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記者 田甜 棗莊報道
11月6日下午,薛城區基本公共服務成效“弱有眾扶”新聞發布會舉行。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今年以來,薛城區累計保障城鄉低保、特困救助對象6615人,發放救助資金4234萬元,有效緩解群眾突發性、緊迫性困難。
![]()
薛城區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國棟,區民政局黨組成員、區社會救助綜合服務中心主任褚健,區殘聯副理事長許秋茹,區人社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杜德國,沙溝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長孫艷啟,新城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殷浩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
王國棟介紹說,今年以來,薛城區社會幫扶領域各部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困難群體急難愁盼,明確“弱有所扶、老有所養、困有所助、難有所幫”工作目標,全力保民生、兜底線、穩就業、促發展,持續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化大救助理念,兜牢民生保障底線
兜底擴面提質增效。全面落實分層分類救助政策,今年以來,全區累計保障城鄉低保、特困救助對象6615人,發放救助資金4234萬元;開展臨時救助56人次,慈善幫扶340余人次,累計發放救助幫扶資金58萬余元,有效緩解群眾突發性、緊迫性困難。動態管理精準閉環。建立完善“大數據+鐵腳板”動態核查機制,截至目前處理預警信息2000余條,8月份以來開展入戶核查50余人次。同時,堅持每月開展“困難群眾救助·集中幫辦日”活動,集中宣傳36場,受理服務500余人次。特殊群體關愛持續深化。為全區9170名重度殘疾人和2431名困難殘疾人,發放“兩補資金”1200余萬元;開展孤困兒童暑期關愛服務活動7場,累計服務困境兒童及其家庭320余人次;開展流動留守兒童入戶摸排行動,排查流動留守兒童400余人,簽訂《委托監護責任確認書》,精準落實關愛服務。
強化優服務理念,彰顯為老服務情懷
提高養老機構安全水平。聯合多部門開展養老機構安全專項檢查,排查整改隱患200余條,投入資金120余萬元提升設施水平;落實消防持證上崗制度,組織養老機構全員進行專業消防知識培訓和現場示范教學,筑牢安全防線。提升涉老機構服務質量。積極協調發改、燃氣、電力等部門,全面落實養老服務機構生活用電、用暖、用水、用氣執行居民價格政策,推進全區養老服務機構應享盡享。截至目前,全區31家符合條件養老機構享受優惠政策,降低了機構運營成本,提高了老年人入住生活質量。維護老年人權益保障。創新實施高齡津貼“應享即知”政策,發放高齡補貼140余萬元,惠及1.3萬余名老人;銀齡安康覆蓋率同比提升4.2%,銀安行動保障人數提升5.1%;積極落實養老服務消費補貼政策,組織專題培訓,聘請第三方開展評估,目前全區20家機構參與養老消費補貼項目,發放養老消費券1000余張,相關工作獲市電視臺專題報道。
優化解民需理念,增強助殘保障水平
優化流程強規范。今年以來,共辦理殘疾證1265人次,其中通過線上實行“跨省通辦”98人次,線下辦理1167人。針對行動不便殘疾人開展入戶評殘78人次。精準摸排嚴監督。以“全覆蓋、提質量”為導向,扎實推進如康家園建設管理工作。開展“如康家園”星級評定、復核、抽檢、公示等工作,制定《薛城區殘疾人托養服務實施細則》,組織“如康家園”管理和服務人員業務培訓,提升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建立殘疾人就業項目庫,推動基層殘疾人工作開展。強化服務惠民生。依托薛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城市書房,探索實施“盲人書屋”項目,滿足視障群體精神文化需求。組織參加省殘疾人藝術匯演,倪剛榮獲省殘疾人藝術匯演銅獎。組織參加棗莊市“魯班傳人”職業技能大賽,1人獲評茶員一等獎,2人獲直播帶貨二、三等獎。精準施策助康復。廣泛開展兒童康復救助項目,為198名殘疾兒童提供免費康復訓練。加強輔具發放審核力度,嚴格輔具發放工作流程。加強同衛健、婦幼保健院等部門溝通聯系,提升疑似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工作水平。
堅持穩就業理念,提升崗位開發能力
實施就業創業攻堅行動。開展“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民營企業招聘月”等線上線下公共就業系列服務活動27場次,累計提供就業崗位4500余個,有效緩解了就業困難人員就業難題。實施社會保障攻堅行動。持續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深挖潛在擴面資源,新增企業職工參保5185人。加快推進社保卡居民服務“一卡通”工作,推動社保卡向殘疾人補貼、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補助等多個領域覆蓋,助力2.1萬余名群眾申領各項補貼。實施勞動關系攻堅行動。創新成立“安薪無憂”黨建聯盟,充分發揮黨建在和諧勞動關系建設中的“紅色引擎”作用。強化日常勞動監察執法,深入企業、工地發放維權宣傳材料800余份,核處國家平臺欠薪線索743條、“兩棗”平臺線索1400條。
新聞伴讀
發布會現場問答實錄
記者:薛城區民政局是如何推動防止返貧幫扶政策與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政策銜接并軌工作的?
褚健:我們主要通過“政策協同、數據互通、服務兜底”三措并舉,推動兩項政策無縫銜接、高效并軌,既守住防返貧底線,又織密低收入人口保障網,具體從三方面推進:
一、優化政策供給,把牢銜接“方向盤”。一是高位推動落實。由區政府辦公室印發試點工作方案,明確部門與鎮(街)職責;區民政局專題研究部署,專人負責推動落地。二是整合基層力量。融合鎮(街)民政與農業農村工作隊伍,聯合入戶調查、同步審核確認各類困難對象身份,實現“一次申請、分類確認”,確保“應測盡測、應保盡保”。三是強化部門聯動。建立專項工作機制,成立試點工作專班(辦公室設在區民政局),統籌推進政策銜接并軌日常工作。
二、強化信息共享,提升監測“時度效”。建立民政與鄉村振興部門信息共享、數據比對機制,將“三類”監測對象納入兜底保障;實時核驗全省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平臺信息,動態監測各類困難群體,以“智慧救助”實現“精準幫困”。同時,將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納入走訪巡訪范圍,分類管理幫扶對象,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2025年,已處置預警信息2000余條,納入保障220人。
三、完善兜底機制,織密保障“安全網”。一是優化救助程序。線上線下結合受理申請,簡化流程、縮短時限,低保與特困救助6個工作日內辦結,急難臨時救助“即發現即救助”。二是完善主動發現。整合網格員、社工等基層力量,構建“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優服務”機制,及時將符合條件的監測對象納入保障,目前配備社會救助協理員252名,建成村(社區)救助服務站(點)2個。三是引導慈善參與。依托慈善組織設立專項基金,為享受政策后負擔仍重的困難群體,鏈接慈善資金40余萬元,提升救助綜合效益。
記者:今年薛城區殘聯在公共服務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許秋茹:一、優化流程,提升殘疾證辦理質效。一是推行“助殘一件事”服務流程,加大線上辦理宣傳力度,實現殘疾證“線上+線下”辦理模式,讓殘疾人少跑腿,提高辦證覆蓋面。今年以來,共辦理殘疾證1265人次,其中通過線上實行“跨省通辦”98人次,線下辦理1167人次。二是按照“入戶評殘”工作流程,對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廣泛開展“入戶評殘”工作,今年共完成入戶評殘152人次,并完成相關檔案整理。
二、精準救助,提高兒童康復成效。一是聚焦殘疾兒童康復需求,構建多元化康復服務體系。今年以來,區殘聯廣泛開展兒童康復救助項目,為198名殘疾兒童提供免費康復訓練,涵蓋語言、肢體、智力等多個領域。二是構建跨部門溝通渠道,提高殘疾兒童康復質量。積極加強同衛健、婦幼保健院等部門的溝通聯系,及時掌握疑似殘疾兒童情況,做好搶救性康復和日常康復工作。
三、多措并舉,夯實殘疾人就業基礎。一是創新項目制培訓模式,全面提升培訓質量。完成省級殘疾人項目制職業技能培訓試點工作,對61名學員進行“理論授課+實操訓練+考核驗收”系統化培訓,將企業需求與學員技能精準匹配,最終實現“結業即簽約”。二是積極拓寬就業供給,打造殘疾人就業服務品牌。通過走訪調研20余家企業,挖掘殘疾人適配崗位40個,并成功申報1家省級殘疾人就業基地。持續打造“就業幫扶+品牌建設”模式,進一步優化“如康家園”輔助性就業項目,完成1家省級殘疾人輔助性就業基地網上預申報工作。今年以來,新增殘疾人就業724人,全區殘疾人就業率59.5%。三是重點提升宣傳水平,擴大就業工作影響力。高質量承辦棗莊市殘疾人就業暨高校殘疾人畢業生返鄉就業創業專項招聘會,吸引22家企業參與,為殘疾人提供就業崗位260余個,現場達成就業意向40余人。此次招聘會在山東衛視、大眾日報等省級媒體報道,顯著提升社會對殘疾人就業的關注度與支持度。
記者:保障困難群體就業是穩就業的底線,薛城區人社局采取了哪些措施穩定困難群體就業?
杜德國:重點群體是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穩住重點群體就業就穩住了就業基本盤。我們堅持將就業困難群體就業放在首要位置,全力穩住各類就業困難群體就業工作。一是突出關愛幫扶。深入開展“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等就業服務活動,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類招聘會,暢通就業渠道,及時為援助對象提供政策咨詢、職業指導、崗位推送等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切實提高就業困難人員群體獲得感。二是暢通救助保障。全面落實就業幫扶舉措,將脫貧家庭、零就業家庭以及長期失業青年全面列入重點幫扶對象,根據登記失業人員就業需求和能力,建立分級分類服務機制,及時提供技能培訓、創業扶持等打包服務,幫助他們縮短失業周期,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對通過市場渠道確實難以就業的困難群體,滾動開發城鄉公益性崗位,兜底安置城鄉困難就業人員。三是提升技能水平。將“技能提升”與“崗位輸送”緊密銜接,把定制化項目制培訓、搭建校企合作平臺作為重點群體就業幫扶的關鍵舉措,今年開展薛城區殘疾人項目制職業技能培訓61人,切實提升了殘疾人職業技能水平。四是強化零工服務。加強零工市場建設,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為零工群體和用工方提供了一個集政策咨詢、信息發布、崗位對接為一體的零工服務平臺。
記者:沙溝鎮在困境兒童的生活照料、教育支持和心理關懷上,有哪些舉措保障其健康成長?
孫艷啟:我們把困境兒童關愛保護作為民生重點工作,構建“生活保障+教育幫扶+心理關懷”三位一體的常態化關愛體系,全力護航困境兒童健康成長。
生活保障上,我們抓“精準”和“及時”,建立困境兒童動態管理臺賬,聯合村網格員每月更新孩子的家庭情況、健康狀態,確保臺賬“不漏一戶、不錯一人”;再按“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其他困境兒童”三類精準施策,保障資金直達個人賬戶。2025年以來,已為12名困境兒童發放救助資金9022元,為19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發放救助資金35758元,為3名孤兒發放救助資金5646元,累計發放各類救助資金49.4萬余元,實現符合條件的孩子“應保盡保、應助盡助”。
教育幫扶上,我們聚焦“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失學”,針對困難家庭兒童的教育需求精準發力。今年已為12名義務教育階段的困難家庭兒童,全額減免教輔資料費和在校伙食費,切實減輕家庭教育負擔;同時緊盯入學保障,目前除2名重殘兒童無法就學外,其余困境兒童入學率達到100%,真正實現教育保障全覆蓋。
心理關懷上,我們注重“情感陪伴”和“心理疏導”雙管齊下。一方面籌劃聯合專業心理協會組建服務團隊,每季度入戶為孩子開展一對一心理疏導,及時化解孩子的心理困惑;另一方面建成“兒童關愛之家”,定期開展課業輔導、手工制作、安全知識講座等活動,目前已組織活動28場,80余名困境兒童參與其中,讓孩子感受到家的溫暖。
記者:新城街道在困難群體救助和居民養老服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呢?謝謝。
殷浩:社會幫扶,情暖萬家。今年以來,新城街道圍繞群眾關注的助困、助業、助殘、助老等問題,出實招、求實效,努力提升困難群眾的生活品質。一是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完善。持續加強低收入人口認定和動態監測,分層分類實施救助幫扶。對轄區內低保戶、困境兒童、殘疾人等群體,累計發放各類保障資金918萬元,有效保障了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同時,街道大力推廣銀齡安康工程,聯合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在轄區范圍內設置咨詢服務點,安排專人解答疑問,現場辦理參保業務。截至目前,轄區內銀齡安康參保人數達3847人,覆蓋率為51.44%。二是以服務力度提升幫扶溫度。在剛剛過去的10月“敬老月”中,轄區各村居充分發揮社會志愿幫扶力量,開展了愛心理發、愛心助餐、健康義診等多種多樣的敬老活動52場,探索打造集“招培就”一體化、“康輔托”一體化的綜合性殘疾人服務平臺,轄區棗莊如常殘疾人培訓就業基地啟動運營以來,被列入山東省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機構名單,培訓殘疾人200余名,目前有100名殘疾人在基地就業,同時街道高質量完成了2025年度5戶家庭無障礙改造項目,依托新城街道衛生服務中心推進“如康家園”殘疾人康復鍛煉基地項目落地,進一步完善服務功能,讓幫扶工作更有溫度。三是持續擦亮“康養新城”品牌。新城街道按照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關于養老服務工作的總體部署,持續完善社區養老服務體系,扎實推進愛心食堂、日間照料中心等惠民項目建設。通過精準摸排優勢地域位置,率先選取泰鑫社區、花城社區作為首批試點,覆蓋周邊老年人約2000余名。充分考慮社區實際,實施“集體托底+企業主導+愛心食堂”社會化運營模式,在花城社區設立中央廚房,輻射周邊社區助餐點,日均服務老人200余人次,構建起“養老在家中、便捷在社區”的居家社區養老新方式。同時積極探索“愛心食堂+多元服務”機制,推動愛心食堂、日間照料中心與社區文體功能室等有機結合,打造老年人“吃喝玩樂”愛心食堂一站式活動基地,全力打造幸福養老新城樣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