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云南普洱市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遭遇持續強降雨襲擊,引發多處滑坡、坍塌、積水等險情。面對突如其來的災害考驗,全縣各級黨組織聞“汛”而動、向險而行,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廣大黨員干部沖鋒在前,筑起一道道堅不可摧的“紅色堤壩”,用實際行動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莊嚴承諾。
汛情就是命令。鎮沅縣迅速啟動防汛救災應急預案,依托“鄉鎮黨委—村黨組織—下設黨支部”三級網格體系,壓實鄉鎮黨政主要領導包片、班子成員包村、村“兩委”干部包組、黨員包戶四級責任鏈條,形成統一指揮、分級負責、上下聯動的防汛工作格局,確保各項救災措施精準落地。
11月2日,恩樂鎮防汛抗旱指揮部緊急調度12個村(社區),對地質災害隱患點、低洼易澇區等重點區域開展拉網式排查,提前轉移安置受威脅群眾9戶36人。11月3日,李仙江水勢暴漲,民江村部分村組出現洪水漫灌險情,鎮黨委迅速集結消防救援人員、村組干部等力量,全力轉移群眾、運送物資。勐大鎮構建三級聯動響應體系,實現預警信息“10分鐘全覆蓋”,黨員干部與群眾并肩開展道路修復、清淤疏渠等工作,用實干詮釋擔當。
古城鎮組建10支330人應急搶險隊伍,黨員干部帶隊深入地災點,緊急轉移群眾17戶56人,清理搶修塌方道路110余處,全力打通群眾生命線。按板鎮黨員干部化身宣傳員、轉移員、服務員,開展“敲門行動”2800余次,覆蓋農戶5000余戶,建立特殊群體幫扶機制,以暖心服務贏得群眾廣泛認可。
云報全媒體記者 胡梅君 通訊員 羅應榮
(云南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