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文燁豪
編輯| 吳先之
生物學上,鈣化意味著活性隨著機體衰老而退卻——代謝放緩,鈣鹽在沉默的血管、組織中沉積。企業亦是如此,能穿越完整經濟周期而不“走樣”的公司極少,在制造業,更是寥寥無幾。
10月末,海爾智家發布第三季度財報。
財報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海爾智家營收2340.5億元,同比增長10%;歸母凈利潤173.7億元,同比增長14.7%,刷新歷史紀錄——房地產與消費的低氣壓裹挾之下,海爾智家的答卷,讓其似乎成為了那個例外。
其就像一根老骨頭,歷經壓力與修補,雖說軀殼已老,但骨髓還在造血,骨質反倒更密。而看似龐雜的子品牌、場景生態,亦非贅生,而是再生。
從當年砸碎冰箱的鐵錘,到如今遍布全球的生態節點,海爾一直在變。或許,這正是它區別于多數制造企業的地方——既未青春永駐,也未徹底鈣化,只是保持了流動的姿態。
海爾智家,學會“折疊”
管理學的書里,大多在討論如何成功;但現實世界的教條,卻總是關于衰敗,比如為什么許多大企業會在頃刻間倒下?
十四世紀的拜占庭便是如此。帝國在同奧斯曼曠日持久的戰爭中,學會了認命。
對壘之中,拜占庭打了太久的補丁,補到后來,只能承認布不夠用。漸漸地,拜占庭把人手從邊境撤回,把資源與防御重心集中在君士坦丁堡、塞薩洛尼基等城市,以及那些背靠大海的堡壘。
盡管拜占庭最后的百年并不輝煌,但這種“折疊”,讓一個體量衰減的帝國又延續了百年國祚。
家電行業現在的處境,有幾分相似。相比分寸必爭、到處插旗的玩家們,價格戰式的全品類掃蕩,海爾智家似乎擺出了拜占庭的姿態——優先點亮、加固能養活增長的“城邦”。
![]()
白電“三件套”自是一城,財報顯示,今年1—9月,海爾洗衣機市場份額升至 47.1%,幾乎是行業第二名的兩倍;空調業務在整體需求趨緩的背景下,全渠道銷量同比增長 31%。
除卻國補因素,家電行業的外部條件其實并不算好。
人口、房地產紅利均在退潮,市場水流變慢,現存玩家們自然針尖對麥芒——前不久,小米與格力因空調市場份額的統計口徑爭執,便已露出火星。
而國美、蘇寧等傳統玩家牢牢扎根的賣場,客流亦變得稀薄,線上逐漸成為了新的銷售重心——電商貨架、直播間、算法推薦的那一側。在此背景下,海爾智家前段時間同阿里簽署的全面戰略合作協議,亦有了一抹新的深意。
高端,是海爾智家的第二城。其并沒有在價格尺度上拼殺,而是把資源砸向卡薩帝、Leader等高端子品牌,再通過“三翼鳥”將多條線擰成一股繩。
而三翼鳥之于海爾,不是一個場景品牌,而是一套共生體系,就像海葵,卡薩帝、Leader等品牌則是在其觸手間穿梭的小丑魚——各自獨立,卻共享養分。
財報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卡薩帝收入增長18%,Leader增長超過25%。而這其中,卡薩帝套系產品銷售占比同比提升7%,占比36%。
盡管高端化是諸多行業逃離存量的出口,從汽車到手機,都在往上攀,可在家電市場,這條路天生不好走。
家電行業的難,不在創新,而在被看見。畢竟,家電賽道是當下互聯網語境少有的輿論洼地,產品功能越疊越厚,體驗卻未必更清晰——一臺能識別食材的冰箱,看似聰明,實則讓用戶更不確定自己買的到底是什么:科技,還是噱頭。
這讓所謂的高端家電陷入一種吊詭——不是消費者不愿為溢價買單,而是他們分不清溢價的意義。如何讓人重新“看見”一臺冰箱、一臺洗衣機,或許比造出它更難。
傳遞火種,不靠普羅米修斯
這個年代,所有行業所思考的,都是如何“點火”。
AI玩家大講故事,手機、汽車廠商則靠發布會煽動情緒。相比之下,家電行業似乎還困在舊展廳里——冷白燈、亮面瓷磚、主持人念著臺本,沒人想聽。
家電行業的“物”太成熟,而“人”太遲鈍。而解法,在于通過強化品牌整體形象,來覆蓋單點的營銷成本,這點隔壁雷軍、董明珠就玩得很好——哪怕爭議滿天,也好過寂靜無聲。
《海爾兄弟》之后這么多年,海爾雖扎實、穩健,但一度沒有爆點。
這或許同海爾創始人張瑞敏的處事、管理哲學有關。
張瑞敏從不崇拜“個人意志”的力量。他曾說過:“一個人一旦自我欣賞,就離失敗不遠了。”在他看來,企業不應該依靠一個英雄CEO、傳奇CEO,應該依靠企業的每一個人——讓組織而非個人成為故事的主角。
因此,當雷軍與董明珠的世紀賭約,鬧得國內互聯網滿城風雨時,鮮有人知道張瑞敏的名字。以至于當周云杰那個“略顯局促”的片段闖進視頻流里,大家像是忽然在鋼鐵車間里,看見了一株草。
那一幕顯然沒有腳本,也談不上戲劇。可在一個過度包裝的時代,周云杰言行間一點不合時宜的真誠,反而成了稀缺。
一時間,流量噴涌、傾瀉而入。
當流量、情緒,忽然落到周云杰身上,他不得不學著穿上“網紅總裁”的外衣露面,避免讓海爾陷入不近人情的冷漠。但作為張瑞敏欽定的繼承人,其自然延續了前者的內核——出道歸出道,卻時刻避免著個人符號與公司的強綁定,而是將焦點集中在產品、公司本身。
前述海爾智家,之所以能在洗衣機品類拿出統治級表現,很大程度上與其順應了“多筒”需求有關。而其之所以深入“多筒”賽道,則源于一次來自網友的留言——“能不能把衣服、內衣、襪子分開洗?”
![]()
對此,周云杰和團隊迅速回應,讓一句玩笑般的提問,成為產品研發方向的轉折點——盡管這大概率是一次早有鋪墊的劇本,但站在聚光燈下的主角,不是老板,而是用戶。
財報顯示,截至目前,海爾智家品牌搜索占有率3.98%,同比提升44%;營銷投入產出比優化13%。
多筒洗衣機上線后,線上渠道走勢迅猛,僅過兩個月,其線上滲透率便從3.2%升至9.5%。今年7月,海爾智家再度上演“疊疊樂”,推出適配家用水電的四筒洗衣機。
而雙11期間,嘗到了甜頭的海爾,則發起了“眾測”,讓工程師、研發幕后團隊走到前臺,與用戶共創——企業不再自說自話,用戶重新成了敘事的主體。
這確實拉近了同用戶的距離,但一味“聽勸”甚至“討好”,最終只會失去自己。因此,當用戶走進“產線”,介入產品設計邏輯,如何不讓研發被輿論“操縱”,亦不讓共創淪為一場“秀”,將是海爾必須面對的平衡題。
至于周云杰,其流量當下的確不敵雷軍和董明珠,日后恐怕也難以追平,但在雷軍跌落神壇,招致流量反噬的當下,IP未能“長紅”,對海爾而言既是一種選擇,亦是一種幸運。
出海大勢之下,海爾亦把目光投向了更遠的邊界。
很多國內制造企業,出海的劇本都大抵類似,即基于成本優勢,壓價、貼牌、裝箱、漂洋過海,賺個加工錢。
很長一段時間里,這都是一件易事。這些企業的所謂“成功”,說到底,不過是恰好踩在了時代的節拍上。
全球制造像一條識途的老狗,嗅著成本的氣味一路換窩,先是在歐美蹭沙發,后來擠進日韓的榻榻米,再到中國廠房里打地鋪,如今又拱向東南亞和印度——無關立場,本性使然。
旋律一旦換調,所謂的“節拍”,就將化作一記悶聲的警鐘——當成本不再是護城河,流水線的鏡頭就不再是出海口,而是懸崖。
相比之下,海爾不是逐成本而居,而是逐價值而行。
![]()
這一路,也并非沒有尷尬時刻——早年在一些海外市場,海爾品牌認知度有限,賣場采購甚至叫不出名字。
對一家志在全球的企業來說,被忽視,往往比被拒絕更刺痛。也正因如此,海爾比多數玩家更早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并在多年間,陸續收購了諸如日本三洋、GEA、斐雪派克等家電品牌。
每個品牌,就是一枚釘子,嵌入其覆蓋的區域市場,高度本地化。而內核層面,則被強行改造,使其遵循海爾既往“將權力讓渡于員工”的組織邏輯,以此提振集體戰斗力。
這套體系或許并不完美,但其確實使諸如GEA、斐雪派克等品牌,漸漸走出了下坡路,找回了生長的力。
秉持“創牌”邏輯的海爾,則借此在諸多區域扎下了根。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海爾智家海外收入同比增長10.5%;東南亞、南亞、中東非等市場增長突出。
歸根結底,之所以能在數十年間持續流動、更新,原因或許在于其的“踏實”。當其他玩家仍試圖通過某場渠道戰、某次大促打擊對手,以此造浪時,海爾卻選擇了“造鐘”。
而這,既是對熵增的抵抗,亦是對商業之樹的耐心修枝。
![]()
微信號|TMTweb
公眾號|光子星球
別忘了掃碼關注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