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范文勝是誰?是合肥市包河區萬年埠街道萬慈社區的一位理發師,也是轄區老人口中最親切的“小范”“范老師”和“范師傅”。曾榮獲包河區優秀志愿者、全國“敬老愛老助老模范人物”等稱號。面對榮譽,他始終謙遜:“這是社區搭建了好平臺,更離不開理發店伙伴們的支持,這份榮譽屬于大家。”他的星期三為何值得記錄?答案就藏在2790余次的溫暖陪伴里。
星期三的約定
在萬慈社區,星期三是一個溫暖的日子。這份溫度,源于電推剪的嗡鳴,源于銀發的滑落,更源于一位共產黨員、退役軍人范文勝6年不曾間斷的溫情陪伴。
2025年11月5日,星期三上午9點,范文勝如每個周三一樣,準時出現在萬慈社區助浴助潔室。一邊和前來理發的老人們打招呼,一邊熟練地打開工具柜,電推、剪刀、梳子、吹風機等依次排開,有條不紊做理發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剛開始為老人剪發時,每次都要背著工具箱,大大的不是很方便。”范文勝說,“后來社區結合為老服務,專門配備了剪發工具。”
“范老師的手藝好,人更好!”71歲的袁保同老人理完發,就打開了話匣子,“我在這里免費剪頭發已經6年了,范老師就像我的家人一樣,一段時間不見,還會提醒我過來剪頭發。”袁老因幼時患小兒麻痹癥,右腿落下殘疾,是范文勝的重點關注對象。6年來的主動提醒、免費理發,讓這份服務早已超越鄰里情分,成為家人般的牽掛。
這份每周三的約定,始于2019年8月。當時,剛搬來的范文勝到社區辦理黨組織關系轉接手續,表明了自己黨員和退役軍人的雙重身份,并表達了志愿服務的意愿。后來,在社區的建議下,范文勝便利用自己的理發專長,為老人們提供服務。翻看范文勝理發店的預約記錄本,每周三上午的時間都是空白的——這個時段,他早已預留給了社區的老年朋友們。這一留,便是六年。
星期三的延伸
范文勝的星期三,從不局限于社區助浴助潔室的那把椅子。對于社區里行動不便的高齡、獨居老人、殘障人士等,他的服務“上門可達”。無論酷暑寒冬,只要得知需求,他便會拎起工具箱上門服務。
今年90歲的彭素蘭奶奶,因年齡較大、腿腳不便,是范文勝的上門服務對象。每次上門,老人家總會提前準備好水果,拉著“小范”的手嘮家常。“他剪發特別用心,我的額前有一撮白發,小范每次都細心處理,把白發剪掉,黑發留著。”彭奶奶大聲地說。
理發的間隙,范文勝更是耐心的傾聽者和溫暖的陪伴者。見老人頭上頭皮屑增多,便提醒相關藥物的使用事宜;見老人家咳嗽,就叮囑保健事宜。老人們也早已把他當作可以信賴的親人,家長里短、心事煩惱,都愿意和他聊聊。一把剪刀,剪去的不僅是頭發,還有煩惱和不快。
每一個星期三,本都是平凡的日子,卻因為范文勝的堅持,成了社區最溫暖的注腳。他用2790多次的彎腰服務,詮釋著“退伍不褪色”的軍人本色,也用2250余天的默默奉獻,書寫了一名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而這份跨越了六年之久的周三之約,仍在繼續……(王亞玲 王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