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至,寒意漸濃。山東煙臺市福山區高疃鎮渡口村村民潘清華家中卻暖意融融,屋里的溫度計顯示,室溫達到24攝氏度。“屋頂有光伏發電,通過村里的微電網系統,發的電可以循環到村里自己用。”潘清華說,相比過去燃煤取暖,現在通過空氣能采暖設備取暖,既干凈又暖和。
![]()
國網煙臺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到渡口村村民家中協助檢查空氣能采暖設備運行情況。(受訪單位供圖)
“電代煤”的背后,是渡口村電力設施的不斷完善。近年來,渡口村不少村民安裝了光伏發電設備,全村光伏發電設備日均發電量1800千瓦時;同時,國網煙臺供電公司在村里建成了集柔直、光伏發電、儲能于一體的村域微電網,讓村里供電更加可靠。
“這既為光伏發電就地消納提供了便利,也滿足了村民‘電代煤’取暖的用電需求,讓綠色暖冬成為生活常態。”國網煙臺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主任王軍波說。
近年來,山東大力推動產業、能源、生活綠色轉型,不少地方開展清潔能源取暖推廣工作,逐步用電替代散煤取暖。臨沂市沂南縣界湖街道夏莊社區為居民集中安裝了空氣源熱泵電取暖設備,替代使用多年的木柴和燃煤取暖。夏莊社區居民李安霞說:“現在用電取暖,家里非常暖和,電力部門還定期上門對取暖設備進行保養維修。”
目前,沂南縣已推廣“電代煤”清潔取暖用戶22000余戶,涉及539臺變壓器,帶動冬季采暖負荷大幅增長。國網沂南縣供電公司營銷部負責人李然江說,公司在完成配電網設備改造的基礎上,通過大數據等方式,對涉及電采暖用戶的線路和臺區運行情況進行24小時不間斷巡視,及時排查整改用電隱患,為群眾溫暖過冬提供可靠電力支撐。
![]()
國網煙臺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到渡口村檢查光伏發電設備運行情況。(受訪單位供圖)
近年來,山東還因地制宜積極拓展核能、地熱能、生物質能在清潔供暖中的應用,建設了一批開發利用示范項目,既要“屋里暖”,也要“天更藍”。
位于煙臺海陽市的“暖核一號”核能供暖項目,是國內首個實現零碳核能供熱的商用化項目,目前為海陽市、威海乳山市兩地約40萬居民提供冬季零碳供暖,供暖面積達1300萬平方米,成為當地的重要清潔熱源。
在迎峰度冬到來前,國網煙臺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對核能供暖線路開展全方位用電檢查,重點排查變壓器、計量裝置、斷路器等關鍵設備隱患,同時建立應急準備和快速響應機制,全力保障核能供電線路安全運行。(記者賈云鵬、滕軍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