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期,沒必要手術了,也不適合放化療……”
2017年,當楊師傅的家人從醫生口中聽到這句話時,心情沉重到了極點。這幾乎意味著,常規的治療路徑都被堵死了。然而,誰也沒想到,七年后的今天,楊師傅不僅好好地活著,還能在鄭州找份工作,凌晨三四點就起床打掃街道。這七年來,他是如何走過的?
![]()
故事要從2017年7月講起。當時楊師傅正在外地工作,突然感到肚子疼。他本以為是小毛病,就去附近診所拿藥,沒想到醫生一聽描述,神色嚴肅地建議他立刻去大醫院檢查。這句話讓楊師傅心里“咯噔”一下,意識到情況可能不簡單。
考慮到在外地看病不便,他當即決定返回河南南召老家。7月18日,他在南召縣人民醫院做了CT檢查,結果提示:肝內及被膜下多發結節,考慮轉移瘤可能。
醫生的診斷很明確:肝癌晚期。并且認為已經沒有手術必要,也不適合放化療,建議保守治療,也就是“輸輸水”維持。楊師傅住院輸了半個月液,身體狀況卻不見好轉,反而越來越差。家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開始四處打聽別的辦法。
轉機來自一位遠方親戚。據楊師傅的家人回憶:“那位親戚家的老人,當時也是生命到了盡頭,從鄭州拉回家準備后事了。她在鄭州打工的外孫,之前在希福醫院上過班,就讓老人試了中藥,沒想到精神狀態還真好了起來。”
這個身邊發生的真實例子,讓陷入絕望的一家人看到了一絲曙光。“我們就想,都到這一步了,不如去試試,說不定真能碰上好醫生、好藥。”正是這個“試試看”的決定,改變了后續的軌跡。
2017年8月4日,在家人的陪伴下,楊師傅來到了鄭州希福中醫腫瘤醫院,找到了袁希福院長。當時的他,右腹隱痛,影響到走路和睡眠,食欲也很差,飯量銳減。
![]()
在袁希福院長對癥開方后,楊師傅開始服用中藥。令人欣慰的是,服用了20付藥后,他的身體就有了明顯的改善。
家人回憶那段時間的變化:“剛來的時候,他走路都不行,像小孩學步一樣,沒精神也沒勁。吃了一個療程中藥后,就見效了。疼痛減輕了,走路也利索多了,整個人都有勁了。”
這初步的效果給了全家人極大的信心。此后,楊師傅堅持服用中藥,體重逐漸恢復,身體狀況穩步好轉。更重要的是,復查結果也帶來了好消息:2017年11月的CT顯示,肝部病灶較7月份時減少;到了2018年8月,彩超顯示肝臟較大的占位也比之前明顯縮小。
病情的穩定,讓生活重回正軌成為了可能。到2020年,楊師傅身體狀況良好,病情穩定,便進入了每年春秋兩季用中藥鞏固調理的階段。
今年4月26日,楊師傅和家人一起,參加了“鄭州希福中醫第六屆百位抗癌明星康復經驗交流大會”。在開封的活動現場,他分享了自己這七年來的經歷與近況。
最讓人感慨的,是他如今的生活狀態。他說:“現在在鄭州打工,有個活干,還不錯。在街道上打掃衛生,三四點就要起來打掃。”
![]()
從七年前被判定為“無法手術、不適合放化療”的肝癌晚期患者,到如今能夠承擔需要早起和體力勞動的工作,楊師傅走過的這條路,無疑給了許多人深深的鼓舞。他的故事沒有驚天動地的奇跡,有的只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堅持,和回歸平凡生活的踏實。
每個患者的情況都是獨特的,但他的經歷或許能提供一個啟示: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不要輕易放棄希望。積極尋找科學的、適合自己的方法,并堅持下去,生命總能找到它自己的出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