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
我們一起讀書吧
![]()
從“不知不覺”到“當知當覺”,成長悄然發生。
“在每一次呼吸當中,我們身體內部的世界跟外界正在發生著交換。你可以想象著有一種無形的能量進入我們的身體里,又有一些無形的能量被傳遞出去......”在聽雪老師溫柔的冥想引導中,開始了《熱鍋上的家庭》讀書會。
這次我們共同探討第四章“家庭治療與家庭系統觀”,一起學習用系統的視角重新審視我們的家庭。
![]()
![]()
小組討論精華:
看見家庭中的無形系統
在各小組的課前討論中,成員們分享了各自家庭系統的樣貌,幾乎每個家庭都能看到類似的模式:
香分享了自己的切身經歷:“孩子生病后,我們逐漸調整溝通方式,親子關系改善了,夫妻關系也在轉變。”她觀察到,當家庭系統發生積極改變后,孩子狀態也在好轉,從退學到能夠重返校園。
萬永琴指出了家庭中常見的“雙重束縛”現象:父母意見不一致,讓孩子陷入“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的困境。她觀察到,很多家庭存在角色錯位——夫妻關系疏遠,母親與孩子過度緊密,孩子被迫承擔起照顧母親情緒的責任。
小麥提出了許多家長的困惑:“從知道到做到并不容易”,很多道理懂了,但在生活中仍會回到舊有的自動化反應模式。她認為,真正的改變是從“不知不覺”到“后知后覺”,再慢慢走向“當知當覺”的過程。
愛福緣老師用生動的比喻點明本章核心:“家庭系統就像魚缸里的水,魚出了問題,是該修理魚,還是該換水呢?”這一比喻讓很多家長恍然大悟——我們一直聚焦在“修理孩子”,卻忽略了改善他們所處的家庭環境。
高燕菁老師分享了與家人一起去做家庭治療的經歷:“那次咨詢,讓我覺得委屈,咨詢師好像認為我的想法有問題。”但在學習后,她開始以新的視角看待自己:“家庭的一切結果都是我自己的選擇。”她的真誠分享感動了在場的每個人。
企鵝分享了兒子躺平三年后考上大學的喜悅,但也反思了新的挑戰:“孩子上大學后,我們又忍不住給他壓力,說考研、背單詞,結果孩子又不快樂了。”她意識到,即使孩子情況好轉,家庭系統的舊模式仍會悄然重現。
![]()
飛鴿勇敢分享了參加家庭治療的經歷:“家庭治療這種形式確實幫助了我們。”她發現,當夫妻開始關注彼此,而不是把全部焦點放在孩子身上時,家庭系統就開始松動、變化。
聽雪老師:從“知道”到“做到”需要刻意練習。帶領晨讀的聽雪老師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如果只是用頭腦讀這本書,很多感受是出不來的。當我們分角色朗讀、投入體驗時,才會被深深觸動。”她觀察到,很多家長學習能力很強,但“懂了卻不會用”,這是因為我們常常只使用大腦的思維功能,而忽略了直覺、身體和情緒的感知能力。
聽雪老師建議——
勇于嘗試:改變需要邁出第一步的勇氣提升覺察: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刻意練習保持耐心:給自己和孩子成長的時間和空間“我們要順應生命自然規律的起伏波動,有信心、有耐心地陪伴自己和家人成長。”
很自然老師:理解爸爸的逃避,從“被看見”開始。在答疑環節,很自然老師針對“爸爸逃避家庭責任”的問題給出了深刻分析。她指出,媽媽們常常感到委屈:“明明是他逃避,憑什么要我先改變?”但現實是,改變往往從家庭中能量最強的人開始,而這個人通常是媽媽。
很自然老師建議——
媽媽要先尋求支持:照顧自己的情緒和身體,找人或資源分擔壓力。
剖析爸爸逃避的原因:可能是無法接受孩子生病、覺得丟面子、內心有創傷。看見爸爸的情緒和需求:當一個人被真正理解,才會愿意改變。“男人認為理解比愛更重要。當你能夠與光同塵,既看見他閃光的地方,也接納他不好的部分,爸爸會更感激你。”
![]()
![]()
二月花老師:親密關系不是對象的問題,而是能力的問題
當晚的重點分享,二月花老師從自己學習家庭治療的經歷開始:“在學《熱鍋上的家庭》前,我以為好的溝通就是像《非暴力溝通》那樣溫和地說話。但讀完這本書,我才第一次意識到,在安全的親密關系中,沖突也是溝通的一部分。”
爭吵,是因為還想靠近。
“好的親密關系不是沒有沖突的關系。有時候,我們吵到精疲力竭,但也會在沖突中再次確認:我們還在乎彼此。要是不相愛了,壓根就不吵了。”
二月花老師引用《愛的藝術》的觀點:“親密關系不是對象的問題,而是能力的問題。”這句話讓很多家長豁然開朗——能力是可以培養的,這意味著無論現狀多糟,都有變好的希望。
“如果你不會游泳,換多少游泳池都沒用。親密關系的能力,就像游泳一樣,可以通過學習和練習來提高。”
人在,心在,同在,在布萊斯家庭中,有個令人心酸的細節:妻子心血來潮粉刷了家里,丈夫回家后公事公辦地贊美,但妻子感覺不到真心。
“我們常常人在,但心不在。”二月花老師邀請大家在屏幕上打出“人在、心在、同在”六個字,鼓勵大家用這六個字檢驗自己與家人的互動質量。
從“找共同”到“也可以”,針對很多夫妻“沒有共同語言”的困境,二月花老師建議主動“找共同”——培養共同的興趣愛好、共同的目標、共同的課題。“兩個人就像兩個圓,交叉的部分越多,親密關系就越好。”
同時,要學會接納差異,練習對自己說“也可以”:“他可以這樣想,也可以那樣想;可以這樣做,也可以那樣做。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對錯的地方。”
![]()
![]()
答疑精華:一個人改變系統就會變
關于家庭治療、爸爸逃避的問題:
二月花老師建議媽媽們先修夫妻關系,把爸爸拉到同盟里:“看到他的需求,看到他的付出,做第一個主動付出的人”、“通常是一個家庭成員先來咨詢,然后其他人慢慢加入。
最先改變的人,往往是家中能量最高的,是家里的定海神針。”
關于孩子害怕考試:
考試焦慮有許多不同的原因,需要進行個例的討論和分析,但是父母不是要為孩子創造“無菌環境”:“我們不可能為孩子清除所有困難,而是要幫助他們培養應對能力。”
結語
這次讀書會,我們共同經歷了一場系統觀的洗禮。從聚焦個人問題到審視整個家庭系統,從指責彼此到共同面對,從絕望到充滿希望——
家庭是一個緊密連接的系統,一個人的改變會帶動整個系統的變化。無論現狀如何,只要我們保持學習和成長的勇氣,家庭這個系統就有自我修復和進化的可能。
正如悅納在分享中所說:“從不知不覺,到后知后覺,再到當知當覺,是需要時間和成長的。允許自己暫時的做不到,也相信改變終將發生。”
![]()
文案:小麥
編輯:穩穩的幸福
渡過休復學團隊簡介:對休、復學、就業的青少年家長給予支持與陪伴,如家庭支持、動力支持、家校溝通、復學、就業指南、疾病康復以及了解休復學手續辦理等內容。通過初中以下組、高中組、大學組、就業組等層級劃分,對家長進行精準陪伴,掃碼聯系客服后可加入社群。
關注渡過,傾聽患者心聲,了解精神健康知識,探索青少年抑郁解決方案,尋找更多幫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