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1月5日晚間19時19分以及11月6日的清晨06時07分,太陽再次耀斑兩連暴,最大強度分別為M7.4和M8.6級,并伴隨較為明顯的日冕物質拋射(CME)。
![]()
圖中圓盤區域為131埃波段下的太陽,左側偏上的白色高亮區域就是太陽耀斑
![]()
先后兩次耀斑爆發都伴隨著CME
受此影響,未來三天可能發生較強地磁活動。我國北方大部都有機會看到極光,黑龍江漠河、新疆、內蒙古等地甚至有機會出現紅綠復合極光。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好奇,為什么太陽距離我們1.5億公里,卻能在地球上制造地磁活動呢?其中原因有二。
第一,日冕物質拋射這種太陽典型爆發活動,會高速向外釋放太陽大氣物質,這些物質本身具有能量高速度快的特點,再加上還攜帶著太陽的磁場。根據遙感探測,太陽的磁場強度遠高于地球,在黑子區域,甚至高達地球磁場的數千倍。每次太陽爆發CME都是在向外釋放“狠角色”。
第二,我們的地球具有穩定的磁場,是它們保護地球上所有生物免受宇宙高能粒子與太陽沖擊波的影響。既然有保護,那就意味著是地磁場把這些攻擊給“扛了下來”。當太陽物質到達地球附近,如果與地磁場極性相同,那沒什么好說的,同性相斥,果斷推開沒得商量,如果極性相反,別擔心,也有應對,那就是順著地磁場被導入南北極區,在這個過程中就發生了地磁場的快速變化,這種變化科學家給起了個好名字,一聽就懂——地磁暴!
![]()
地磁暴的具象化表現就是一個個的紅柱子綠柱子
![]()
我們還借助風云太空系統將CME通過模式運算的方式具象化
磁暴對人類而言沒有影響,不用過分擔心。
但對一些高科技設備卻有影響。如運行在500千米以下軌道高度的人造衛星和空間站,就可能因大氣拖曳造成軌道高度的下降,衛星導航設備的定位也會因電離層環境的不穩定而誤差增大;對于飛行在大氣層平流層底部高度區域的飛機,會面臨通訊環境變差和跨極區輻射的雙重風險。
還有一些野生動物,它們有本領感知磁場并借助其導航。磁暴期間,造成的地磁強度和傾角的變化,則會給信鴿這類依靠地磁導航的動物帶來麻煩。
對于極光愛好者,伴隨地磁暴而來的便是你們所追逐的極光。所以,如果你是這些領域的相關人員,未來幾天要時刻注意空間天氣信息。
![]()
太陽黑子的磁場狀態是太陽潛在爆發的一種表現
目前太陽表面存在多個活動區,我們重點關注此次爆發耀斑的14274,它的面積達到400u,磁場結構為最復雜的β-γ-δ型,這意味著它還有能量,隨時都有再次爆發的能力。同時,我們還關注處在它下方的14275,因為它的面積也不小,有200u,磁場類型為比較復雜的β-γ型,如果未來它也啟動,開始快速成長,那我們就可能要面臨雙重挑戰。
![]()
(空間天氣微信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