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世界職業扇耳光大賽擂臺,傳武大師趙鴻剛被KO)
2025年10月31日,中國傳武大師、通背拳傳人趙鴻剛師傅雄心勃勃地站上了“Power Slap 17”世界職業扇耳光大賽擂臺。第三回合,哈薩克斯坦選手阿曼塔耶夫一記重擊KO趙師傅。賽后,就醫的趙師傅被診斷為顴骨骨裂,眼眶縫了5針,所幸沒有腦震蕩。最終這一場以“拳派”之名出戰的征途,以最直接的方式慘淡收場。
![]()
(圖片:趙鴻剛被KO倒地)
近年來,從太極雷雷、馬保國到趙鴻剛,傳統武術傳人們不斷在異質規則下倉促迎戰,又不斷以“規則不利”、“場地不適”、“對手犯規”、“不講武德”等等作為敗北的托詞。這種循環背后,是傳統武術在現代化轉型中的集體焦慮——既渴望國際社會的認可,又難以割舍神秘主義的包袱。 UFC總裁懷特的商業算計與流量狂歡,恰似照向傳統武術的X光,將其技擊本質的流失、訓練體系的滯后暴顯無遺。
![]()
(圖片:影視中的中國功夫與Power Slap 17世界職業扇耳光大賽)
我們今天所談論的“中國傳統功夫”,究竟有多少是歷史的真實,又有多少是來自近現代文藝作品的攀牽與想象?在中國歷史上,真的存在如金庸小說中那般體系森嚴、招式紛呈的“門派功夫”嗎?
![]()
(圖片:永春葉問與影視形象)
歷史的真相往往并不那么令人興奮。明清時期,諸如少林、武當等名稱確實見于文獻,但其技術體系遠非今天這般龐雜,其核心是冷兵器時代的軍事技藝與地方性自衛術。我們所熟知的武林門派與武學體系,在很大程度上是近現代,尤其是民國以來,在國族危亡的背景下,由知識分子、武俠小說與影視工業共同參與塑造的文化產物。他們為了強健國人體魄、凝聚民族精神,將散落民間的搏擊術系統化、傳奇化,最終形成了我們今日對“江湖”與“神功”的集體記憶。
![]()
(圖片:傳統”碎磚“訓練與現代格斗訓練)
因此,趙師傅的失敗,某種程度上是“文藝武術”在規則現實下的必然結果。當充滿藝術想象的功夫文化,撞上追求極端刺激的現代商業規則,其技擊短板的暴露注定無法避免。雖有對手“縮脖卸力”引發規則爭議,卻恰恰體現了現代格斗在規則內求勝的實用主義思維。而趙師傅賽前展示的“徒手碎磚”,與賽后的骨裂傷勢形成殘酷對比,儀式化的“硬氣功”與科學的“抗擊打”之間的鴻溝一覽無遺。

(圖片:第十五屆世錦賽,申國順(藍方)下潛抱摔俄羅斯選手)
傳統武術之路究竟是否有出路?其路又在何方?答案或許不在于固守神話,而在于正視歷史,完成現代科學化轉型。前輩們將搏擊術系統化,是那個時代的特有創新,今天需要的則應是科學再創新。散打項目的成功已證明,剝離神秘外衣,汲取傳統技法中的精華(如散打從傳統中汲取的“快摔”),并融入現代訓練學、營養學、運動醫學,方能走上真正的復興之路。
![]()
阿曼塔耶夫扇暈了趙師傅,卻應該扇醒我們有些人對所謂“傳統神功”抱有的虛妄幻想。真正的尊重是讓“中國功夫”褪去文藝構建的光環,在科學的土壤中重生。傳統是否可以新生,不取決于它曾有多么神奇,而取決于我們能否給它一個冷靜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