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底的臺灣立法機構,一場質詢掀起驚濤駭浪,國民黨籍民意代表徐巧芯手持厚厚一沓資料,以凌厲的質詢直指民進黨當局“重武器輕民生”的荒誕現實。
她拋出的核心數據如重磅炸彈,臺灣當局耗資2467億新臺幣向美國采購的66架F-16V戰機,六年間竟連一個零件都未交付,而同期全臺幼兒托育預算僅41億新臺幣,不足軍購支出的零頭。
這一行動被視為對民進黨當局長期以來在軍購議題上 “遮遮掩掩” 態度的直接回應,而這場質問不僅撕開了民進黨當局“倚美謀獨”的遮羞布,也揭開了美臺軍售背后的利益黑幕。
![]()
“空氣戰機”的六年等待
2019 年,臺灣地區與美國達成 F16V 戰機采購協議,計劃以 2467 億新臺幣的預算,向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采購 66 架 F16V Block70/72 型戰機。
當時民進黨當局宣稱此舉將 “大幅提升臺灣地區空防能力”,并預計首架戰機將于 2023 年交付,2026 年前完成全部交付。
![]()
然而截至 2025 年 11 月,距離協議簽署已過去六年,臺灣地區不僅未收到任何一架完整戰機,甚至連戰機所需的關鍵零部件都未見到蹤影,這一情況成為徐巧芯在臺灣地區立法機構質詢時的核心焦點。
在臺灣地區立法機構近期舉行的 “防務預算審查” 會議上,徐巧芯作為國民黨籍民意代表,針對此事展開詳細質詢。
她在會議現場展示了多份采購文件與進度報告,明確指出,根據 2019 年簽署的采購合約,美國應在 2022 年開始分批次交付戰機零部件,2023 年完成首架戰機的組裝與測試并交付臺灣地區空軍。
![]()
但截至 2025 年 10 月,臺灣地區防務部門提交的 “軍購進度報告” 顯示,僅收到 3 批非核心零部件,且均為座椅安全帶、機艙內飾板等無關戰機核心性能的配件。
而發動機、雷達系統、航電設備等關鍵部件的交付時間已先后 4 次延后,最新一次承諾的交付時間已推遲至 2027 年,較原計劃延后 4 年。
![]()
美臺軍售泡沫
徐巧芯在質詢中進一步披露,2467 億新臺幣的采購預算中,已有 1892 億新臺幣于 2020 年至 2024 年間分 5 次支付給美國相關企業,占總預算的 76.7%。
她現場展示的臺灣地區 “主計總處” 財務報表顯示,2023 年臺灣地區防務部門以 “預付款項” 名義向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支付 523 億新臺幣,2024 年又支付 486 億新臺幣。
![]()
但對應的 “零部件交付驗收單” 卻顯示,這兩年間僅收到價值約 12 億新臺幣的非核心配件,資金支付與實際交付嚴重失衡。
徐巧芯強調,按照國際軍購慣例,預付款比例通常不超過總金額的 30%,且需與零部件交付進度掛鉤。
而臺灣地區此次軍購的預付款比例遠超常規,且未設置有效的交付違約追責條款,導致美國企業可隨意延后交付卻無需承擔責任。
![]()
針對這一情況,臺灣地區防務部門負責人在質詢中回應稱,交付延后是 “受全球供應鏈緊張及美國軍工產能不足影響”,并表示已通過 “臺美軍事合作會議” 多次與美方溝通,要求加快交付進度。
美方聲稱拖延交付的深層原因,與中國對稀土資源的管控密切相關,根據美國《關鍵礦產供應鏈風險評估》(2025年版),每架F-35戰機需消耗417公斤稀土永磁材料,用于發動機燃油控制系統、機載計算機冷卻系統及雷達等核心部件。
F-16V戰機的稀土需求量雖未公開,但推測與F-35相當,然而美國現有稀土庫存無法滿足高端軍事裝備生產需求,甚至導致F-35生產線停工、六代機研發推遲。
![]()
中國對美稀土管控的連鎖反應,直接沖擊美臺軍售,美國智庫報告指出,在恢復穩定稀土供應前,美方將優先保障自身軍用需求,臺灣作為“非盟友伙伴”,其軍購訂單被排至末位。
但徐巧芯隨即拿出 2024 年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財報數據,指出該公司 2024 年戰機生產營收同比增長 18%。
其中 F16V 戰機的生產訂單完成率達 92%,向巴林、斯洛伐克等國交付的 F16V 戰機均按計劃完成,僅對臺灣地區的交付出現大幅延后,“供應鏈緊張” 的說法顯然站不住腳。
![]()
而這一現實也直接導致臺灣不僅無法按期接收F-16V戰機,未來采購愛國者導彈、伯克級驅逐艦等高端武器的計劃也可能落空。
軍購狂歡下的民生困局
同時,徐巧芯的質詢將焦點從軍事議題拉回民生現實,她指出,在軍購預算飆升至GDP5%的同時,臺灣社會福利支出卻持續萎縮。
![]()
以幼兒托育為例,2025年度全臺托育預算僅41億新臺幣,平均每個幼兒的月托育費用缺口高達數百元。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臺防務部門將“毒刺”導彈預算從百億新臺幣加碼至700億,而臺灣半導體產業因美國掏空政策暴跌15%,經濟負擔加重。
這種“寧買導彈不給娃買奶粉”的冷血政策,在立法機構引發連鎖反應,徐巧芯質問行政機構負責人卓榮泰:“美方違約六年,為何不起訴追責?”卓榮泰支支吾吾,僅以“法律程序”搪塞,被網友嘲諷為“跪著要飯的奴才相”。
![]()
質詢現場,徐巧芯展示外祖父,湖南抗日老兵的遺照,怒問:“爺爺用命換來的和平,就被你們這幫蛀蟲拿來當提款機?”這一質問引發全場沉默,也點燃了島內民眾的憤怒。
徐巧芯的質詢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國民黨“民生優先”戰略的集中爆發,國民黨新主席鄭麗文在南投提出“砍千億軍費保社福”,徐巧芯則在臺北補刀:“省下的錢能蓋多少托兒所?”
![]()
這種南北聯動的議題設置,精準打擊民進黨“抗中保臺”的單一敘事,國民黨更拋出“艱困選區征召制”,通過選舉策略擴大影響力,試圖將政治博弈從“情緒對抗”轉向“賬本政治”。
民進黨則陷入雙重困境,對外,美國軍售承諾屢屢落空,暴露其“倚美謀獨”的虛幻性,對內,民生支出萎縮引發民眾不滿,最新民調顯示,53%的民眾對賴清德政府施政表示不滿。
網友評論:“錢花在看不見的地方,民生卻天天喊窮,這樣的‘安全’到底是誰的安全?”
![]()
結語
這場質詢揭示的,不僅是美臺軍售的騙局,更是臺灣社會在安全與發展之間的根本性抉擇,民進黨當局將GDP5%的預算投入軍備,卻無法解決托育缺口、醫療資源緊張等民生問題。
美國將臺灣視為遏制中國的棋子,卻不愿提供實質性安全保障,而徐巧芯的質詢,實質是在替臺灣民眾追問一個核心問題:我們究竟要過怎樣的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