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宋緒政
綠水青山繞鄉村,生態賦能促發展。近年來,山東省寧陽縣深入踐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理念,在造林綠化、產業融合、資源保護等方面持續發力。
在國土綠化戰場上,寧陽縣多點突破、全域推進。今年以來,當地落實 43 個造林小班,完成各類造林 3400 余畝,設立 32 個義務植樹點,累計植樹 43 萬株,讓綠色在城鄉大地不斷延伸。
圍繞花園城市建設,寧陽縣啟動 “栽萬路、綠千塘、青荒片” 計劃,新建和完善農田林網 130.5 公里、綠色通道 120 公里,完成村內道路綠化 200 公里、空閑地綠化 26.6 萬平方米,鄉村風貌因綠而美。總投資 8989.41 萬元的國土綠化示范項目已完成招投標等前期工作,進入施工準備階段,將進一步夯實區域生態基礎。
生態底色之上,林業產業正成為助農增收的新引擎。寧陽縣積極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發展經濟林 532 畝,改接蘋果良種 350 畝,種植中藥材 2617 畝,打造 2 個林下種養示范片區,實現畝年增效益 1 萬余元。
針對棗瘋病難題,當地開展抗瘋棗樹苗試驗,培育圓紅棗苗木近 200 株;楊樹育種取得突破,“泰寧 1 號”“泰寧 3 號” 通過審定認定,今年培育的 130 畝無絮黑楊苗,為林農開辟了增收新路徑。
守護綠色成果,寧陽縣筑牢生態安全底線。防火期內,“天眼護山” 系統 24 小時值守,累計 15 年飛防面積近 950 余萬畝,構建起全方位森林防火屏障。當地對轄區 500 余株古樹名木實施精細化管護,嚴厲打擊破壞林業資源的行為,創新建立民間林長體系,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保護格局。
下一步,寧陽縣將堅定不移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以深化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國土綠化、森林資源保護、產業融合發展等各項工作,讓綠色成為鄉村振興最鮮明的底色,為全縣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堅實的生態保障。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客戶端歡迎各界投稿,提供線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視頻。泰安新聞素材請聯系齊魯晚報泰安融媒中心,熱線電話:0538-698211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