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外 | 人物
有好事發生
![]()
孤獨之前是迷茫,
孤獨之后,便是成長。
成長之后,當然是——
有好事發生了。
作者 | 小外
一
“秋天——
一定要住在北平——
天堂是什么樣子,我不曉得,但是從我的生活經驗去判斷——
北平之秋就是天堂。”
老舍這樣形容北京的秋天——
我是心領神會了——早上走路時,看到清晨的陽光慢慢穿過高大的銀杏葉。陽光穿過葉子的時間里——
感覺時間都變慢了。
我并沒有隨著陽光和葉子慢下來,堅持在小區園里走了一萬步——才來到桌前。
丸子趴在窗臺,呆呆的往外看——
太陽慢吞吞的,從東邊移過來——宮崎駿<一去不返的舊時光>,啦啦啦嚕嚕嚕的響起來——這些秋天的日常,為我拉滿——寫作前的氛圍感。
很久不寫作了。去年開始,大約受行業與疫情的影響,有一年多時間——我都在北京躺平——躺到睡眠與頸椎都出了問題,才想起來要調整。外總說,運動也可改善大腦,治療抑郁癥。可是我比較懶,不愛跑也不愛跳——瑜伽、健身房、跳舞各種潮流運動于我都不靈——全部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左思右想,便做了個簡單易行的生活三部曲——
每天走一萬步——
晚上十點鐘睡覺——
不過度關注朋友圈......
很快,我就甩掉了之前的無力感,擁有了寫作與元氣生活的能量。
相信我,走路是最好的療愈——
上周,我即興建了個一萬步計劃群——在一年中最有氛圍感的秋日,萬物從中涌現而又藏匿其中的秋日——
我們開始一萬步打卡——
理科生X一邊焦慮的嘟囔完不成呀完不成,一邊每天發來超額任務;文科生L同學,一進群就各種運動能量學洗禮;未來的文科生外總不走,卻緊張的盯著疑似文科生亨媽的步數,怕她完不成任務退群;理科生阿p好玩,臨睡前看誰偷懶沒打卡都要@一遍.....秋色漸濃的北京,幾個并不熟悉的朋友,在一個期待著好事發生的走路計劃群里——
感受著運動的元氣與能量——
在群里飄。
二
“如果我們看不清生活的本質——
就沒辦法做好眼前的事。”
一葉知秋。
一轉眼,房地產來到了不惑之年,也開始經歷一場始料未及的“中年危機”——
幾年來,暴雷、活下去、保交樓之類的聲音不絕于耳......誰也沒有辦法置身事外。小外作為穿行在這個行業多年的媒體人,自然也能感受到其中滋味,與氛圍。
所以,才有了上文中的躺平期。
躺平歸躺平,我在內心深處還是認同一句話——不要浪費一場危機。說實話,我的內心甚至一直期待著這樣一場危機,借機來一次真正的生活方式洗禮。
或許只有這樣,才能遇見更多和你——
同質、同頻、同路的人——
和更多的長期主義和本質主義。
我是文科生,一直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睡到自然醒、出入各種深夜食堂、興高采烈的喝酒、和網友聊天到凌晨、說走就走的旅行......許多年來,一直跟著感覺走,自由自在的活在——生活的慣性里——因為這,很多人都擔心——
我會把外總帶壞了(這個話題比較復雜,以后再說吧)。
去年春天——
疫情、行業下行、中年危機等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人生難題擺在面前時,我本能的反應是躺平——作為一名強迫癥患者——躺平這件事,我也了躺出了一副天荒地老的樣子——就像當年我在清邁,像一個財務自由了的人一樣躺平了兩年——
才轉身回來,寫起小外。
想想有些后怕,如果沒有恰好遇上一個地產上升期怎么辦。
時間過的真快——2021年,我又來了一場有耐心的躺平(是的,你們看到的是三宅一生,我看到的是躺平)————躺平期間,我開始一場漫長又有耐心的思考——
大與小、文與理、內與外、上行與下行——
慣性與習慣等等等等——
三
<海上鋼琴師>說——
只要你還有一個好故事——
和一個好聽眾——那么,你的生活就會有好事發生。
“我停下來,不是因為所見,而是因為所不見。”
所以,聽明白了吧——對任何人來講,躺平不是壞事,而是等待——
一場好事發生。
不過,你不能只是等待哈——等待的時候——你需要和身邊發生的一切事物共振——熱衷于觀察一切事物的變化,同時還要有耐心——有耐心的成長——有耐心的積蓄能量——有耐心的在一片沙沙作響的枯萎死亡的樹葉背后——
看見一片嫩綠和鮮亮。
有心的人會發現——2022年,地產行業一片保交樓聲音里——有一片來自碧桂園——細微、真實又光亮的聲音——
“保交樓不只是底線,而是藏在交付力里的生存之道......”
“保交樓” 碧桂園山西區域靠“實力圈粉”——蘇南區域 穩字當先,碧桂園組合拳積極響應保交樓——寂寥的地產行業里,碧桂園保交樓之聲,不絕于耳——不得不承認——
這,便是行業的鮮綠與鮮亮。
“時間以同樣的方式流經每一個人,而每個人卻以不同的方式度過時間。”我們今天看到的每一組交樓數據——都默默傳遞著碧桂園工程師們——這個行業最不起眼,卻最重要的螺絲釘們的——
耐心和專心。
上半年,碧桂園如期交付1070批次共計25萬套房屋,居行業首位。其中,165個項目實現了‘交付即交證’,滿滿的社會責任感、也予行業不少信心......。
此處真該有掌聲——
簡簡單單的數據里,有太多故事發生了......
四
難道不是嗎?
加繆說——
“對未來最大的慷慨,是把一切獻給現在。”
碧桂園的工程師們,就是把最大的慷慨,獻給了現在(保角樓)。在行業的迷茫期,在很多地產人躺平、轉行、焦慮、抱怨不絕于耳的時間里。碧桂園的工程師們沒有時間迷茫,他們的目標也不僅僅是保交樓,而是一面懷著讓這些房子有好事發生的心情——一面和時間賽跑。
從業多年,我寫過各種各樣的老板、高管、發布會、看過各種各樣的房子,卻是第一次以一個媒體人的視角來看地產行業的工程師——接觸起來,你會發現——
他們看似不起眼,身上卻有一種可貴的自律力量,那是習慣的力量。某種程度來講,也是理科生身上特有的力量——
堅持與熱愛。
前幾天,和一朋友聊天,說她朋友的老公就是碧桂園南方區的工程師——非常自律——固定時間健身不固定時間工作——各種無縫銜接。偶然一次,關于一個漏水問題咨詢才知道——他的腦子里裝著一個很特別、很專業的理想世界——無數的冷知識透露出他對工程領域的——
熱愛與專業。
放任是本能,自律才是修行。這樣的工程師在碧桂園比比皆是,看著他們——會感覺哪怕是所謂行業下行期,他們堅守完成每一個小標段、小目標實現完美交付,泛著人間煙火氣,和平凡、真摯的小確幸。
我想,碧桂園的工程師們肯定有一個大大的理科打卡群——那應該是國內最大的打卡群——今天你交樓明天我交樓后天他交樓——發出來的數字都閃著光——這種光會影響到另一群人——一步一步,不知不覺,保交樓任務就這樣習慣的完成著——想想都覺得有趣。
精神——只有在不成為支撐物時,
它,才會自由。
你,也才會自由。
也許只有到了中年,你才會發現——人生大多數的變化,都是靠我們用數百個微不足道,甚至難以覺察的——一小步累計而來的。這,就是習慣的力量。
對,是習慣不是慣性。某種程度來講,我們要學著擺脫之前的慣性——因為慣性既是時間的朋友,也是時間的敵人——好習慣不一樣,它的力量是驚人的。這一點,從碧桂園的保交房答卷中可見一斑。
宮崎駿說,困難的時候,更要為人們送上好電影。
碧桂園說,困難的時候,更要給人們蓋出好房子。
實際上,碧桂園能不能安全度過這個時期,是業內業外都會關注的話題。顯然,作為行業中擁有高光時刻的碧桂園,必定是孤獨的,也一定有著自己的迷茫。今天,看到、聽到這些碧桂園工程師的故事,不由想起<百年孤獨>里的一句話——
孤獨之前是迷茫,孤獨之后,便是成長。
成長之后呢,當然是——
有好事發生了。
![]()
![]()
最近走路心情好,來個彩蛋吧——
上文說到慣性與習慣,感覺沒有說清楚。拿自己來講——我是一個自由散漫的人,許多年來都是跟著感覺走,睡到自然醒,所以作息不規律。
于是,外總的小學都是不吃早飯,昏昏沉沉去上學的。我的一個朋友,也是地產品牌,有次說起這事,氣的眼淚都出來了,說你如果不好好養小外就讓他跟我吧......我說改改改,但還是改不了。
慣性的力量是巨大的。
我是深有體會。
今年,外總中學了,7點10分到校,接到這個通知以后,頭都大了。我的感覺是——做人好難啊。
上月,我做了一個決定,改變作息習慣,從六點起床開始,從十點鐘睡覺開始,從每天一萬步開始,從給外總做早飯開始......一個月下來,我又建了個群,才有了上文中的打卡群。
昨天,L在奧森隔壁趕著一萬步,阿p在客廳里趕著一萬步,dou十一點發來一萬步......看著他們,想起q對九九說的那句話——
“說正確的話,做正確的事。”
真是積極又有趣呀。
你造嗎——每天被動起床、磨磨唧唧上學和生物鐘起床、開開心心上學,真是不一樣呀。所以——工程師們發自內心的保交樓,和為了完成任務被動保交樓,效果、心境也是不一樣的。
值此北京,最好的季節——再次,致敬碧桂園的工程師們,在困難的時候,跟著內心的號角——
給業主們交出了好房子。
這樣的房子里,一定會有好事發生呀。
沒錯,我們只有真正熱愛這個行業,才真正活在這個行業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