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國弦歌不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當今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基礎底蘊,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必須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時代、浸潤人心的重要作用,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挖掘出來。
![]()
鏡頭切換到山東濟寧市曲阜市尼山鎮魯源新村。據媒體報道,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示范點,該村堅持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中尋找鄉村治理靈感,借助孔子誕生地、儒家文化發源地的優勢,將傳統文化融入鄉村治理,并轉化為振興動能,建成了兼具文化魅力和儒韻民風的鄉村旅游打卡地。這一“融入”,讓儒家文化“激活”一個村。也正是在一個個“融入”中,山東不斷探索開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造性發展新路徑,抒寫著傳承賡續與創新發展新實踐。
文化的影響是無形的、潛移默化的,又具有驚人的穿透力。推動文化“雙創”,一個重要著力點就是融入。拿基層治理來說,一旦將優秀傳統文化深度融入其中,就能以鄉土文化培鄉村治理之“根”,以數字文化提鄉村治理之“質”,以文化活動增鄉村治理之“效”。濟寧從儒家文化相關理念入手,創設“和為貴”調解室,以“謙和禮讓”“儒濟法安”“案結事了”為價值追求,助力基層社會和諧穩定;威海榮成通過信用積分兌換、定期開展信用表彰、就餐優惠等形式,不斷豐富拓寬惠民應用場景,推動美德信用新風尚深入人心。
![]()
只有深度融入,才能找到“創”的靈感,明確文化賦能的努力方向;只有深度融入,才能找準“創”的發力點,才能對抽象的文化進行具化實化;只有深度融入,才能找對“創”的新路徑,真正讓文化為經濟發展增動能增效益、為旅游休閑增內涵增魅力、為城鄉社會增正氣增活力。
濟寧重點打造“兩軸、一街、兩區、兩鎮”,激活文化基因,實現文化發展與城市發展的深度融合;青島市城陽區實施文化“兩創”進社區活動,以“一堂課”“一節操”“一餐飯”為載體,讓優秀傳統文化潛移默化浸潤人心;濰坊市濰城區南關街道西南關社區探尋“狀元胡同雙牌坊的由來”“四眼井的傳說”等歷史典故,將狀元養成需要具備的“寬容仁厚、自律上進”品德與現代教育理念相結合,開展“身邊好人”“爭做社區德育狀元郎”等活動,推動文化“兩創”有載體有活動,看得見摸得著,優秀傳統文化更是浸潤人心。
“文化+”的賦能效應在一個個“融入”中凸顯。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動優秀傳統文化深度融入百姓日用倫常、基層德治法治,于是文化賦能現代生產生活;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城市建設、經濟發展中,于是文化賦能經濟發展、賦能城市發展;加快推進文旅融合發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資源優勢逐步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發展優勢,讓“詩”和“遠方”交相輝映。
![]()
善用儒家文化思想賦能鄉村治理,可以“激活”一座座村莊;“親仁善鄰、以和為貴”能夠激活鄰里道德認同感與集體歸屬感;“誠實守信、勤儉節約”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涵養鄉村良好風尚……從山東的實踐來看,持續深化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精神文明建設、城市發展、社會治理等方方面面,在一個個“融入”中釋放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引領力、文化凝聚力,讓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時代走向世界。(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