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剛在釜山談妥暫停關稅、松綁稀土,歐盟立馬坐不住了,急喊“我們也該有同等待遇”!
可求人總要有求人的態度,歐盟卻一邊要求中國對歐“一視同仁”,一邊又縱容荷蘭強接管中資企業。
這到底是要合作,還是要特權?
大家好,小漢這篇觀察,就來聊聊這場歐盟為何突然破防又頻頻示急。
![]()
中美談妥了
2025年10月30日,中國領導人和特朗普在韓國釜山見面了。
這是兩人自2019年以來第一次面對面坐下來聊,會談持續了100多分鐘,聊的都是關系兩國未來的大事。
會后,雙方很快公布了成果:貿易戰先緩一緩,關稅互相讓一步,稀土出口管制也松一松。
![]()
具體來說,美方同意取消對中國商品加征的10%所謂“芬太尼關稅”,同時把原本要加征的24%對等關稅繼續暫停一年。
作為回應,中方也調整了自己的反制措施:
從2025年11月10日13點01分起,暫停對美國商品加征24%的關稅,只保留10%的部分,期限也是一年。
![]()
與此同時,中方還宣布,今年10月9日出臺的稀土及相關關鍵礦產出口管制措施,也將暫停實施一年。
白宮在11月1日發布的說明文件里明確寫了這一點。
換句話說,中美之間這場“你來我往”的緊張局面,暫時按下了暫停鍵。
![]()
這不是突然發生的。早在10月下旬,雙方經貿團隊就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先碰過頭,把細節基本敲定,釜山會晤更像是最后蓋章確認。
這種節奏說明,兩邊都清楚:再這么僵持下去,誰的日子都不好過。
![]()
歐盟慌了
中美剛談完,歐盟那邊就坐不住了。
11月1日,歐盟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在社交媒體上發消息說,中方已經確認,暫停稀土出口管制的措施“同樣適用于歐盟”。聽起來像是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可到了11月3日,歐盟委員會又改口了。
![]()
發言人吉爾在記者會上說:“我們理解這個暫停是全球適用的,但具體怎么執行,還在跟中方談。”
他還特別強調,中方今年4月開始實施的原始出口管制,目前仍然有效。
這前后不一致的說法,可以看出歐盟非常焦慮,他們擔心自己被排除在外。
![]()
畢竟,稀土不是普通資源,它是制造電動車電機、風力發電機、精密武器甚至智能手機的核心材料。
中國在全球稀土加工環節占了九成以上份額,歐洲企業根本繞不開。
德國汽車廠就是典型例子,一輛新能源車里要用到好幾種稀土磁體,一旦供應卡殼,生產線就得停。
![]()
之前因為出口審批慢,不少歐洲公司已經叫苦連天。現在眼看中美達成協議,自己卻還在“等通知”,心里能不急嗎?
更讓歐盟難受的是,他們其實早就跟中方談過這事。
10月31日到11月1日,中歐還在布魯塞爾開了“升級版”出口管制對話會,但沒拿到明確結果。
![]()
反觀美國,不僅拿到了暫停管制的承諾,連荷蘭限制的安世半導體問題,白宮都說“即將恢復出貨”。
這種對比,讓歐盟覺得自己被晾在了一邊。
![]()
手里沒牌硬要牌
歐盟想要“同等待遇”,但問題在于,他們拿什么來換?
過去幾年,歐盟領導人確實跑中國挺勤快,見的次數比美國總統還多。
可實際合作呢?一邊喊著要加強經貿聯系,一邊又頻頻出手限制中國企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荷蘭政府。
![]()
今年9月30日,荷蘭突然動用一部70多年沒用過的老法律,強行凍結中資控股的安世半導體公司運營,理由是“國家安全”。
這事直接導致中國暫停向歐洲出口安世生產的芯片。而這些芯片,恰恰是德國汽車電子系統的關鍵部件。
大眾、寶馬這些大廠一度面臨停產風險。結果呢?美國在11月1日輕飄飄一句“安世即將恢復出貨”,好像問題解決了。可歐盟官員自己都沒敢確認,只說“還在外交努力”。
![]()
這種“一邊打壓、一邊要好處”的做法,顯然行不通。
中國商務部早就說過,出口管制是依法依規的事,不是針對誰,而是為了維護全球供應鏈安全。
對于有困難的企業,只要符合條件,可以申請豁免。但前提是,對方得講道理、守規矩。
![]()
而且歐盟內部也亂,德國、法國想跟中國做生意,東歐一些國家卻緊跟美國步伐,動不動就提“去風險”。
這種分裂讓歐盟沒法拿出統一立場,談判時自然底氣不足。
再加上歐洲自己稀土儲量少、開采成本高、環保門檻嚴,短期內根本不可能擺脫對中國的依賴。想靠嘴皮子要待遇,難度太大。
![]()
現實很骨感
其實中方的態度一直很明確,10月21日,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就跟塞夫喬維奇視頻通話時說過,稀土管制是正常政策調整,不是卡誰脖子,而且一直在為歐盟企業提供審批便利。
11月初的布魯塞爾會談后,雙方也同意繼續溝通,穩定產業鏈。
![]()
到了11月5日,謝夫喬維奇在科威特出席論壇時透露,中歐已經建了“特殊溝通渠道”,中方還答應優先處理歐洲企業的出口申請。
他說,目前2000多份申請里,剛過一半獲批,剩下的還在加快審核。
這說明,中方并沒有把歐盟關在門外,但也不會無條件給“VIP待遇”。畢竟國際交往不是請客吃飯,得看實際行動。
![]()
美國這次之所以能談下來,是因為他們拿出了誠意,不僅取消芬太尼關稅、暫停出口管制規則,還公開承認合作比對抗強。
歐盟呢?除了反復喊話“我們要一樣”,似乎沒拿出對等的舉措。
![]()
長遠看,歐盟也知道自己不能總靠別人施舍。
馮德賴恩10月底就說過,目標是在2030年前建立自己的關鍵原材料供應體系,要跟烏克蘭、澳大利亞、加拿大這些國家合作。
但官員們也承認,這事急不來。眼下能做的,就是一邊加快本土開發,一邊穩住跟中國的溝通。
![]()
說到底,世界變了。以前是歐美說了算,現在中國有了自己的節奏和底線。
中美這次能談攏,不是誰求著誰,而是雙方都算明白了賬:斗下去兩敗俱傷,合作才能共贏。
歐盟如果還想站在舞臺中央,光喊“公平對待”不夠,得先想清楚自己能帶來什么,而不是總想著搭順風車。
![]()
這場風波給所有人提了個醒:在全球經濟的大棋盤上,位置不是靠抱怨爭來的,而是靠實力和誠意贏來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