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之趣,并非只存在于名山大川或藏家珍匣之中。其最動人的魅力,往往在于那份“無心偶得”的驚喜與“俯拾皆趣”的平常心。它提醒我們,宇宙的玄機(jī)與自然的美,并非遙不可及,它就蘊(yùn)藏在腳下、手邊,等待著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和一顆懂得欣賞的心靈。
![]()
孩童拾石,是最純粹天趣的展現(xiàn)。沙灘上,溪流邊,小徑旁,一顆圓潤的鵝卵石,一片帶有奇異花紋的碎石,甚至一塊形狀奇特的瓦礫,都能讓他們眼睛發(fā)亮,視若珍寶。他們會小心翼翼地洗凈,鄭重地收藏在口袋里、小盒子里,不時拿出來把玩、展示。在成人眼中或許平凡無奇的東西,在孩子澄澈的視角里,卻閃爍著鉆石般的光芒。這種未被世俗價值標(biāo)準(zhǔn)污染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愛與珍視,正是莊子所言“道在瓦礫”的最佳注腳。孩童以其赤子之心,本能地感知著萬物內(nèi)在的靈性與趣味,不受任何條框的束縛。他們的拾石行為,本身就是一種與自然最直接、最天真的對話和連接。
![]()
對成年人而言,發(fā)現(xiàn)奇石之趣,則更像是一種心境的回歸與審美的喚醒。它要求我們暫時放下功利之心、知識之障,以“游于藝”的輕松態(tài)度,重新學(xué)習(xí)“看”世界。一次山間徒步,一次海濱漫步,一次溪畔小憩,甚至只是下班路上不經(jīng)意的低頭,都可能與一方有趣的石頭邂逅。它可能形狀憨態(tài)可掬,像一只蜷縮的小獸;可能紋理奇特,如一幅抽象的微型山水;可能色彩搭配巧妙,令人眼前一亮;可能只是觸手溫潤,帶來一種莫名的舒適感。這種“發(fā)現(xiàn)”的瞬間,如同在平凡的生活幕布上撕開一道縫隙,透進(jìn)來自自然深處的靈光,帶來片刻的驚喜與愉悅。它不需要名石的標(biāo)準(zhǔn),不需要昂貴的價值,只關(guān)乎那一刻心弦被自然之美輕輕撥動的感動。
![]()
更進(jìn)一步,將這份自然天趣引入日常生活,是奇石給予我們的珍貴饋贈。書房案頭,置一方從山澗拾來的紋理如云的石頭。伏案勞形之際,抬眼望去,那凝固的云紋仿佛在流動,瞬間將思緒帶離逼仄的空間,神游于天高地迥之境。窗臺一角,擺放幾顆海邊撿回的彩色卵石,陽光灑下,石頭的色澤更加溫潤飽滿,為室內(nèi)增添一抹自然野趣。庭院小景,隨意點綴幾塊形態(tài)自然的山石,無需雕琢,便自成畫意,營造出“片山有致,寸石生情”的意境。這些來自山川湖海的“小精靈”,以其本真的面貌,無聲地將自然的呼吸、大地的韻律帶入我們的居所。它們提醒我們,即使身處鋼筋水泥的叢林,心中依然可以保有對山川自然的向往與連接。摩挲一方石頭,指尖傳來的冰涼與堅實,仿佛能接通地氣,讓浮躁的心緒沉淀下來。
![]()
因此,奇石之趣,在于發(fā)現(xiàn),在于欣賞,更在于將這份自然之美融入生活,滋養(yǎng)心靈。它告訴我們,美無處不在,神奇亦在平凡之中。俯身拾起的,不僅是一塊石頭,更是一份對生活細(xì)微之處的敏感,一種對自然造化的敬畏,以及一顆在塵世喧囂中依然能感知天趣、安享當(dāng)下的澄澈之心。石中自有乾坤大,此趣綿綿無絕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