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足選帥已落下帷幕,但有一個話題還在持續:若不計用人成本,是本土少帥邵佳一更適合,還是推行戰術革命的穆斯卡特更值得期待?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則并不簡單。
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
必須承認,穆斯卡特兩個賽季在上海海港的執教堪稱教科書級別。
在失去奧斯卡、巴爾加斯兩大核心外援,武磊與王振澳長期缺陣的困境下,他仍能率領殘陣海港沖擊冠軍寶座,讓賽季初那些“海港恐需保級”的預言徹底啞火。他推崇的高位壓迫、快速傳導,確實展現了先進戰術理念的魅力。
![]()
但國家隊運營上不可能簡單復制俱樂部。這里沒有轉會窗口,無法像俱樂部那樣通過引援補強短板。
穆斯卡特在海港的成功,是建立在6-7名技術型本土球員搭配4-5名更高水平的外援的基礎上的。而當前國足陣容中,能在高強度對抗下,完成連續一腳出球的球員屈指可數,具備穩定突破能力的攻擊手更是鳳毛麟角。
中國足球的人才斷層
現在的國足,真正讓人揪心的不是教練席由誰坐鎮,而是場上球員與亞洲一流的差距正在擴大。
日本隊26人名單中21人留洋歐洲,韓國隊孫興慜、金玟哉等都是五大聯賽豪門主力。反觀我們的國腳,水平低到沒一流聯賽球隊會要,能在二流聯賽站穩腳跟者都已堪稱翹楚。
這不是靠穆斯卡特戰術魔法就能拉平的鴻溝。穆氏體系要求球員有支撐高位逼搶的充沛體能、有保證傳控質量的腳下技術、有完成協同防守的戰術執行力,
這三項基礎要件,以當前的國足陣容,恐怕連其中一項都難以完全滿足,實戰還怎么串聯起來?
從青訓到聯賽要大改
想要真正破局,必須重視以下兩點:
一、青訓體系仍需要深度重構
數據顯示,中國足球注冊青少年球員不足日本的1/20,訓練質量更是差距明顯。當我們的U系列青年軍在亞洲賽場屢戰屢敗時,指望成年國家隊突然崛起無異于癡人說夢。
![]()
二、比賽節奏要直追一流聯賽
中超外援政策轉向保守,導致俱樂部均不思進取,看完五大聯賽再看中超聯賽,第一體會就是攻防轉換慢。本土球員平時都慢悠悠地踢球,怎么可能去了國家隊就突然變快?
很顯然,只有在高質量聯賽中經受考驗,球員才能在國家隊層面有所作為。
綜上
男足成年隊的振興之困,從來不是請來一位足球哲學大師就能迎刃而解的。
它需要的是青訓體系的精耕細作、聯賽運作的久久為功、足球文化的沉淀積累。在這個過程中,主帥的作用更像是錦上添花,而非點石成金。
當我們為國足選帥結果爭論時,或許更該思考:如何讓優秀的主教練候選人,未來能擁有一批真正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球員可供調遣?這才是破冰中國足球困局的唯一出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