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特朗普在同東盟國家馬來西亞和柬埔寨簽署貿易協定時,加入了一則被稱為“毒丸”的條款,條款中稱,一旦被美方發現,有國家簽署競爭性協議,損害了美國的利益,美方隨時可以單方面撕毀貿易協議。
![]()
說是反對競爭性協議,其實是以此來減少東盟國家和中國“牽手”。通過條款把東盟國家和中國的合作可能性綁在道義或經濟壓力下,讓它們在對華合作時必須考慮美國的立場和潛在懲罰風險。
換句話說,這個條款不只是經濟問題,更是一種地緣政治工具——把貿易協議變成“外交杠桿”,讓美國在區域競爭中保留隨時插手的權力。
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專家瑪麗亞表示,特朗普的這項條款是對多邊主義的一記重拳,最終目的是阻止供應鏈同中國的整合。
![]()
被特朗普逼到墻角!泰國國王動身訪華,柬埔寨把黃金大批運來深圳
此言不虛,東盟國家一旦接受該條款,在簽署任何與中國或其他國家的協議時,都要考慮美國的反應,這本質上削弱了多邊貿易談判的自由空間。大家在做決定時,不能單純考慮區域利益或供應鏈效率,而必須把美國的立場放在首位。
長期來看,東盟與中國的供應鏈聯系越來越緊密,而這種條款像一根繩子,把國家的手綁在“不能靠近中國”的位置上,從而延緩或阻斷中東盟供應鏈的深度融合。這條款表面是保護美國利益,實質上是用經濟手段干擾多邊合作和供應鏈布局,同時遏制中國在東盟的影響力。這么看來,稱它是“毒丸”再合適不過了。
可是要知道,中國-東盟的關系非比尋常。中國已經是東盟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供應鏈高度嵌套,短時間內撕毀或疏遠合作成本巨大。另外,10月底,中國-東盟貿易3.0升級議定書在吉隆坡簽署。這不僅是貿易數字增加,更是制度化和戰略性合作的強化,意味著東盟和中國的合作更難被外力輕易撕開。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想用一則條款離間中國-東盟,未免顯得可笑。
![]()
被特朗普逼到墻角!泰國國王動身訪華,柬埔寨把黃金大批運來深圳
眼下,局勢逐漸有風雨欲來之勢。東盟國家紛紛“自救”。6日,外交部網站宣布,泰國國王將于本月13日至17日訪華。這是幾十年來泰王首次訪華。在美國不斷施壓、試圖通過“毒丸條款”控制東盟國家選擇時,泰國此舉表明,它愿意在中美之間保持一定自主空間,不被單邊威懾完全左右。
另外,訪問中國可進一步鞏固泰中在貿易、基礎設施和供應鏈上的合作,這也傳遞給其他東盟國家一個信息——在面對美國壓力時,可以尋求中國作為“戰略平衡”。作為東盟重要成員國,泰國動作往往會被其他成員國參考。這次訪問可能帶動更多東盟國家在中美博弈中采取更務實、靈活的立場,而不是完全向美國靠攏。換句話說,這既是東盟“自救”的一個象征,也是地區局勢中風向微妙調整的信號——中美競爭下,東盟正在努力“多點平衡”,而不是被動承壓。
除了泰國之外,柬埔寨也有動向。據彭博社報道,柬埔寨將把國內新買入的黃金,存儲到廣東深圳金庫中。美媒還提到,除了柬埔寨外,還有好幾個國家也有同樣的想法。
把黃金存儲在中國,實際上是對國際金融體系依賴的多元化。美國和西方金融體系對一些國家有潛在制裁能力,而黃金是硬通貨,把它存到中國,相當于“備用通道”,減少單一體系帶來的風險。
![]()
被特朗普逼到墻角!泰國國王動身訪華,柬埔寨把黃金大批運來深圳
黃金存儲本質上是一種信任投票,也體現出柬埔寨(以及其他幾個國家)在金融和經濟上逐步向中國靠攏,同時也給美國的威懾條款增加了復雜性——你說撕毀協議,但這些國家已經在構建自己的戰略緩沖。
東南亞國家此舉,不僅僅是經濟操作,這也是對外界發出的政治信號:你想限制我們的合作選擇?好,我們有辦法自我“保險”,而且這種保險還在你的競爭對手手里。
總的來看,這些動作表明東盟部分國家正在悄悄構建“中美之間的戰略緩沖”,既不完全倒向美國,也不徹底脫離中國,而是通過經濟和金融手段增加自主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