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轉自:中國經濟導報
![]()
![]()
“景秀薈”景德鎮紅葉國瓷文化館。
![]()
![]()
本報記者 | 繆曉琴
遠香湖畔,晨光穿透薄霧,老人漫步在綠樹成蔭的步道,孩童奔跑在陽光灑落的操場上,而遠處的玻璃幕墻映照著拔節生長的城市天際線——這是上海嘉定新城的清晨,也是一座人民城市的生動寫照。在這里,生活的詩意藏于步道的微風中,教育的溫度融于課堂的瑯瑯書聲里,城市的未來則在每一棟拔地而起的塔樓中悄然顯現。
“城市不僅要有高度,更要有溫度。”一座新城的崛起,不僅關乎空間重構與產業躍遷,更承載著對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的時代回答。嘉定新城,這座鑲嵌于上海西北門戶的未來之城,如何將“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熔鑄于街巷肌理、產業脈動與生態底色之中?
作為開發嘉定新城核心區的主導力量,上海嘉定新城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城公司”)堅持以人民城市理念為思想底色,以國企擔當為實踐路徑,努力將這座城市的宏偉藍圖,轉化為人人可感知、可參與、可傳承的生活實景。在這里,產與城共融,景與人共生,高質量發展與美好生活正同頻共振。
當前,嘉定新城建設已進入“全面發力、功能提升”的關鍵階段。2025年,新城公司于城市更新中重塑肌理,在產業躍升間激活動能,從民生改善處細描溫度,以資產盤活釋放發展潛力,交出了一份含金量十足的發展答卷。
水脈通衢貫古今產城融合譜新章
“一脈七星”,其名雅致,其意深遠。鳥瞰嘉定新城擘畫的產城新版圖,“一脈”如玉帶橫亙新城南北,指承載千年文脈的橫瀝河科創文化水脈;“七星”熠熠生輝,涵蓋嘉定新城七大核心功能區塊:中央活動區、嘉寶智慧灣、西門歷史文化街區、聯影小鎮、馬東產城融合示范區、嘉定科創核與聚能小鎮,組成交相輝映的復合型城市肌理。
這一空間架構,絕非簡單的地理拼圖。它是嘉定區深刻把握“十四五”規劃對推進新型城市建設的戰略要求,主動融入上海“高水平建設五個新城”總體部署所推出的系統性制度創新。
今年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深刻把握城市內涵式發展的戰略取向,更有針對性地提升城市發展質量”。城市內涵式發展的本質,在于摒棄“攤大餅”式外延擴張路徑,轉向以質量提升、功能優化和可持續性為核心的發展模式。
城市如同有機的生命體,基礎設施好比躍動的脈搏。中央活動區聚焦城市核心功能聚合,打造集文化、商務、休閑于一體的“城市會客廳”。新城公司堅持規劃先行,完善中央活動區專班機制,推動總圖編制、水環境治理、道路建設,厚植城市功能根基。
遠香湖畔,保利大劇院與圖書館交相輝映,混知書店、景德鎮國瓷文化館、蠟像館等文化小品相繼開放,市民在此漫步、閱讀、體驗藝術,充分享受“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公共服務供給。沿河生態棧道蜿蜒如緞帶,岸邊水草拂綠、香樟成蔭,周邊居民已經將此作為生活的“日常舞臺”。一位市民邊拍照邊笑著說:“這里就像一座家門口的天然氧吧,周末家人一起踏青已成了習慣。”
同時,嘉寶智慧灣以“未來城市實驗室”之姿,探索數字孿生、低碳社區等前沿場景;西門歷史文化街區展現歷史與現代融合之美;聯影小鎮突出醫療器械與高端裝備產業集聚優勢;馬東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區明晰產城一體協同路徑;嘉定科創核彰顯科技創新策源能力;聚能小鎮正加速釋放新能源產業的澎湃動能。
“‘一脈七星’幫助我們營造更優質的企業生態,全面滿足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多元發展需求。”一位長期從事產業園區管理的咨詢公司負責人評價,除了廣闊的空間載體,嘉定新城提供的柔性服務,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扎根當地。
通達,是城市最溫柔的公共服務。隨著崇壽路、崇文路、崇平路3條道路路段建設穩步推進,秋彤路等儲備道路項目有序開展,嘉定新城交通網絡日益完善,為產業發展和市民出行鋪就康莊大道。人們可以在清晨跑步后走進一家咖啡館,午后帶孩子去嘉定圖書館聆聽科普講座,黃昏約友人看一場湖畔藝術畫廊的快閃展,“即刻啟程”已不只是效率指標,而是流動的幸福感。
政策的“大寫意”正精準轉化為民生的“工筆畫”,使高質量發展成果更加可感、可知、可及。一位在嘉定新城生活了15年的居民感言:“曾幾何時,這里被稱為‘睡城’,如今推窗見綠、步行可達學校、商場與圖書館——新城,真的‘活’起來了。”
尤為可貴的是,新城公司的建設實踐并未止步于藍圖,而是以“施工隊長”的擔當,將市民對“宜居”“宜業”的期盼逐一落地:遠香湖申報3A級景區,水環境治理試點設計方案以“繡花功夫”織就濱水綠意,進一步提升市民游憩體驗;嘉荷新苑架空層改造,細微處見真情;加速盤活砂之船奧萊、廣西中旭等資產,釋放土地價值……用“制度創新+空間供給+服務閉環”,打造出一片“企業愿意來、留得住、長得大”的創新沃土。
鏈式集群激活力智造引擎躍升能級
產業是城市的“骨”,骨強則體健。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的背景下,嘉定新城如何以新質生產力為靶向,推動產業布局從“被動承接”向“主動引領”躍升?
“十四五”期間,嘉定區進一步強化了“汽車新四化”“智能傳感器及物聯網”“高性能醫療設備及精準醫療”三大千億級產業,同時積極推進城市更新和產城融合,打造長三角綜合性節點城市,輻射帶動周邊城市發展。
如今,嘉定新城的“產”,早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廠房林立,而是以創新為核、以生態為基、以未來為導向的“新質生產力森林”。在此,“制造”不再僅是冰冷的生產行為,而是融合溫度、精度與深度的創新實踐。
作為這片森林的“播種者”與“護林員”,新城公司在嘉定區政府的戰略引領下,以遠香湖中央活動區“活力谷”項目為載體,構建集研發、生產、配套服務于一體的高端醫療器械產業生態圈。近年來,聯影小鎮、上海械谷、嘉定國際高端醫療器械創新綜合體、上海醫藥現代藥械創新產業園……一個個高質量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崛起。
毗鄰嘉定圖書館、坐擁遠香湖景,“景秀薈”景德鎮紅葉國瓷文化館的760平方米空間集展覽、體驗、定制于一體,2000余件展品生動講述著中華陶瓷技藝的傳承與創新。
在這里,傳統非遺不僅被看見,更能被觸摸、被傳承。游客可以親手嘗試拉坯成型制作碗杯器皿,或通過泥條盤筑、手捏技法創作個性擺件。
“選擇定居嘉定新城,是看中這里的‘天時地利人和’!”國瓷紅葉上海公司總經理孫鷹感慨,遠香湖畔是文化創意產業的理想沃土——政策有溫度,區位有優勢,人文有底蘊。“嘉定新城完善的公共服務、便捷交通與優質教育資源,讓企業安心經營、員工安居樂業。依托區域深厚的文化底蘊與高密度文化人群,我們的技藝與創意得以遇見更多知音。產品正立足嘉定走向世界。”
一個項目就是一個新的增長點,一批項目就是一個新的增長極。開園不到兩年,6萬平方米的“上海械谷”首發園區內已入駐了瑞金創新中心各研究所、企業聯合實驗室以及術銳機器人、長三角國智等一批醫療器械領域的創新企業,迅速成為上海醫療器械新質生產力高地。
早一天扎根,就能早一天鏈接頂尖科研與轉化資源。今年6月,山丘可見(上海)生物科技公司僅用半年就完成裝修并啟用辦公區與潔凈實驗室。從接洽到入駐全程“絲滑”的體驗,讓這家專注“AI+”生物技術革新癌癥治療的企業在嘉定新城這片沃土上,跑出了生命科技加速度。
“我們第一次來到嘉定新城就被其環境所吸引,入駐后更感到把公司建立在‘械谷’園區非常有前景。”企業行政總監于闐表示,“與瑞金嘉定創新中心做鄰居,共享一個平臺讓業務溝通非常便利;不出園區就能在政務大廳辦妥行政事務,流程簡潔高效讓科創企業運營更加專注。”
近年來,工業互聯網的神經末梢也已在嘉定新城觸達細微肌理。新城公司攜手東土科技,組建合資項目公司科鴻創智,推進鴻道操作系統市場化應用;積極對接軟通動力,加快打造長三角信創創新中心。
“科創飛地”機制同樣風生水起。今年9月,位于嘉定新城核心區的溫州(嘉定)科技創新園二期項目完成竣工備案,進一步推動滬溫兩地更高水平的產業協同與科技創新,為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注入新動能。
作為浙江省溫州市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標志性工程,項目總投資約9.5億元,規劃建設4棟科研辦公樓與1棟人才公寓,配備多功能報告廳、成果展示中心、GMP車間、專用實驗室、餐飲區等配套設施,為企業提供從創新孵化、研發辦公到產業服務的一站式支撐,構建覆蓋創新全周期的高品質空間載體。
嘉定新城不僅著力宜居環境建設,更聚焦創新要素集聚。今年7月,嘉定區與復旦大學簽約共建“復旦大學國際教育和科技創新中心”,卓越工程師學院、空間互聯網研究院等4所院校掛牌入駐新地中心。該合作將充分整合復旦大學的科研優勢與嘉定區的產業基礎,聚焦低空經濟、銀發經濟等戰略領域,開展聯合攻關,打造“無邊界”開放式創新平臺。
從“一窗受理”到“一鏈服務”,從政策上門到專人陪辦,柔性服務已成為企業扎根新城的“第一粘合劑”。一位首次來到嘉定新城的德國企業高管在考察后表示:“產業基礎好、營商環境優、政策助力強,嘉定新城是全球優質項目的理想落點。”
今年1~6月,嘉定新城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972.6億元。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444.6億元,同比增長7.5%;高新技術企業產值達668.7億元,同比增長4.2%。在F1中國大獎賽、“五五購物節”等拉動下,嘉定新城前6個月完成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5.2億元,同比增長11.2%。蓬勃的經濟數據背后,是嘉定新城強勁的發展動能和無限的創新活力。
產城融合潤民心生活畫卷繪幸福
城市的魅力,最終歸于對每一個個體的深情守護。嘉定新城的產城融合理想,始終扎根于“人民城市”理念的廣袤土壤——教育、醫療、居住,皆是“幸福”二字的具象表現。
當晨光灑進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嘉定實驗學校,孩子們在中藥園圃中細數草藥形態,在顯微鏡下觀測細胞奇景。今年9月1日,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嘉定實驗學校新校舍啟用。這所由嘉定區政府、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三方共建的九年一貫制學校,不僅是嘉定教育“攀高計劃”的標桿,更是“醫教融合”的創新樣本。
校園內設有中藥房、百草園、健康膳食實驗室,瑞金醫院開發的《小學低年段“健康日”科普課程》已覆蓋全校。孩子們在這里不僅能探索細胞奧秘,還能親手繪制《中草藥圖譜》——教育,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而是生命的喚醒。
更令人矚目的是STEMM教育理念的落地——在傳統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基礎上融入醫學,打造跨學科育人新模式。冰壺社團磨煉意志,科創社團點燃創意,文創社團傳承文化——這所“有寬度的未來學校”,正培養具有“博愛、博學、博雅”精神的時代新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民生福祉的提升,還體現在國企運營的細節中。當保障性租賃住房配套升級為年輕人夢想的起點,城市溫度便在精準服務中自然流淌。新城公司不僅建設了一批“優質住宅”(如御花園住宅),還注重保障性租賃住房的配套。
嘉荷新苑的架空層改造,讓“冷冰冰的樓房”變成了“有溫度的社區”——年輕人在共享辦公區敲電腦,老人在休閑區下棋,孩子在游樂區玩耍,其樂融融的場景成為常態。“這里的配套很齊全:樓下有超市、餐廳、健身房,居住體驗十分便捷。”一位租客表示,“在這里,既享有大城市的便利,也能感受到獨有的溫情。”目前,嘉荷新苑的出租率保持在97%以上,正是這種“樂居”感受的最好證明。
從一張規劃圖到一座幸福城,從一片低效用地到一群總部集群,嘉定新城的躍升之路,生動詮釋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深刻內涵,也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在超大城市近郊新城建設中的鮮活實踐。在歷史與未來的交匯處,嘉定新城不斷寫就新篇章。這里既有產業之強、科創之光,更見文明之暖、民生之實——這座以人為本、面向未來的城市新標桿,正從藍圖走向現實。
嘉定區委書記肖文高表示,嘉定區將全面對標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落實上海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進一步強化重點區塊“先行”帶動,綜合交通“先導”作用和重點產業“先發”優勢,加快將嘉定新城打造成為“最現代、最生態、最便利、最具活力、最具特色”的上海新城樣板。
(本版圖片均由上海嘉定新城發展有限公司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