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內容取材于網絡
最近劇圈很熱鬧,《暗河傳》《水龍吟》《天地劍心》三部男頻改編劇同時上線,創造了“開播即破紀錄”的盛況。預約量都是幾百萬起跳,單集播放量輕輕松松過千萬。
但別被這數據騙了!打開評分網站一看,好家伙,《水龍吟》5.7分,《天地劍心》更慘,只有5.3分。就連評分最高的《暗河傳》也才7.1分,勉強及格。這分明是“流量不等于質量”的最佳證明。
![]()
一樣的配方,一樣的味道
這三部劇簡直像一個媽生的:名字都帶著“劍、龍、河”這些字眼,主角都是帥氣的流量男星,人設一律“高冷面癱”,劇情無非是打怪升級、江湖恩怨、順便談個戀愛。
說實話,觀眾都快分不清誰是誰了!
制作方好像在比賽誰更會花錢:《水龍吟》號稱每一幀都能當壁紙,《暗河傳》吹噓自己是電影級打戲。場面是挺好看的,但就像包裝精美的禮物盒,打開一看,里面空空如也——故事講得一塌糊涂。
![]()
問題出在哪?
男頻劇最吸引人的是那些宏大的世界設定,但這恰恰是最難改編的部分。
《暗河傳》一上來就扔出三大家族,人物多到讓人頭暈,觀眾還沒記住誰是誰,新角色又冒出來了。這感覺就像上課時老師不停念PPT,根本跟不上啊!
《水龍吟》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用華麗特效掩蓋故事的單薄。打斗場面美輪美奐,但武學設定卻經不起推敲;謎案一個接一個,破案卻全靠主角開掛。
說到開掛,《水龍吟》的男主唐儷辭簡直是個行走的答案機器,案件再復雜,他三言兩語就解決了。這讓觀眾怎么有參與感?就像看別人玩破解版游戲,一點緊張刺激都沒有。
![]()
這三部劇的角色塑造簡直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主角全都板著臉裝酷,演技?不需要的,有顏值就夠了。
配角更慘,純粹是推動劇情的工具人。《暗河傳》里的家族成員除了制造矛盾就沒別的事干;《水龍吟》看似給了配角閃光點,結果還是為了襯托主角有多厲害。
對比一下經典的《慶余年》,范閑從一個只想安穩度日的青年,慢慢成長為肩負重任的臣子,這個轉變是看得見的。配角們也個個鮮活,滕梓荊死的時候,多少觀眾跟著掉眼淚?
有意思的是,市場已經開始反噬這種 “流量套路” 了。
2025 年好幾部沒靠流量的男頻劇反而爆了,比如《凡人修仙傳》,沒請頂流,就踏踏實實講韓立的逆襲故事,斗法邏輯嚴謹,角色成長真實,開播十天就拉新了不少會員。
還有《蓮花樓》,女主不是花瓶,有自己的成長線,男性觀眾占比都突破四成了。
![]()
行業病得不輕
說到底,現在的制作方太迷信“流量明星+華麗特效=爆款”這個公式了。
他們不愿意好好研究原著,更懶得在劇本上下功夫,以為請個流量明星就能躺著賺錢。結果就是拍出來的劇除了粉絲,根本沒人買賬。
現在的觀眾早就被短視頻和優質劇集養刁了胃口,節奏慢一點、劇情水一點,立馬就棄劇。而這些劇還停留在十年前的水平,怎么能不被淘汰?
更可怕的是,現在的偶像演戲根本不叫演戲,而是在鏡頭前展示自己的“人設”。哭要哭得好看,打要打得帥氣,至于角色本身是什么樣,who cares?
![]()
男頻劇想要翻身,其實也不難:
先把故事講好,像《慶余年》那樣,慢慢展開世界觀,別一上來就扔設定砸暈觀眾。
讓主角有點人味,觀眾想看到的是有血有肉、會哭會笑的人,而不是全程裝酷的面癱。
最近廣電總局也發話了,要求行業從“明星中心制”轉向“劇本中心制”。這話說得太對了!好劇本才應該是劇集的靈魂,而不是明星的顏值。
![]()
當制作方愿意把錢花在打磨劇本上,而不是全砸給明星片酬時,好劇自然就來了。
打開劇集評論區,你會發現觀眾真的受夠了:《暗河傳》下面有人喊“拒絕爛劇”;《水龍吟》的觀眾覺得“演技和制作被辜負了”;《天地劍心》直接被批是“流水線產品”。
觀眾不再那么好騙了,他們用評分清楚地告訴制作方:我們想要的是好故事,不是明星的個人寫真集。
好在行業已經開始轉變。當制作方明白必須告別“流量至上”,回歸“內容為王”時,男頻改編劇才能真正走出“火卻不叫好”的怪圈。到時候,我們或許就能看到中國的《權力的游戲》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