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黨中常會最近突然宣布從11月5日延后到11月12日召開,這種安排很反常,也引發了外界不少猜測。
往常這種會議都是雷打不動的例行公事,這次卻臨時推遲,顯然是遇到了大事。果然,隨著鄭麗文即將公布的第五波人事名單曝光,外界才明白,這背后不僅僅是人事換血,而是一場更深層的權力重組。
![]()
一邊是新主席鄭麗文堅定推進的“深藍路線”,另一邊則是黨內舊有勢力的強烈反彈。
在她力挺洪秀柱系人馬全面進駐黨務系統的同時,親鄭派議員卻在社群平臺上被圍攻,這一進一退之間,更牽動著整個島內政治的走向。
洪系人馬全線上位,鄭麗文布局意圖清晰
鄭麗文上任中國國民黨主席以來,最引人注意的動作就是她對人事的掌控速度極快,幾乎一輪接一輪,沒有停歇的意思。
現在這第五波人事名單中,最受關注的就是考紀會主委這個要職。這個職務的分量,在黨內說得上是“重量級”,因為誰坐在這個位置上,誰就能掌握黨紀這把刀子。
![]()
而鄭麗文提名的張雅屏,正是洪秀柱的核心嫡系之一。她過去曾在洪主掌黨務時擔任重要職務,經驗老道,立場鮮明。
鄭麗文讓她掌舵考紀會,意思已經很明確了,就是要讓黨紀成為她整合黨內、穩住陣腳的工具。
這不是第一次安排洪系人馬進入黨務中樞。前幾輪任命中,牛煦庭和游顥已經先后被提拔。
牛煦庭是洪秀柱當年任主席時的發言人,口才好、立場硬,現在又被鄭麗文重新啟用,位置不變,依舊是發言人。
![]()
這種安排,看得出是要他繼續在對外口徑上替鄭麗文擋箭開路。游顥則是更具戰略意味的人選,他過去擔任洪秀柱辦公室主任,這次直接被派去擔任地方黨部的主委,明顯是為日后的地方選舉做準備。
這些人事安排背后,邏輯其實很簡單。鄭麗文要的是一群立場一致、執行力強、忠誠可靠的干部。
她并不打算在黨內搞“雨露均沾”,而是要用一套熟悉的班底,把整張組織架構重新整理一遍。
這種做法的好處是效率高,缺點也明顯,容易引發反彈。尤其是在國民黨長期派系林立、山頭遍布的背景下,她這種“清場式”的人事操作,等于是直接觸碰了黨內舊勢力的利益邊界。
![]()
親鄭議員遭圍攻,黨內反撲動作頻頻
人事布局才剛剛鋪開,黨內反擊的動作就到了。最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桃園市議員黃敬平被點名批評。
這些批評并非來自外部,而是黨內社群粉專發起,內容指責他經常上綠營媒體、發言偏向對手、破壞黨的形象。
這種攻擊明顯帶有針對性,而且節奏密集,幾乎一夜之間就把黃敬平推上了風口浪尖。
![]()
面對攻擊,黃敬平也沒有選擇沉默。他直接表示,如果有人要借著打他來攻擊鄭麗文,那他可以考慮退黨,不當這個“靶子”。
他的回應讓這起事件迅速升溫,話題從他個人的言行,轉向了“鄭麗文是否被圍剿”的更大議題。
事實上,黃敬平這一波“被圍攻”,看似是輿論風波,實則是黨內反鄭勢力的一次試探。
他們沒法直接挑戰鄭麗文的主席位子,但可以通過攻擊她的支持者,來制造壓力,削弱她的政治基礎。
更關鍵的是,這種攻擊讓黨內其他親鄭人士開始警覺,甚至可能產生觀望情緒。
![]()
鄭麗文當然清楚其中的邏輯。她的強勢布局觸動了不少人的利益,尤其是那些在地方有根基、有選票的“中生代”政治人物。
他們擔心鄭麗文這種深藍路線會失去中間選民,影響自己在地方的選情,更擔心她借助洪系人馬整頓黨務,動搖地方派系的根基。現在借黃敬平這件事發難,其實就是在傳遞一種信號:如果鄭麗文不收斂,黨內不會坐視不管。
深藍路線強推,國民黨站在十字路口
鄭麗文的路線和她的用人,已經讓外界看清楚方向。她要做的,是把國民黨重新拉回一個“明確定義”的政黨,而不是繼續在選舉中靠模糊立場混日子。
這種思路跟洪秀柱當年的“一中同表”有異曲同工之處。她公開表示認同“我是中國人”的身份認同,也直言“維持現狀”已不可行。
![]()
她的路線并不試圖討好中間選民,而是要鞏固深藍基本盤,再用清晰立場去吸引對民進黨失望的那部分人。
這種路線有其邏輯,也有其風險。在兩岸關系持續緊張的背景下,民進黨持續強化“本土意識”,操作“抗中保臺”,而國民黨若要與之形成鮮明對比,就必須有清晰、堅定的兩岸政策。
鄭麗文顯然看準了這個點。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國民黨過去幾次選舉失敗,恰恰是在兩岸議題上說不清楚、做不到位。她現在轉向深藍,是否能逆轉這種局面,還得看選民買不買賬。
黨內的一部分人并不認同這個方向。他們更傾向于維持彈性空間,避免在選舉中被貼上“親中”的標簽。
![]()
這種擔憂在2028年“大選”臨近的背景下,更顯得現實。
尤其是像盧秀燕、侯友宜這樣的地方實力派,他們原本就希望在未來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如果被鄭麗文搶了主導權,他們的政治布局等于被打亂。
從國際角度來看,國民黨的這場路線抉擇,也牽動著外部的關注。中國大陸媒體普遍認為,一個立場明確、堅持“一個中國”的國民黨,有利于臺海局勢的穩定。
但西方主流媒體則擔憂,如果國民黨因為路線分歧進一步弱化,民進黨的“臺獨”傾向將缺乏制衡,從而加劇兩岸局勢的不確定性。
眼下,國民黨的處境確實尷尬。一方面,鄭麗文的深藍路線能否擴大票源還未有定論;另一方面,黨內的內部紛爭卻已經開始削弱凝聚力。如果她無法安撫中間派、整合地方派系,那她所代表的新路線很可能走不遠。
![]()
國民黨其實早就站在十字路口,只是這一次,鄭麗文用一連串的任命,把方向盤打得更猛、更快。她要賭一把,用洪秀柱的老班底打造一支新隊伍,靠堅定立場贏回信任。
但這場賭局,不只是她個人的政治冒險,更是國民黨在新時代下的一次身份選擇。
結尾時再看整件事,其實可以看得更清楚。鄭麗文不是在“補人”,她是在“換血”。她要的不是過渡,而是轉型。
而這場轉型,既是路線的重新定義,也是權力格局的重新洗牌。黃敬平被圍攻,不是偶然,是一次試探;張雅屏上位,也不是巧合,是一次布局。這背后拼的不只是人事安排,更是國民黨是否還能在臺灣政治中保有存在感的關鍵節點。
![]()
未來幾個月內,黨內的動靜還不會停,人事風波只是開頭。接下來,鄭麗文要面對的不止是組織的重建,還有路線整合、選民認同、外部壓力三座大山。
她如果能挺過這關,或許能讓國民黨找回久違的主軸。但如果在內部就被拖住了腳,那這場改革,很可能只是一場曇花一現的嘗試。
眼下這場棋局,才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