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紅星新聞記者從成都市住建局獲悉,成都東西城市軸線沱江大橋今日順利合龍,標志著項目建設取得關鍵性突破,為全線貫通按下“加速鍵”。
![]()
▲現場施工圖
據了解,此次合龍的成都東西城市軸線沱江大橋為空間異型獨塔雙索面非對稱混合梁斜拉橋,全長1010米。其中,主橋混凝土主梁長度達455米,最寬處為79米;鋼箱梁全長250.49米,共劃分為22個節段,最寬處達76.59米,其寬度規模相當于5個標準籃球場,在同類市政橋梁中較為少見。
![]()
▲現場施工圖
“此次合龍作業分為鋼箱梁頂推和鋼混結合段澆筑兩部分,頂推鋼箱梁總重量超過9000噸,單節段最重達448噸,屬于市政橋梁領域罕見的超寬幅鋼箱梁頂推作業,施工難度極大。”據項目技術負責人介紹,混凝土箱梁與鋼箱梁的合龍區域位于橋梁變寬段,施工過程中不僅需克服“超寬幅鋼梁頂推”“高空風荷載干擾”等多項技術難題,還需將每節段對接誤差嚴格控制在毫米級別,實現混凝土箱梁與鋼箱梁兩個截面的“曲面精準貼合”,確保后續斜拉索安裝與橋面施工的精度。
同時,項目施工團隊創新采用“BIM+數字動態調控”技術方案。在鋼箱梁頂面科學布設168個應力傳感器與位移監測點,實時采集溫度變形、荷載受力等關鍵數據,對橋梁線形變化進行全程動態追蹤,并根據監測數據生成動態調整報告,為施工精準調控提供數據支撐。依托32臺智能千斤頂組成的“步履式同步頂推系統”,對鋼箱梁的橫向、縱向、豎向三維坐標進行毫米級微調,確保22個鋼箱梁節段沿預設軌跡精準移動,實現頂推過程“平穩不偏航”,保障了合龍作業的順利推進。
“為應對沱江流域夜間溫差較大、風力變化頻繁的自然環境特點,我們額外增設了4組側向穩定裝置,有效抵消了橫向風荷載對鋼箱梁頂推的影響,最終實現鋼箱梁與混凝土梁的‘零偏差’對接。”該負責人表示,主梁合龍完成后,沱江大橋建設將全面轉入斜拉索掛設、橋面鋪裝及附屬設施施工階段。
![]()
▲大橋效果圖
成都東西城市軸線西起都江堰,東至簡陽,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交通骨干路網工程,被譽為成都東西向的“天府大道”。項目建成后,將極大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推動成資同城化發展,成為構建城市區域聯動發展格局的大動脈。
紅星新聞記者 閆宇恒 攝影報道 部分圖據受訪者
編輯 歐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