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奶皮子糖葫蘆徹底火瘋了!
北方胡同里的小攤、南方商圈的門店全在賣,年輕人舉著它拍照發圈的樣子刷爆社交平臺,妥妥的 “打卡神器”。
可萬萬沒想到,這 “打卡神器” 剛火,第一批 “受害者” 就冒出來了。
這是吃成了‘糖化臉’?
![]()
奶皮子糖葫蘆的爆火
奶皮子糖葫蘆的爆火,全靠精準踩中網紅密碼。
基礎款是把山楂去核,夾上用 8-10 斤鮮奶熬煮的內蒙古奶皮子,再裹上冰糖熬的脆糖殼,一口下去酸甜混著奶香,光是看屏幕都要流口水了。
高端款更會玩,直接把山楂換成陽光玫瑰、草莓,甚至塞進去菠蘿蜜、榴蓮,中間填上干噎酸奶,最后再貼層奶皮子,酸甜軟糯全占了,簡直是為拍照量身定做的。
![]()
年輕人刷到視頻,紛紛跑來打卡。
杭州上沙路的攤點前隊伍能拉 300 米;武漢江漢路的小攤下午 5 點還沒開賣,就有上百人排隊等號;河南鄭州一家門店更夸張,老板說一天能賣一千串。
![]()
剛開始的價格還算合理,武漢的基礎款賣 15 到 18 元,長沙的晴王款 35 元,基本在 15 到 25 元區間。
但架不住買的人太多,價格跟著瘋漲。
![]()
上海一家網紅店線下賣 49 元一串得排隊,線上直接標到 98 元,照樣有人搶;南京的黃牛把普通款炒到 100 元,北京、哈爾濱的熱門款加代排費能賣到 140 元。
可誰能想到,這 “糖葫蘆界愛馬仕” 貴也就算了,還吃出了問題。
![]()
第一批受害者出現
11月4日,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發帖吐槽,說自己徹底迷上了奶皮子糖葫蘆。本身就愛吃甜的,刷短視頻總刷到別人打卡,心里癢得不行,干脆每天下班都買一串,連吃了小半個月。
直到上周,她發現自己臉色越來越差,原本透亮的皮膚變得蠟黃、沒光澤,連法令紋都深了些,化妝都遮不住暗沉,這才趕緊去醫院檢查。
拿到診斷結果她直接懵了。
![]()
原來是長期吃高糖的糖葫蘆導致糖分攝入超標,引發了皮膚糖化反應。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的金暉主任解釋,這是多余的糖分和皮膚里的膠原蛋白纏在一起,生成了叫 AGEs 的有害物質,把膠原蛋白 “腐蝕” 得失去彈性,皮膚自然就垮了,而且這還是動脈粥樣硬化、白內障的潛在誘因。
![]()
金暉主任特別提醒,這款網紅美食并非人人能吃。
高血脂、高血糖患者,肥胖或有代謝綜合征的人,還有乳糖不耐受、對奶制品過敏的人群,都得躲著走。
![]()
就說核心食材奶皮子,傳統的是牛奶發酵形成的薄乳脂,現在市面上大多靠加熱工藝制作,每 100 克脂肪含量能到 40-50 克,熱量高達 380 千卡,再加上外層脆糖殼,一串的糖含量就超標了每日推薦量。
再加上一些商家為了賺錢,用旺旺雪餅替代奶皮子,甚至使用一些劣質的奶皮子,危害不容小覷。
![]()
![]()
在她的帖子下面,不少人留著同款吐槽:有人也連續吃了一周就冒頑固痘痘,有人皮膚干得卡粉,還有人吃了半個月體重漲了 6 斤。
顯然,這位網友肯定不是第一個中招的,也絕不會是最后一個。
![]()
跟風不見得是好事
其實每年都有這么個網紅美食刷屏。
2023 年是草莓塔,層層奶油摞著草莓,看著好看,吃幾口就膩得慌,還得小心拿不然容易倒,不少人買回去拍張照就放著了。
![]()
2024 年又冒出青草蛋糕、烏梅子醬,跟風的人不少,可熱度沒倆月就涼了。還有一米長糖葫蘆更夸張,拿著都費勁,吃不完還浪費,店家自己都說火了半個月就賣不動了。
這些網紅食品套路都差不多:在傳統食材上加點新花樣,比如糖葫蘆加奶皮子、蛋糕加青草粉,再靠社交平臺推波助瀾,年輕人為了打卡甘愿排隊花錢。
![]()
就像這次的奶皮子糖葫蘆,成本不算高,卻被黃牛炒到 98 元,網友都吐槽 “這物價看不懂”,可架不住跟風的人多。
但跟風從來不是件穩賺的事。草莓塔甜得發齁,青草蛋糕口感普通,一米長糖葫蘆中看不中吃,到了奶皮子糖葫蘆這兒,直接吃出了 “糖化臉”。
說到底,美食好不好,得看適不適合自己。
![]()
網紅熱度來得快退得也快,可吃進肚子里的糖、落下的毛病,得自己慢慢承擔。
下次再刷到爆火的美食,先別急著跟風,摸摸肚子問問自己:這口 “甜蜜”,真的值得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