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何輝 通訊員 熊莉娜
11月4日晚7時許,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區大賽巷人流如織。
見到中山街道江漢社區網格員何洋洋與同事前來巡查秩序,潘紅美食的老板王偉在忙碌的間隙,朝他們豎起大拇指:“感謝你們營造的好氛圍,給大賽巷帶來了這么多人!”
商戶的贊譽,源于沙市區建立的常態化巡查機制。尤其自今年國慶假期以來,該區各街道與交管、市場監管等部門聯動協作,下沉一線,共同提升重點街巷的經營環境,讓這座老工業城市的“煙火氣”持續升溫。
沙市碼頭文創園是熱門打卡地,緊鄰沿江路的出口每逢節假日便成交通堵點。面對這一難題,勝利街道工作人員深入挖掘背街潛力,硬是“摳”出200個臨時停車位。為方便游客找到車位,街道還投入50人隊伍動態引導、有序分流。“我們盡力把服務送到游客身邊。”青龍臺社區黨委書記張坤說。
相較于核心商圈,位于崇文街道的沙隆達廣場位置較偏,如何吸引人流成為關鍵。經費有限,智慧與熱情卻無限。該街道工作人員李歆月“豁了出去”——她鼓起勇氣登臺獻唱,歌聲雖不專業,卻真誠動人。這份熱情迅速感染全場,游客與市民紛紛自發加入,一個由街道工作人員“點燃”、群眾共演的百姓大舞臺自然形成。
長約300米、寬不足6米的大賽巷美食云集,最高峰時日人流量高達1.5萬人次,平日里穿行其中的電動車會帶來不小安全隱患。為此,節假日期間,中山街道組織10多人的服務隊,來到巷口耐心勸導,將電動車風險降至最低。“我們理解外賣小哥趕時間,也理解居民圖方便,但游客的安全永遠是第一位。”何洋洋說。
這種將心比心的溝通,既守護了市民與游客的安全,也最大程度保留了街巷的煙火氣與生活便利,展現出基層治理中尋求“最大公約數”的智慧。
今年以來,沙市區持續建強“只為干成找辦法”的干部隊伍,推動干部深入發展一線,全面提升服務群眾、化解矛盾與應急處置的實戰能力,破解了一批企業難題,辦成了一批民生實事,實現了干部素質提升與城市發展的同頻共振。
來源:湖北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