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塔斯社報道,在2025年11月4日為“布列維斯特尼克”與“波塞冬”背后科研團隊舉辦的頒獎典禮上,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宣稱,“下一代”核動力巡航導彈的研制工作已然啟動。此款導彈飛行速度約達音速的三倍,具備高超音速性能。
這一聲明是在近期宣稱開展“布列維斯特尼克”長期耐力試驗之后發布的,它標志著從單一演示器向多種變體的轉變。
對于盟友與對手而言,其影響是直接且顯著的:幾乎擁有無限射程的巡航導彈多樣化組合,將使防空及導彈防御系統承受巨大壓力,并使軍備控制框架變得更為復雜。
![]()
核動力巡航導彈的多樣化發展,將為俄羅斯帶來顯著的軍事優勢。
其一,多種變體的部署方式拓展了作戰的空間維度,使得采用“多軸”路線成為可能。這種路線能夠巧妙繞過雷達封鎖線,充分利用極低高度的地形進行隱蔽,極大地增強了導彈的突防能力。
其二,持久的續航能力賦予了導彈遠距離飛行、長時間游弋待機或靈活繞過防御區域重新規劃路線的能力。這不僅壓縮了防御方的決策時間,還增加了防御方延遲發現導彈滲透的可能性。
其三,最終的超音速飛行性能將進一步壓縮預警和交戰的時間窗口,同時對攔截機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能實現后期的高超音速飛行,防御方面臨的壓力將成倍增加。
其四,將核動力威脅分散至地面、海上和空中的武器庫中,能夠形成有效的冗余機制,減少俄羅斯在突破美國/北約防御體系時對彈道導彈或助推滑翔系統的依賴。這與克里姆林宮長期秉持的觀點相契合,即《反彈道導彈條約》失效后,美國發展導彈防御系統迫使俄羅斯尋求新的進攻手段。
這種發展也伴隨著巨大的權衡。任何核沖壓發動機概念都不可避免地帶來嚴重的安全、環境和政治風險。從事故發生時反應堆的完整性保障,到海上及外國空域測試或出現故障時的輻射問題,都需要謹慎考量。2019年的尼奧克薩事件被外部分析人士廣泛認為與“布列維斯特尼克”計劃相關,這無疑是一個長期存在的警示。
此外,洲際低空航線的可靠性和引導問題也不容忽視。在長達數天的飛行過程中,要保持穩定的導航、通信和地形跟蹤,其難度遠高于一次短暫的測試。并且,由于核動力巡航導彈的價值主要體現在核武器方面,部署裝備反應堆動力的常規導彈將帶來巨大風險,而軍事收益卻相對有限。因此,相關的部署決策需從核威懾信號傳遞和升級管控的角度進行審慎評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