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僅存800多只!為提供更廣的棲息地,新疆花5年種樹超100萬棵
文|七月
編輯|七月
它的數量比大熊貓還少。
新疆有一種動物,目前只有800多只,已經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了,據說烏倫古河流域是它在我國唯一的棲息地。
為了給它們提供更廣的棲息地,大概五年的時間,新疆在烏倫古河流域種下了一百多萬棵樹,這到底是什么動物?
![]()
在新疆阿勒泰的烏倫古河畔,住著一群比大熊貓數量更少的動物——蒙新河貍。
作為中國現存最大的嚙齒動物,成年蒙新河貍體長可達一米,體重能到30公斤,最特別的就是那條扁寬的尾巴,用處特別多。
而且蒙新河貍還是天生的工程師,它們會計算水流方向,用樹枝干搭配淤泥和石頭構筑水壩。
在烏倫古河,它們建造的水壩能達到數十米長,可以有效維持河道水位穩定,防止冬季洞口結冰封死。
河貍壩形成的濕地還能過濾水質,為魚蝦提供繁育場,吸引水鳥棲息,這是蒙新河貍無意間搭建起完整的生態鏈。
![]()
可是這么厲害的蒙新河貍卻一度瀕臨滅絕,全球只有中國新疆阿勒泰和蒙古國部分區域有,在中國它們只生活在烏倫古河流域。
當地牧民以前總能見到蒙新河貍圓滾滾的身影,后來就越來越難見到了。
在蒙新河貍保護項目開始前,它們的數量一直都很少,再加上烏倫古河一度斷流,它們的棲息地也受到了威脅。
蒙新河貍最直接的威脅是食物短缺,河貍大部分的食物是楊柳科植物的樹皮和嫩枝,冬天全靠秋季儲存的樹枝過冬。
但是這些年烏倫古河沿岸的天然灌木柳因為過度放牧幾乎被啃光了,加上水土流失導致植被退化,蒙新河貍的食物越來越少。
![]()
河岸上光禿禿的,蒙新河貍只能餓肚子了,有些蒙新河貍只能冒險啃食牧民的圍欄,反而加劇了它和人類的沖突。
還有人類的水利設施的建設也影響了蒙新河貍的生存。
為了灌溉和防洪修建的水閘、堤壩,截斷了原本連通的河道,把蒙新河貍的棲息地分割開了。
每個河貍家族需要1-3公里的獨立河段,河道阻斷導致它們無法尋找配偶、擴展領地,和人類一樣,近親繁殖會出問題的。
![]()
除此之外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越來越頻繁,河貍巢穴對水位敏感,融雪性洪水等自然災害會威脅它們的巢穴。
它們數量變少,還有一個致命的原因是毛皮貿易。
蒙新河貍的皮毛厚實防水,曾是歐洲貴族追捧的奢侈品,19世紀大規模的捕獵讓它們從額爾齊斯河流域徹底消失,僅在烏倫古河留下殘存的種群。
捕獵容易,恢復太難,蒙新河貍種群的恢復是需要時間的。
蒙新河貍每胎只生1-4只幼崽,而且成活率會受環境影響,自然恢復的速度遠遠趕不上棲息地破壞的速度。
![]()
既然蒙新河貍愛吃樹枝,那就給它們種出一片森林。
有個90后女孩名叫初雯雯,她2017年畢業于北京林業大學野生動物保護專業,大三的時候就參與創辦了阿勒泰地區自然保護協會。
她還啟動“河貍食堂”、“河貍守護者”、“河貍方舟”等公益項目,這就是拯救蒙新河貍的關鍵一步。
但是在新疆的戈壁河岸種樹,比想象中困難多了。
烏倫古河沿岸多是沙礫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加上晝夜溫差大、大風天氣多,第一年種下的41萬棵灌木柳,存活率不足三成。
![]()
初雯雯的母校北京林業大學派出專家組遠程會診,針對性改良了扦插技術,選擇更粗壯的柳樹枝條,提前用生根粉處理。
同時引入滴灌系統,在沙地里埋滲透管,讓水分精準到達根,再增施有機肥改善土壤結構。
技術一改進效果立竿見影,第二年樹苗成活率就飆升到70%,現在烏倫古河畔的灌木柳已經突破了100萬棵,綿延數十公里。
有了成片的灌木柳,蒙新河貍的覓食范圍從原來的不足500米擴展到2公里,冬天儲存的食物體積平均增加了1.2倍。
![]()
在布爾根河的38個河貍家族,從2014年的132只增至2022年的162只,全流域種群數量從約500只增長到約750只,5年間增幅達50%。
更重要的是,蒙新河貍的棲息地面積擴大了50%,原本被分隔開的棲息地重新連通,河貍家族終于能自由遷徙了。
阿勒泰地區開始了母親河復蘇行動,通過跨流域補水讓斷流的烏倫古河重新煥發生機,退耕還濕了647公頃,為蒙新河貍創造了更廣闊的生存空間。
不過保護蒙新河貍是一回事,也不能完全不顧牧民的利益。
2018年初雯雯團隊把162個河貍家族分配給網上的云守護者,每人每年捐贈500元,這些錢全部換成牧草送給離河貍最近的牧民。
![]()
這種“云養貍”模式實現了三方共贏,蒙新河貍得到了持續照料,牧民獲得了牧草補貼,網友則通過實時更新的監測數據感受到保護的成就感。
初雯雯團隊還在青河、富蘊等地建了7.5萬棵柳樹苗的栽培點,讓牧民參與育苗管理,既解決了樹苗供應問題,又給牧民增加了收入。
現在越來越多牧民主動加入保護隊伍,看到河貍活動就及時上報,甚至自覺減少了河岸放牧的頻次。
牧民逐漸發現蒙新河貍帶來的不僅是補貼,還有更優質的草場,河貍壩形成的濕地能涵養水源,讓干旱的草場變得更肥沃,牛羊的存活率反而更高了。
而且隨著河貍種群恢復,烏倫古河畔重現了大天鵝群棲的景象,每年開春能見到二三十只大天鵝覓食,吸引了大批攝影愛好者和游客。
![]()
不過盡管蒙新河貍種群恢復了不少,但它們仍屬瀕危狀態,保護者還是不能太大意。
保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人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堅持下去,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保護蒙新河貍其實也是在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
對此大家怎么看?
![]()
信息來源:官方媒體 人民日報2025年11月2日《種植百萬棵灌木柳、河貍種群增長50%……一起看這條河畔的生態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