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觀察者網 熊超然
近期,中美經貿團隊通過吉隆坡磋商,剛剛達成多項成果共識,可就在此時,之前就曾因失言而惹出爭議的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又開始絮絮叨叨起來。
這位美國財長仍不忘炒作吹噓美方關稅政策。“我們已經設立了一個標準,如果世界其他國家不紛紛效仿,我反倒會覺得意外。”他宣稱,中國的出口商品正涌向歐盟、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日本,其他國家已經對中國征收關稅或正計劃這樣做。
![]()
當地時間2025年10月22日,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在華盛頓特區白宮西翼外接受記者采訪
撰寫《金融時報》這篇報道文章的記者,是長期跟蹤報道中美關系的德米特里·塞瓦斯托普洛(Demetri Sevastopulo),他于11月1日在社交媒體X平臺上介紹稱,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結束亞洲之行回國后,貝森特留在了韓國參加亞太經合組織(APEC)相關活動,并在韓國對他發表了上述言論。
報道稱,中美因今年4月特朗普拋出所謂“對等關稅”而出現貿易爭端后,曾達成“貿易休戰”,可緊張局勢卻又在10月再次升級。面對美方施加的更多限制打壓,中方出臺稀土新規予以反制。
在和《金融時報》記者的對話中,貝森特仍舊炒作芬太尼議題,并聲稱,“這顯然對總統、對本屆政府、對基層民眾以及所有美國民眾都至關重要。”
當然,“拍領導馬屁”也是貝森特拿手的手藝。他表示,特朗普成功的亞洲之行,包括為使美國成為“資本和投資的領先目的地”而達成的各項協議,凸顯了美國的一項關鍵優勢。
“美國擁有世界一流的軍隊、最強大的經濟和金融中心,美元是世界儲備貨幣,并且在科技和創新領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他聲稱:“特朗普總統正在鞏固和擴大這些優勢,中國人也明白這一點。”
10月30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中美吉隆坡經貿磋商聯合安排答記者問時,介紹了中美經貿團隊通過吉隆坡磋商達成的成果,其中:美方將暫停實施其9月29日公布的出口管制50%穿透性規則一年。中方將暫停實施10月9日公布的相關出口管制等措施一年,并將研究細化具體方案。
發言人指出,中美吉隆坡經貿磋商取得積極成果,充分證明雙方秉持平等、尊重和互惠的精神,通過開展對話與合作,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經貿磋商成果來之不易,中方期待與美方共同做好落實工作,為中美經貿合作與世界經濟注入更多確定性和穩定性。
10月31日,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記者會。路透社記者提問稱,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中美貿易協定最早可能于下周簽署。這是否也符合中國的預期?外交部能否進一步說明中國對美國進口商品的關稅時間表?昨日,商務部稱中國已承諾將相應調整反制措施。對此應如何解讀?
郭嘉昆表示,中美元首在釜山會晤期間討論了經貿關系等議題,同意加強經貿等領域的合作,中方主管部門昨天也介紹了吉隆坡經貿磋商的成果。
“中方愿同美方一道落實好兩國元首重要共識,本著平等、尊重、互惠原則,通過對話協商,不斷壓縮問題清單,拉長合作清單,推動中美關系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為世界注入更多的確定性和穩定性。”郭嘉昆說。
來源|觀察者網
延伸閱讀
美財長詆毀中方代表 美農民:我們不能強迫中國人做事
美國大豆收獲季已過,中國訂單為零,加之設備、化肥等成本上升,美國農民日益絕望。
“美國豆農敦促政府在處理對華關系時,選擇伙伴關系,而非施壓,”10月28日,香港《南華早報》以此為題刊文稱,美國大豆種植者已損失慘重,希望政府盡快采取行動。他們紛紛表示,特朗普政府必須減少謾罵和激進策略,才能與中國達成持久的大豆協議。
“我不認為我們能強迫中國人做任何事,我不認為這是我們需要的做法,”美國馬里蘭州農民大衛·伯里爾將中國描述為“好伙伴”,并強調中美之間“必須是有利于每個人的關系或伙伴”。
隨著中美貿易關系動蕩,阿根廷在從美國獲得數十億美元援助后加入巴西搶占中國市場,美國農民表示破產數量不斷增加。他們感覺已被特朗普政府拋棄。而美國農民一直是共和黨“票倉”。
![]()
圖為海關總署網站截圖
現年72歲的伯里爾是特朗普支持者,認為特朗普是“非常成功的商人”。但他說,特朗普精通房地產和金融,這不意味著了解農業。他直言,自己對美國財長貝森特近期針對中方代表的表態感到“非常失望”。
“我們現在亟需達成協議,因為如果再錯過這次機會,我們52%的大豆可能無處可去,這對我們的行業將非常、非常有害,”他重申,美方的激進策略對中國“不管用,毫無容身之地”。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16日,有記者提到,貝森特稱中國商務部副部長李成鋼發表了一些“煽動性”的言論,還稱其近期不請自到華盛頓,“非常無禮”。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回應表示,美方有關言論嚴重歪曲事實。中方希望美方能夠認識到自身錯誤行為,與中方相向而行,回到對話協商的正確軌道上來。
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同日表示,中方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美方應當同中方在平等、尊重和互惠基礎上,通過對話協商解決有關問題,而不是屢屢施壓、威脅恐嚇。
美國伊利諾伊州第五代農民約翰·巴特曼批評特朗普政府在農業領域缺乏計劃,并控訴其關稅政策成為“擊中每一個人的霰彈槍”。他提到,農民對于特朗普政府援助阿根廷一事“非常不滿”,因為南美國家正迅速搶占美國大豆的中國市場份額。
“這是一個重大問題,”他還稱,特朗普政府進口阿根廷牛肉的計劃不僅傷害養牛業,還傷害美國農民。“他將把我們進一步推向破產。農民破產率上升,這非常不幸,不應發生。”
報道援引美國農場局聯合會數據稱,2024年,超過200個美國農場申請破產,美國“從2017年至2022年完全損失超14萬個農場,過去兩年又損失2萬個”。報告還提到,美國大豆價格自2022年以來暴跌58%至10美元以下,玉米下跌54%至4美元。
![]()
中國買家的美國大豆采購量已跌至零 (《紐約時報》制圖)
今年早些時候,特朗普政府單方面挑起貿易沖突,令美國農產品損失慘重。
美國交易員認為,僅僅延長關稅暫停期限不太可能提振采購,因為中國對美國大豆的進口關稅仍為23%,使其缺乏競爭力。相較之下,美國大豆的有力競爭者——阿根廷和巴西的關稅僅為3%。日前,阿根廷剛剛暫時暫停了糧食出口稅,以使其大豆更具吸引力。
中國是全球最大大豆買家,對全球市場擁有巨大影響力。美國農業州一直以來都是共和黨票倉,特朗普正面臨來自農業核心地帶共和黨議員的日益增加的壓力,他們敦促特朗普政府打破與中國在大豆采購上的僵局。
美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最近報告估計,與過去四年的平均出口量相比,美國農民“到2025年10月將損失57億美元對華大豆出口量”。報告警告稱,美國中心地帶的農民可能承擔“不相稱的負擔”。
“我認為,我們已到無法強迫中方做任何事的地步,”馬里蘭州另一名要求匿名的農民同樣指出,他“相當自信”中美間“最終會達成一些協議”,但他沒預期“會花這么長時間”。
據新華社報道,當地時間10月25日至26日,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與美方牽頭人、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和貿易代表格里爾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中美經貿磋商。
![]()
貝森特近日接受美媒ABC節目采訪(視頻截圖)
在美國廣播公司(ABC)26日播出的節目中,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中國拒絕購買美國大豆同樣令他“感到痛苦”,因為自己“其實是一名豆農”。
“目前情況涉及幾個方面,首先是中國已大幅削減采購量,幾乎降至零。”貝森特承認,美國農民是特朗普最堅定的支持者群體之一。他說:“另一方面在于,今年的大豆收成是二三十年來產量最高的之一。種種因素疊加,形成了一場完美風暴。”
據貝森特所稱,中美貿易談判已達成一個“實質性框架”,他相信這將緩解美國大豆種植戶對中國拒絕購買美國大豆的擔憂。
27日,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記者會。彭博社記者提問,據報道,中國和美國達成了一項框架性貿易協議,發言人能否提供更多細節,特別是關于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所提到的購買大豆的部分?
郭嘉昆表示,關于中美經貿磋商,中方已經發布了消息。此次經貿磋商中雙方以兩國元首重要共識為引領,圍繞共同關心的重要經貿問題,進行了坦誠、深入、富有建設性的交流磋商,就解決各自關切的安排達成基本共識。雙方同意進一步確定具體細節,并履行各自國內批準程序。
“具體的問題,建議向中方的主管部門進行詢問。”郭嘉昆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