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于11月5日19時20分,聯合中科天儀,在紫牛新聞APP、抖音及視頻號等平臺同步直播“超級月亮”升空實況。10萬網友直播共賞“超級滿月”,中國天文學會理事、中科天儀朱慶生研究員現場為網友講述了“月亮的故事”,并饒有興致地解答了網友們“腦洞大開”的問題。
![]()
【直播】專家現場講述“月亮的故事”
在天儀大廈最頂端,9米天文圓頂緩緩打開,400mm、150mm等口徑卡塞格林望遠鏡等設備伸出來,這個望遠鏡可觀測太陽、月亮、大行星、恒星、彗星、星團、星云、星系等天體等。
在觀測的同時,朱老師還為觀眾講解了月亮的相關天文知識,并用ppt、視頻通俗形象地演示了月相成因、同步自轉等天文現象,使觀眾對這些天象的理解,從似是而非、字面理解,到豁然開朗、深刻領會。
【網友互動】
“超級月亮”只是炒作出來的噱頭嗎?
事實上,它確有科學依據
朱慶生說,當地球恰好位于月球與太陽之間,且月球運行到其軌道“近地點”——即距離地球最近(約36萬公里)的位置時,我們所看到的滿月,會比起在遠地點(約40萬公里)時明顯更大、更亮,這便是“超級月亮”的由來。它的視直徑與亮度,確實因距離變化而產生肉眼可辨的提升。
有人感覺“超級月亮”出現時會失眠,是真的嗎?
與其說是月亮本身導致失眠,不如說是光線在影響睡眠。
《生命時報》曾引述一項發表于《科學進步》的研究,指出月相對人類睡眠存在可觀測的影響:在滿月前后,由于月光更亮,人們普遍入睡更晚、總睡眠時間縮短。
研究人員認為,這源于月光對褪黑素分泌的抑制——光線越強,大腦釋放的褪黑素越少,人也就越難入睡。在人工照明尚未出現的時代,滿月的月光是夜晚唯一足夠強烈的光源。如今,我們同樣需注意夜間光環境,例如調暗臥室燈光、避免藍光設備、選用低反光材料等,為身體創造一個易于入睡的“暗環境”。
朱慶生表示,其實月亮主要影響的是潮汐、氣體、巖石等,對人的睡眠影響不大。
“超級月亮”真的每年只能看到一次嗎?
并非如此
朱慶生表示,“超級月亮”并不算罕見天象,每年可能出現1-4次。例如今年的11月5日晚與12月5日凌晨,都將迎來“超級月亮”,且兩者大小相當,皆為觀測良機。
理想觀測時間在日落后約一小時,可選擇高樓平臺、山頂或海邊等視野開闊處。若天氣晴好,不妨走出家門,抬頭欣賞這輪天文與詩意交織的夜空主角。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徐媛園
校對 胡妍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