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導語
Introduction
“打臉不可怕,重要的是活下去,并且活得越來越好。”
二季度財報發布后的電話會議中,何小鵬說月銷4萬輛將成為小鵬的常態。
而剛剛過去的10月,這家新勢力造車沒有食言,共交付新車42,013輛,同比增長76%,環比增長1%,再次創造了歷史新高。
![]()
作為旁觀者,最大的感觸儼然集中在“在接連推出一款款純電車型后,市場層面已經給予了小鵬比較正向的反饋,兜住所謂的底線應該沒什么問題。”
但,痛點也明晃晃擺在臺面上。
截至目前,即使還未獲得小鵬10月的具體銷量組成,可能夠預見的是,主攻A級轎車市場的MONA M03,肯定幾乎占據半壁江山。剩下的部分,則由G6、G7、G9包括P7+、全新P7、X9等選手分別貢獻。
單論車型均價,與同陣營的那些競爭隊友,類似小米、蔚來、理想、鴻蒙智行相比,幾乎沒有任何優勢。
況且,要知道,每當中國車市的競爭提升強度,內卷與廝殺最兇的必然是主流大眾板塊。沖破4萬輛大關的小鵬,本質上并沒有脫離難熬的泥潭,隨時都有被挑戰與圍攻的風險。
也恰恰基于這樣的背景,今年最急迫的任務,便是尋找新的突破點,一邊獲得終端增量,一邊幫助品牌沖高。
押寶增程,則是小鵬給出的答案。
![]()
實際上,早在去年的科技日上,類似的信號就已釋放。昨晚,終于到了階段性的交卷時刻。
關于技術本身,按照何小鵬的說法,目前在售的傳統增程車型純電續航有限,僅能滿足城市通勤需求,頻繁充電則耗時費力。
反觀小鵬,憑借在三電領域的深厚積累和領先的技術創新,成功定義并實現了“超級增程”,將純電續航做到極致。
作為首發載體的X9超級增程版,不僅擁有452公里的純電續航,滿足一周通勤只需充一次電的需求,更以1602公里的綜合續航成為全球最長的大七座車型。
當然,作為旗下首款超級增程產品,在配置上同樣不遺余力。
據悉,X9超級增程版是行業唯一實現“63.3度大電池+60L大油箱”的產品,支持800V 5C超充倍率,僅需10分鐘即可充電313公里,電池循環次數更超過2000次。
豪華和舒適性配置上,同樣表現出色,不僅配備了穹頂星軌氛圍燈、AI航空閱讀燈、AR-HUD等高科技配置,全車還采用100%軟包覆和阿尤斯真木材質。
![]()
共推出MAX與Ultra兩個SKU,分別搭載一顆與三顆自研圖靈AI芯片,預售價則為35萬元與37萬元。
至于肩負的使命,十分直白,通過增程的形式,從豪華MPV板塊再分一杯羹。畢竟,X9純電版的表現,只能用差強人意形容。兩條腿走路,能夠實現“1+1>1.5”的效果也好。
與此同時,小鵬之所以把X9當成首發載體,理由同樣非常簡單。
用目前的家族旗艦,幫助“超級增程”這套系統,樹立足夠高端的行業初印象,并且全力引導潛客,將它視為一種配置,而不是一種動力形式。
接下來,按照工信部的新車目錄,G6與P7+的超級增程版,大概率將很快逐一駛向臺前。屬于今天文章的主角,一場“既要沖量,又得沖高”的戰斗,儼然徐徐拉開了帷幕。
如果說,純電兜住了小鵬的底線,那么增程決定著小鵬的上限。利用好“油箱”的魔法,至關重要,關乎這家新勢力造車能否順利邁入到公認的決賽圈之中。
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借此契機,還想聊聊心中的一點擔憂。
![]()
曾幾何時,理想、問界的一飛沖天,很大程度上證明了,增程哪是什么無知者口中的落后技術,更像是助力主機廠名利雙收的香餑餑。
但邁入今年以來,隨著盲目跟風入局的品牌愈發繁多,大家卻驚訝的發現,實際情況好似有點不對勁。
以乘聯會公布的9月新能源車零售數據為例,增程共售出10.9萬輛,同比跌幅為8%。1-9月的累計漲幅,與純電、插混相比,也是最勢微的存在。
繼續望向9月新能源車批發銷量結構占比,純電為63%(同比+4.7%)、插混為28%(同比-3.9%)、增程式為9%(同比-0.9%)。
1-9月新能源車累計批發銷量結構占比,純電為62%(同比+3.8%)、插混為29%(同比-3.0%)、增程為9%(同比-0.8%)。
上述種種結果表明,雖然這塊蛋糕的確可口,但尺寸并不算大,根本不夠如此眾多的餓狼分食。小鵬選擇入局的節點,其實已經過了公認的最佳風口。
![]()
而明年,從不斷獲悉的重磅新車目錄來看,無論理想也好,問界也罷,包括鴻蒙智行旗下的其它幾“界”,以及虎視眈眈的小米,加之未專門點出名字的自主與合資巨頭們,勢必會把增程這攤紅海攪得更加血雨腥風。好在,風浪越大,魚越貴。
增程板塊,終究會是強者的游戲。
身處這樣的大環境下,小鵬到底能夠收獲多大的回報與紅利,將公司的上限提到何處,無疑充滿著未知與挑戰。
另外,放眼行業任何一家雙線并行的主機廠,內耗與左右手互博都不可避免。對于小鵬來說,同樣應該想盡辦法緩解,“增程吃掉自家純電”的窘境。只有做到了,才能邁向月銷5萬輛、6萬輛乃至更高的臺階。
而在翻閱相冊時,偶然間看到兩年前的11月6日,拍下的一張照片,何小鵬站在舞臺正中央,賣力吆喝著純電,身后的PPT上赫然寫著“淘汰混動=超快充+高續航+自營充電”。
![]()
可兩年后今天,小鵬卻轉身擁抱增程。雖然略顯諷刺,但還是那個道理,“打臉不可怕,重要的是活下去,并且活得越來越好。”身處中國車市,必須學會審時度勢。
就像何小鵬在專訪中說道的那樣,“很多東西,沒有對錯,只是選擇。”
隨即,他還專門分享道:“從2019年開始,我其實就在公司內部不斷的推動去做增程,可總是遭到各種各樣的阻力。終于,在第五次的時候,說服了大家。”
而在被問及現在入局會不會太晚?
何小鵬給出的判斷是;“油車還有很大的份額,而油車用戶轉向新能源的第一站大概率會是增程。我們旗下的產品,會有選擇性的采用純電與增程雙線并行的策略。”
反正,一小時的溝通下來,能夠深切感覺到這位掌舵者的決心與信心。新增程,新征程,開始了。
事已至此,文章漸漸臨近尾聲,最后試圖分享的是,周四下午那場科技日。
![]()
我最在意的重點,并不是什么小鵬IRON到底藏沒藏人,并不是匯天飛行汽車到底收獲了多少訂單,并不是Robotaxi明年到底能夠量產多少。
就某種程度而言,它們暫時還只是撐起這家新勢力造車資本估值,幫助它謀求更大聲量的一個個籌碼。
相比之下,一直覺得第二代VLA的成敗才是關鍵。
根據官方介紹,這套全新的智駕系統,創新性地去掉了“語言轉譯”環節,首次實現從視覺信號到動作指令的端到端直接生成,徹底顛覆了行業傳統的“V-L-A”架構,試圖探索全新物理模型范式。
進一步獲悉,到今年年底,小鵬將邀請先鋒用戶共創體驗第二代VLA,明年一季度將面向所有Ultra車型全量推送第二代VLA。
屆時,功能體驗的好與壞,能否無可爭議地穩居第一梯隊,將直接決定接下來其位于行業的站位。
![]()
都知道,“智駕”一直是被牢牢貼在小鵬身上的關鍵標簽,也是其賣車吆喝的金字招牌。
奈何,最近兩年,隨著類似“寡頭”華為的下場收割,加之諸多頭部供應商的紛紛發力,先發優勢已經被漸漸抹平。
今天文章的主角,正面臨著兇猛地前后夾擊。一旦無法在該維度占領消費者的心智,對于企業的打擊將是毀滅性的。
因此,第二代VLA,顯得不容有失。而從科技日上,何小鵬的一言一語中,也能清晰地感受到:“舊時代落幕了,以AI為底色的新戰爭打響了”
于情于理,小鵬都得繼續卷下去。
![]()
責編:崔力文 編輯:何增榮
THE END
PAST · 往期回顧
接盤上汽通用舊廠僅是開始,吉利謀劃500萬年產能?
日本汽車,還有最后一招值得中國學習
“我認為比亞迪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