春節”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中國共有44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總數居世界第一。
說回膠卷攝影,這個也很快有望成為其中一員。將膠卷攝影提升至「非物質文化遺產」級別的幕后推手,是來自德國北萊茵-西法倫州(Nordrhein-Westfalen)文化與科學部的Claudia Determann、德國攝影協會的Christian Klant和Thomas Gerwers。他們三人成功讓膠卷攝影登錄為該聯邦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正等待升級至德國聯邦層級的審查階段。一旦通過,下一步便是提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再由國際層面進行最終審核。整個過程看似漫長,但對保留膠卷攝影文化而言,其意義巨大。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官方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被社群視為文化身份一部分的實踐、知識與表達方式,傳承代代傳承與演化,強化群體認同與文化多樣性的尊重。」膠卷攝影從19世紀開始,見證了多個歷史時刻,包括人類登月、戰爭紀實和時代更迭等,如果沒有膠卷攝影,單憑人類的「眼見為實」的視覺記憶,很難完整地保存人類近代的歷史足跡。
雖然數碼攝影已經成主流,但是使用膠卷拍攝的魅力從未消失,像賓得去年發布的全新半格膠片相機“PENTAX 17“也得到了非常不錯的銷量,這也使得日后有望驅使更多品牌重返膠卷相機市場。如果本次德國成功為膠卷攝影申遺,膠片的「慢拍」除了是一門藝術之外,更是一種文化傳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