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思如
農民養老金每月百元,磚家卻問為何不消費?
當磚家們捧著高額退休金研究“中國人為何愛存錢”時,一位45歲的建筑工人錢某正對著自己的賬本發愁:
本月工資,6800元
寄給老家父母,2000元(養老錢)
兒子學費,1500元
房租水電,800元
自己生活費,1000元
存款,1500元
“磚家總罵我們不舍得消費,可你看看這223元的養老金標準,我要不存錢,老了連埋都埋不起!”
事實上,養老金制度,是一座金字塔:
7%的人站在塔尖,55%的人陷在泥里!
- 7%的塔尖群體(約2000萬人)每月領6000+元,相當于每天200元養老錢,比90%農民工的日薪還高
- 38%的夾心層(約1億人)守著2000元養老金,在城里剛好夠交物業費+買菜
- 55%的底層(1.71億人)攥著223元,不夠買30斤大米
更荒誕的是,某退休處長跳廣場舞的月支出(保健品2000+旅游3000+理療1500),抵得上15個農村老人全年養老金。
然而,河北農村的張大爺罵出了一句真相:“這根本是養老天梯制!城里老爺退休金年年漲,我的223元八年沒變過!”
凌晨五點,張大爺就得起床,趁天沒亮去地里摘菜,趕早市賣完能多掙5塊錢。“城里人說存錢防老?我們農村人是存錢等死啊!”
統計局說中國儲蓄率高達45%,磚家解釋說“中國人愛存錢是傳統美德”,卻閉口不談醫療、婚育、養老這三座壓在百姓身上的大山:
1,農民工每月被迫存40%工資,不是為買房買車,而是為填養老窟窿;
2,223元養老金逼出“三個不敢”:不敢生病、不敢吃肉、不敢死(喪葬費至少8000元)。
3,“兒子結婚要縣城買房(80萬)+彩禮(20萬)+孫子上幼兒園(每月2000),這還不算我和老頭子隨時可能需要花費的醫藥費。”
4,“新農合報銷完還要自費五成,去年做膽囊手術花了3萬,現在頓頓咸菜就為存錢防病。”
這種絕望的儲蓄,哪是什么未雨綢繆,分明是被逼出來的生存策略。
所以,高儲蓄率的真相:不是美德,而是窮人的被迫自救。
當55%的底層老人用223元對抗飛漲的物價,當農民工把40%收入寄回老家,“消費升級”就成了空中樓閣。
商場里打折的智能馬桶蓋,永遠敵不過縣城藥房的降壓藥剛需。
更嚴重的是,這種代際貧困正在形成閉環。90后某快遞員說:“我看爹媽每月200塊養老金,就知道自己老了連狗都養不起。”
于是年輕人報復性存錢,甚至出現“35歲存夠100萬就退休”的極端計劃。當整個社會陷入“存錢續命”的怪圈,還談什么內需拉動經濟?
所以,可以說:是養老的“巨大鴻溝”,在阻礙經濟的發展。
為生者權,為百姓言。我們不要輕飄飄的刺激消費,要的是扎扎實實的制度變革:
1.立即實施“養老扶貧”:將農村基礎養老金提升至800元/月,這筆錢不夠北上廣喝下午茶,卻能救活無數位老農民。
2.向特權開刀:體制內退休金設置“民生天花板”,超出部分劃轉養老基金池。當年工人能“下崗分流”,如今憑什么退休金不能“削峰填谷”?
3.建立農民工專屬保障:用工企業每雇傭一名農民工,必須繳納“城鄉銜接養老險”。
4.推行“養老正義稅”:對豪宅、游艇、私人飛機開征專項稅,用既得利益者的奢靡錢,給底層百姓買救命藥!
當每個中國人都能體面地老去,才算是迎來了老百姓心中真正的盛世!
有提問、交流和發文需求的朋友,可加入我的知識星球(星球號:38351947)
思如哲思
關注普通人的「生存處境」,思考更好的「人生出路」。作者思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