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7日訊 為貫徹落實山東省總工會《關于實施“齊魯職工樂業工程”的意見》,充分挖掘退休職工的經驗優勢與潛能,切實豐富退休職工精神文化生活并助力基層社會治理,泗水縣總工會積極探索,通過整合社區資源、搭建活動平臺、提供必要支持,成功將退休職工從“服務對象”轉變為“服務力量”,形成了“以老助老、互助養老”的溫暖格局,為構建和諧社區、促進社會文明增添了銀色動能。
“銀發先鋒服務隊”銀發生輝暖鄰里
在縣總工會的指導與支持下,圣華社區工會成立的“銀發先鋒服務隊”已成為社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支隊伍充分發揮退休職工在調解、文藝、體育等方面的特長,積極開展多元化志愿服務。隊員們憑借豐富的人生閱歷和鄰里情誼,成功調解了多起家庭、鄰里糾紛,成為社區和諧的“潤滑劑”;同時,他們在社區工會驛站開設了聲樂公益課堂和太極拳興趣班,由具備相關特長的退休職工擔任教師,吸引了大量同齡人參與,極大地豐富了社區老年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服務隊隊員、退休護士馮阿姨感慨道:“工會給我們搭建了這個平臺,讓我們這些老同志感覺又找到了‘組織’,能幫助到大家我們感到特別充實和自豪。此外,參加志愿服務活動還能獲得積分,兌換自己需要的日用品,大家都愿意參與進來。”
“棉衣坊”巧手織就增收路
針對部分沒有退休金或收入較低的老年群體,東盛社區工會成立了以退休女職工為主體的“棉衣坊”志愿服務項目。擅長縫紉、編織的退休職工們聚集在一起,教授低收入老人制作棉衣、坐墊、手工藝品等,并通過線上直播渠道進行銷售,形成了“手心向下、自助助人”的良性循環。“棉衣坊”不僅為老人們增加了收入,更讓他們在集體勞動中找到了歸屬感和價值感。
“我是來城里看孫子的,送上學之后在家也待不住,加入了‘棉衣坊’,不僅能有人聊天解悶,還能靠手藝掙錢。”李阿姨邊說邊展示她設計的衣服盤扣,“直播時觀眾特別喜歡這種傳統工藝。”
“茶話會”家常關愛解煩憂
龍城社區工會定期組織“老年人茶話會”,為社區老人提供一個傾訴交流、排解寂寞的平臺。此外,退休職工志愿服務隊還建立了結對幫扶機制,定期走訪社區內的高齡、獨居、行動不便的特殊群體老人,幫助他們采購生活用品、打掃衛生,與他們聊天讀報,給予他們切實的生活幫助和精神撫慰,讓關愛如陽光般灑進老人們的心里。
龍城社區志愿服務隊成員張叔叔分享道:“我們通過定期走訪,及時了解這些特殊困難老人的需求和身體狀況,特別是一些子女不在身邊的獨居老人,我們會隨時和他們子女溝通,讓他們在外面安心工作。關愛今天的他們,也就是關愛明天的我們自己。”
縣總工會通過組建退休職工志愿者服務隊,不僅有效激活了退休職工群體這一“銀發資源”,更探索出了一條工會組織引領退休職工參與社會治理、服務社區群眾的新路徑。這些活躍在基層的“銀齡”志愿者們,正以其豐富的經驗、無私的奉獻和溫暖的行動,持續傳遞著社會正能量,成為推動社區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閃電新聞記者 楊曉旭 通訊員 李精琪 彭源 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