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于騰訊視頻上線的兩部劇集再度將穿越題材推至觀眾視野中央。青春奇幻劇《三人行》創新設置三個“我”同場爭奪人生主導權,古裝愛情劇《宴遇永安》以“全家穿越”融合“美食敘事”營造濃郁煙火氣……這批新作也為國產穿越劇集帶來了新的創作范式。
![]()
![]()
縱觀近年發展,國產穿越劇在類型演進中正在形成一系列新的打法:人物設定從“個體”到“集體”的擴容、敘事動力從“被動”到“主動”的轉向、產業開發從“改編”到“聯動”的深化,正共同拓展該題材的表達維度與商業價值。
人物設定擴容
從“個體穿越”到“集體穿越”
穿越劇集的創新,首先體現在其角色設定的擴容上。從聚焦“一人穿越”到展現“集體穿越”,這一轉變重塑了劇集的敘事重心、沖突模式與情感內核。
![]()
在“一人穿越”模式中,其敘事核心長期圍繞單一主角展開,敘事沖突也往往來自于外部。例如在《慶余年》等“今穿古”經典劇集中,現代主角常憑借“金手指”孤軍奮戰于宮闈權謀,故事張力較多依賴于個人與整個時代的外部對抗。
與之相對,“多人穿越”模式將敘事重心從“我”的歷險轉向“我們”的旅程,從個人命運的單線推進,擴展為群體關系的動態網絡,這有效拓展了劇集的敘事維度與情感深度。
首先,該模式呈現出戲劇沖突的多維化。當穿越者不再孤立,內部因立場、目標差異產生的矛盾,便與外部沖突共同構成了更復雜的敘事網絡。例如《三人行》將青年、中年、老年的“趙左右”并置于同一時空,展開了一場“我與我與我”的終極博弈。三位一體的主角懷揣各自的人生遺憾與渴望,爭奪對唯一人生路徑的定義權,這種內在矛盾的外化,極大地提升了劇集的立意深度與哲學意味。
![]()
![]()
其次,該模式構建出穩固的“情感共同體”,為故事注入了更具共鳴的溫情底色。例如《宴遇永安》中沈家以一個完整的家庭單位介入古代社會,他們通過家庭會議進行決策,在日常中吵吵鬧鬧又相互扶持,在傳統古裝劇的權謀斗爭外,強化了家庭的凝聚力與煙火氣,精準觸動了當代觀眾對理想家庭關系的情感訴求。
即便是互相拉扯的《三人行》,不同年齡的“自我”之間也存在著深刻的羈絆與關懷,使得“與自我和解”的過程充滿了動人的情感暖流。
整體而言,從“一人”到“多人”的穿越設定轉變,不僅是角色數量的疊加,更是敘事格局與情感表達的擴容。劇集通過多維沖突的構建與情感共同體的塑造,將穿越敘事從個體的英雄傳奇,轉變為對自我認知與群體關系的探討。這一創新不僅豐富了劇集的藝術層次,更以其對“我們”的共同關照,引發了當代觀眾的情感共鳴。
敘事動力創新
從“被動卷入”到“主動奔赴”
縱觀穿越題材的發展,除人物由外部機緣觸發的“被動卷入”這一模式之外,也出現了由角色內心驅動的“主動奔赴”。二者以不同的動力機制,拓展出差異化的敘事重心與主題深度。
在“被動穿越”的傳統模式中,故事多由外部事件推動,主角的行動呈現為一種應對式的掙扎,目的是為了“生存”與“回歸”,敘事重心自然落在其適應環境與尋找歸途的過程之中。例如《宴遇永安》中的沈家人在意外集體穿越后,從期盼“月圓之夜”自然回歸到為“活下去”而開設“沈家酒肆”,敘事重點圍繞著在被動處境下,運用現代知識解決生存與發展問題這一核心。
《永夜星河》《赴山海》兩位主角都是“穿書”且綁定系統,其終極目標是“完成任務以回歸現實”,前者凌妙妙需要完成擊殺大妖、拯救世界的主線任務和攻略書中反派“黑蓮花”慕聲的支線任務;后者肖明明必須完成系統指定的“任務”,跑完全部小說情節,本質上都是一種被賦予的、帶有強制性的“回歸驅動”。
![]()
“主動穿越”模式則賦予主角明確的目的性與主體性。在這些劇集中,穿越成為主角的主動選擇,并借此“去改變某件事”。在《三人行》中,中年與老年的“趙左右”主動穿越回過去,帶著相互對立的目標介入自己的人生抉擇:中年趙左右意圖改變16歲的志愿選擇,重寫自己的職業篇章,追求世俗的“成功”。而老年趙左右則希望阻止中年的“妄動”,守護本真的自我。這種設定將敘事動力內化為角色的主觀博弈,使故事超越了穿越奇觀本身,直指人生抉擇、自我認同與存在意義等更深刻的哲學命題。
![]()
此外,更具創新性的嘗試則在于兩種模式的動態融合,角色從最初的“被動卷入”逐漸發掘出必須承擔的使命,從而實現向“主動奔赴”的轉變,《一閃一閃亮星星》《想見你》等劇集皆是如此。
在《一閃一閃亮星星》中,林北星的十次穿越僅有兩次為被動觸發,其余八次均為主動選擇。更關鍵的是,她的動機從彌補個人遺憾的“小我私心”,逐步升華為挽救他人的“利他精神”。而《想見你》中的主角們看似被困在既定劇本中,無論如何掙扎都重復上演著悲劇人生,但當他們逐漸接近真相,反而是在明知結局的情況下,依然選擇主動步入那已知的宿命。正是這一次次清醒而勇敢的“走入”,才終于為他們搏得扭轉結局的成功。
![]()
這一敘事動力的轉變,正是人物實現精神蛻變的核心軌跡,其間既蘊含著對他人命運與苦痛的共情,也折射出敢于主宰自我人生、無畏探索未知境地的動人光芒,這一過程本身即構成了人物的成長弧光。
產業生態拓展
從文學改編到“內容-場景”一體化運營
穿越題材的創新不僅于敘事層面,更延伸至產業維度,呈現出從單一IP改編向“內容-場景”一體化運營的深化嘗試,逐步構建起更為立體的產業生態。
首先,IP改編仍是產業開發的基石。劇集《宴遇永安》《永夜星河》分別改編自熱門網絡小說《長安小飯館》《黑蓮花攻略手冊》,這些作品在影視化前已經具備穩定的受眾群與成熟敘事框架,有效降低了開發風險,也為劇集前期熱度奠定了基礎。
![]()
然而,IP改編并非成功的保證。如若缺乏創造性轉譯,僅停留在對原作的情節搬運與形象復刻上,則會導致作品淪為平庸的復制品。此前,《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想見你》等穿越劇獲得好評,但其后推出的電影版卻未能延續成功,正反映出改編形神兼備的難點。因此,如何在尊重原作的基礎上進行有效創新,既承接原著粉絲流量又拓展內容的受眾邊界,是創作者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
更進一步的是,產業探索正朝著打造“內容-場景”閉環的方向邁進,以跨界聯動延伸IP的生命周期。以《宴遇永安》為例,該劇有著“盛唐美食+穿越愛情”的鮮明標簽,定位“下飯神劇”,也天然具備了與美食垂類綜藝聯動的基因。它與騰訊視頻美食競技綜藝《一飯封神》的合作,并非簡單的互相引流,而是通過“劇情+美食+線下體驗”的深度內容嫁接相互賦能,既為《宴遇永安》帶來了沉浸式用戶體驗,也為《一飯封神》帶來長尾效應的傳播。長遠來看,這類跨界聯動不斷拓展內容價值的邊界,為IP的長效生命力打開了更具想象力的空間。
![]()
![]()
這一系列“新打法”,顯露出國產穿越劇正在經歷著從敘事內核到產業外延的系統性創新:角色上,從“我”到“我們”穿越,構建了更復雜的人物關系與情感網絡;動機上,從“被動”到“主動”穿越,注入了更深刻的人物動機與哲學思辨;產業上,從“改編”到“聯動”,不斷拓寬IP的價值邊界。
其未來的突破,或許不在于構筑更奇詭的時空,而在于能否在虛構的框架中,更精準地回應當代人的精神困境與情感需求,并以前瞻的產業思維,構建貫通敘事、情感與消費的一體化體驗,最終實現與時代的同頻共振。
— THE END —
作者 | 楊紫茜
主編 | 彭侃
執行主編 | 劉翠翠
排版 | 于佳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