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度在國際軍售圈又鬧了個大笑話。據外媒11月5日報道,針對此前多家印度媒體報道的亞美尼亞有意花費25億到30億美元采購8到12架印度生產的蘇-30MKI多用途戰斗機一事,亞美尼亞國防部長帕皮基揚“辟謠”:“我們之間并沒有任何接觸或會談,也沒有達成引進印度戰機的任何協議。”
![]()
亞美尼亞防長公開辟謠,貴賤都沒計劃買印度戰機。這事不光戳破了印度媒體集團狂歡的泡沫,也讓印度網友從云端跌回地面,更暴露了軍火市場的復雜博弈。
印媒自導自演的“軍售盛宴”
這事兒得從10月底說起,《印度防務新聞》《印度斯坦時報》等多家印度媒體突然瘋狂炒作“亞美尼亞要買印度蘇-30MKI”消息,而且文章內容有鼻子有眼。
甚至連《印度國防新聞》這類官方媒體都刊文,稱引援埃里溫方面消息人士報道,亞美尼亞計劃花費25億到30億美元采購8到12架印度生產的蘇-30MKI戰斗機,言之鑿鑿表示亞美尼亞之所以買印度生產的蘇-30MKI戰機,就是為應對阿塞拜疆,畢竟阿塞拜疆近期從巴基斯坦買的中巴聯合研制JF-17C“梟龍”戰斗機馬上就要列裝了。
亞美尼亞急需補強空中力量,而蘇-30MKI作為重型戰機,載彈多、飛得遠,正好能跟“梟龍”掰掰手腕,而且兩國以往就有軍售往來,亞美尼亞還采購過印度的“Pinaka”多管火箭炮系統、阿卡什-1S中程防空系統、155毫米特拉揚榴彈炮和“Swati”反炮兵雷達和先進反坦克導彈。
![]()
更關鍵的是,印度媒體還特意強調提供的是獨家升級版蘇-30MKI。加裝了印度造的“烏塔姆”有源相控陣雷達,還搭配了“阿斯特拉”系列空空導彈,Mk1型能打110公里,Mk2型的射程足足有200公里,更不用說有更先進的電子對抗系統
雖然兩款蘇-30MKI機身基本相同,但是印度產蘇-30MKI更先進,比俄羅斯的老型號強多了。
甚至印媒還公布了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AL)的具體交付計劃,總交易價值25億至30億美元,將于2027年底開始,并于2029年完成。第一階段可能包括交付8至12架蘇-30MKI戰斗機,以及印度還會提供相應的飛行員培訓、地面基礎設施的建設支持以及武器技術支持。
要知道以往印度的軍售交易賣的不是輕武器就是二手戰機或者艦艇,這次的軍售協議如果達成,那就是印度首次出口全新產戰斗機,是創紀錄的防務合同。于是從印度官媒到大小自媒體,甚至全球專業軍事網站到主流平臺,標題一個比一個唬人:“印度戰機首秀國際舞臺!”
![]()
印度網友都在網上慶祝“印度軍工崛起”,不少網友自信地表示,裝備印度升級版系統的蘇-30MKI戰機相比于JF-17C戰機的KLJ-7A雷達和PL-15導彈系統,態勢感知能力和作戰能力都更強,甚至還有人已經幻想以后把戰機賣到全世界。
亞美尼亞防長打臉,沒接觸沒談判
就在印度上上下下都沉浸在“軍售大獲成功”的幻想里時,亞美尼亞防長帕皮基揚一句話,直接把他們拉回現實。
11月5日,帕皮基揚接受媒體采訪時,被問到是不是要從印度買蘇-30MKI,回答得干脆利落,一點不含糊:“所謂亞美尼亞要引進印度蘇-30MKI的消息全是假的,我們跟印度壓根沒就這事兒接觸過、談過,更沒簽過什么引進協議。”
這話一出,不光印度媒體傻了眼,連之前轉載消息的媒體都趕緊刪帖澄清。
帕皮基揚是國防部長,他的話就是官方態度,不可能隨口亂說。而且他的表態一點余地都沒留,不像有些辟謠那樣說“還在談”或者“沒最終定”,直接把“接觸、談判、協議”這三個關鍵環節全否定了,等于直接給這則傳聞判了死刑。
實際上,面對印媒鋪天蓋地的炒作,稍微琢磨一下就知道,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因為納卡地區的問題,常年劍拔弩張,每一筆軍火采購都關系到國家安全,而且30億美元的戰斗機合同,怎么可能不對外公布?也不可能瞞得住。
![]()
更重要的是,亞美尼亞之前的主力戰機是俄羅斯的蘇-30SM,要是換成印度產的蘇-30MKI,雖說型號看著像,但零件、維護系統都不一樣。雖然印度媒體特意大篇幅闡述亞美尼亞是因為越來越不滿莫斯科才轉向新德里,協議已經快到最后階段。
但更諷刺的是,帕皮基揚辟謠時特意強調“沒接觸過”,之前印度媒體還說“雙方談了好長時間”,甚至編出“亞美尼亞派人去印度考察生產線”的說法,現在官方直接說“沒接觸”,等于明著說印度那邊的消息全是自己編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帕皮基揚在采訪時絲毫沒有給印度留一點點面子,已經能側面看出亞美尼亞方面對印媒炒作的這則軍售協議的反感——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今年才達成和解,這種事關先進戰機軍售的假消息很可能會影響中亞的地緣局勢,要是讓阿塞拜疆誤會了,搞不好又會引發新一輪軍事沖突。
印度產戰機的硬傷,全球門兒清
可能有人會問,就算傳聞是假的,印度的蘇-30MKI就真的入不了亞美尼亞的眼嗎?還真不是亞美尼亞客氣,而是印度這戰機的毛病太多,換誰都不敢買。
首先得說清楚,印度的蘇-30MKI雖說掛著“蘇-30”的牌子,但跟俄羅斯原產的蘇-30根本不是一回事,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拿到俄羅斯授權后自己生產的,說白了就是個“萬國牌拼湊貨”——俄羅斯的機身、以色列的電子戰設備、法國的航電、印度自己的雷達,各種零件往一起湊,兼容性本身就好不了。
連印度自家空軍自己都承認,他們裝備的蘇-30MKI常年有三四成要送去維修,故障率太高。更坑人的是,印度吹的那些“升級配置”好多都是畫出來的餅,比如“阿斯特拉Mk2”導彈還在研發階段,連試飛都沒完成,所謂的“國產先進雷達”也沒經過實戰檢驗,裝到戰機上能不能用都是個問號。
![]()
除了戰機本身不行,印度的蘇-30MKI雖說喊著“國產”的口號,但關鍵零件比如AL-31FP發動機還是得從俄羅斯引進。
亞美尼亞之前因為納卡沖突,跟俄羅斯的關系有點微妙,要是買了印度的戰機,到頭來還是得靠俄羅斯供零件,那還不如直接買俄羅斯原產的蘇-30SM,至少質量靠譜,維護也方便。而且俄羅斯的戰機還更便宜,售后也成熟,亞美尼亞犯不著多花冤枉錢買印度的“組裝貨”。
文章內容參考: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