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矯正作為非監禁刑罰執行的關鍵路徑,其核心價值已從傳統防控再犯的單一監管目標,升維為重塑社會人格、修復社會關系、實現社會回歸的系統性教育矯正工程。硯山縣司法局盤龍司法所通過精準化、個性化矯正策略創新實踐,構建“管得住”向“矯得好”轉型路徑,實現刑罰執行剛性約束與教育幫扶柔性引導有機統一。
該所摒棄“一刀切”社區矯正管理模式,在入矯初期通過多維評估體系構建社區矯正對象精準畫像,首次談話挖掘犯罪動機,走訪調查還原家庭生態,心理測評定位認知偏差,風險評估預判再犯可能。
在此基礎上,該所形成“一人一矯正方案”動態管理庫:針對法律意識薄弱者,定制“案例警示+法規精講”課程;針對心理障礙患者,嵌入“認知行為療法+情緒管理”干預模塊;針對未成年及家庭關系緊張者,增設“親子溝通工作坊+家庭系統治療”專項,每月通過個別談話教育動態追蹤矯正效果。
根據社區矯正對象思想波動、行為表現,該所實時調整教育管理方案,確保矯正措施始終對癥下藥,從根源激發矯正對象自我改造內驅力。
該所構建三維賦能體系,在集體教育中突破“填鴨式”宣講,采用“真實案例拆解+情景模擬”模式,讓矯正對象直觀感受觸碰法律底線后果;通過在線學習平臺搭載的“法治視頻庫+智能測試”模塊,以“學、測、評”閉環強化守法意識。
在心理疏導環節,該所注重情感共鳴與精準切入,通過“情緒溯源、宣泄疏導、價值重建”三步法,幫助矯正對象重構自我認同,修復社會關系網絡。
記者 朱光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