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語
(旅游頻道 余春穎 報道)十月的廈門,海風裹挾著熟悉的鄉音,吹拂過海滄體育中心的璀璨燈火。2025年10月25日,恰逢新設立的臺灣光復紀念日,在這個寓意特殊的日子里,來自世界各地的閩南語音樂人齊聚鷺島,共同見證2025世界閩南語金曲頒獎盛典暨海峽兩岸閩南語音樂大獎賽的華彩綻放。
舞臺上,馬來西亞“喵喵組合”的小喵哽咽著訴說家族記憶;舞臺下,從木匠轉型歌手的臺灣青年陳思瑋手握獎杯熱淚盈眶。
這一刻,音樂超越了旋律本身,成為連接海峽兩岸、維系海外游子的文化臍帶。
從泰國曼谷的全球啟航,到七大賽區的萬余人參與,這場持續二十年的音樂長跑,正以驚人的生命力將古老的閩南鄉音傳向世界各個角落。
讓我們走進這場盛會,聆聽那些關于傳承與創新、鄉愁與夢想的動人故事,感受閩南語音樂如何從地方方言成長為震撼世界的文化強音。
![]()
緣起·一盞守夜燈與萬千同路人
“曾經很多人說,閩南語音樂的世界很小,而我的夢想卻太大。”回首二十年征程,世界閩南語金曲盛典的創辦人陳飛目光堅定。
從2006年首屆全球閩南語歌曲創作演唱大賽在廈門唱響,到2025年從泰國曼谷啟航,以“中泰友誼金色50年”的歡慶樂章拉開全球七大賽區聯動的序幕,這條守護閩南鄉音的路,她憑著“讓家鄉文化光耀全球”這一信念走了整整二十年。
![]()
支撐她的,是深植于血脈的文化自覺。“正是那些回蕩在街巷的閩南語旋律,讓我意識到,我們這一代人必須讓母語音樂發出屬于自己的聲音。”
從最初被質疑、被嘲笑,到如今被羨慕、被接納,陳飛坦言,這場漫長的堅持本身,就是一種最有力的“出圈”。
世界閩南語金曲盛典發展至今已覆蓋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吸引超過12萬選手參與。
從福建本土出發,到在泰國曼谷舉行全球啟動儀式,這場以音樂為載體的文化盛宴,不僅是對閩南語藝術成就的集中展示,更是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日益深遠的生動體現。
連接·血脈相親的文化橋梁
“今天站在廈門的舞臺上,為父老鄉親唱我們福建人的故事,我的心情特別激動。”來自馬來西亞“喵喵組合”的小喵在2025世界閩南語金曲頒獎盛典的舞臺上動情訴說。
“媽媽特別叮囑,來到廈門一定要去人和路69號看看,那是我太公的老家。雖然如今人去樓空,但留下的是我們血脈相連代代相傳的福建人愛的禮物。”
這段真摯的分享,不僅道出了海外游子對故土的深深眷戀,更彰顯了閩南文化中源遠流長的家族觀念與地域情感。
這一刻,閩南語音樂超越了藝術本身,成為連接全球閩南人情感的精神紐帶。
![]()
榮獲最佳男歌手獎的馬來西亞音樂人黃一飛,用三十年的堅守詮釋著對閩南音樂的熱愛。“即使在異國他鄉,我從未停止創作閩南語音樂。今天站在祖籍地廈門的舞臺上,仿佛聽見了阿公阿嬤的叮嚀——他們的兒孫,正在將這份‘福建味’代代相傳。”他的獲獎感言,讓在場無數人動容。
臺灣藝人白冰冰的一席話,則道出了兩岸同胞共同的心聲:“來到廈門,絲毫沒有身處他鄉的陌生感,這里的一切都如此親切。用我們共同的鄉音,把閩南歌唱給全世界聽,這是一件意義非凡的事。希望通過這個平臺,讓閩南文化傳播得更遠,讓兩岸同胞的心靠得更近。”
![]()
從馬來西亞到臺灣,從東南亞到閩南本土,同根同源的鄉音讓散落世界各地的閩南人緊密相連。
這條用音樂編織的文化紐帶,正以其獨特的魅力,讓古老的閩南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傳承·守護根脈的時代使命
終身成就獎獲得者紀明陽表達了他的思考:“現在的年輕人跟著時代的列車在走,受到多元文化的影響。我希望他們在跟隨潮流時,不要丟失傳統閩南語音樂的詞曲精髓。”他建議將比賽分為傳統和創新兩個部分,這一提議引發了業內的深入討論。
![]()
擔任評委八年的柯以敏見證了閩南語音樂的蛻變:“一年比一年好,不僅是選手水平提高,更重要的是年輕歌手對閩南語歌曲的喜愛與日俱增。”她希望為選手提供更多發表新作品的平臺,讓閩南語音樂獲得更廣泛的關注。
![]()
創新·傳統與潮流的精彩對話
“我們想要打破大家對閩南語音樂的刻板印象。”來自浙江臺州玉環的臭皮匠樂隊在晉級賽后分享道。他們在比賽中對《無罪》《黃粱一夢》等原創作品進行了大膽創新改編,將硬搖滾、中國風等多元音樂元素融入閩南語歌曲中,展現出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臺州玉環作為中國大陸在福建之外流傳閩南語的重要地區之一,承辦了本次大賽長三角賽區的總決賽。盡管當晚大雨傾盆,仍有數千名觀眾冒雨到場,用熱情支持著這場閩南語音樂盛會。選手們在雨中的傾情演唱與觀眾們的熱烈回應交織成一幅感人至深的畫面,展現了閩南語音樂跨越地域的深厚感染力。
第三次參賽的吳志聰分享了他的創新心得:“這次我在選歌方面做了很大改變,不再局限于年輕流行或經典改編,而是選擇了更適合自己活躍氣氛的曲風。我認為讓舞臺‘燃起來’才是我的優勢所在。”
![]()
來自印尼賽區的吉良展現了驚人的語言天賦。這位完全不懂中文和閩南語的鋼琴老師,全靠自學掌握了閩南語歌曲的演唱技巧。
“閩南語發音對我來說是最難的挑戰”吉良坦言,“我通過放慢歌曲速度,反復聆聽模仿,一個音節一個音節地學習。”從2023年首次接觸閩南語音樂至今,他已能在一周左右掌握一首新歌。
更令人感動的是,他表示:“如果有學生對閩南語歌曲感興趣,我很樂意將我的學習方法傳授給他們。”
![]()
![]()
馬來西亞華裔廖韻宜在創新中尋求突破:“2023年參賽時專門學習了6個月聲樂,但止步10強。今年我想要突破自己、改變自己,嘗試了更多元的演唱方式。”她的努力最終幫助她獲得了亞軍的好成績。
來自中國臺灣的周氏兄弟,雖然年紀尚小,卻已在創新中展現獨特風格。哥哥從4歲開始學唱閩南語歌曲,弟弟從3歲起步,成為本屆全球12強中年齡最小的選手。他們表示:“遇到不理解的歌詞時,我們尋求爸爸媽媽的幫助,能更好地理解和表達歌曲情緒。”
![]()
這些新生代的探索與創新,讓閩南語音樂在保持傳統韻味的同時,不斷融入時代元素。從硬搖滾到中國風,從創新的學習方法到個性化的舞臺表現,閩南語音樂正在這些年輕音樂人的實踐中,開拓出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
未來·讓世界聽見閩南
陳飛在總結采訪時說:“這些年最大的欣慰,是看到各大賽區的選手都展現出不同的閩南語音樂'味道',造就了百花齊放的狀態。我們要繼續鼓勵年輕人創作新歌,讓他們因為創作而更深入了解閩南文化。”
她充滿信心地表示:“當古老的鄉音遇見年輕的心靈,閩南文化的傳奇,永遠都在續寫新的篇章。而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傳奇的見證者和創造者。”
當《愛拼才會贏》的旋律再次響徹廈門夜空,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人手牽手合唱,這一刻,音樂超越了語言,成為連接全球閩南人的精神紐帶。
從閩南到世界,從傳統到現代,這條用音樂鋪就的文化之路,正在越來越多同行者的腳下,延伸向更遠的遠方。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