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東京大學念書的一名中國留學生丟了輛自行車。因為沒上鎖,他去警署報案,詳細登記了身高、體重、血型等一連串信息。四年過去,他已經搬去京都讀博。某天,東京警視廳文京區警署打來電話,說那輛丟失的自行車找到了,請他回東京領取。
![]()
他覺得可笑——四年前的破車,誰還要?但警察態度堅決:“您可以不要,但必須回來辦理領取手續。”往返一趟要花好幾個小時,他煩得直接掛電話。沒多久,警察又打來,說如果他不回來,他們的手續就無法結案。最終,警方寄來一份“丟棄委托書”,請他簽名蓋章寄回。上面第一行寫著:“您四年前遺失的自行車,我們已為您找到。”
![]()
有人笑說,這樣的日本警察太迂腐,不懂變通。但也正是這種“無意義的認真”,構成了日本社會最真實的底色。
流傳已久的一句話常被拿來評價日本——“有小禮,無大義。”可什么是“大義”?如果大義只在大場面才顯現,那平時的公正又靠什么維系?
日本人的邏輯恰恰相反:把小事辦正,就是最大的義。一輛自行車、一張筆錄、一封委托書,都是社會秩序能長久維持的理由。他們相信,只要程序不亂、規則被尊重,公正就不會崩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