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我們來說說房價的事,這事兒真是壓在好多人心上的一塊大石頭。尤其是國內那些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這些一線的地方,房價簡直高得離譜。你看看數據就知道,房價跟收入的比例都超過40了,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說,如果全靠工資去買房,一個普通人得要攢上四十年的錢才行,而且這還是不吃飯、不花錢的理想狀態。其實想想就覺得挺無奈的,一輩子的心血可能都得搭進去了。
二三線城市雖然稍微好一點,房價收入比在20到25之間,但這也夠嗆。這意味著買一套房,也得耗上二三十年不吃不喝的日子。你想想,人生能有幾個二三十年啊?可現實是,偏偏很多人就卡在這道坎上,想買房又買不起,心里憋著一股勁兒,又找不到發泄的地方。
年輕人就更不用說了,特別是30歲以下的。現在的數據顯示,房貸在他們家庭月收入里面占了平均55%,這比例可真不小。國際上普遍認為房貸占收入的30%是比較合理的,可我們這兒直接翻倍了。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年輕人一結婚,小兩口就得背上沉重的房貸包袱,每個月大半的收入都交給了銀行,剩下的錢也就勉強夠過日子。
說起來都覺得心酸,本來應該是人生最有活力、最想去闖的時候,卻早早被房貸壓得喘不過氣來,連想出去玩一趟、買點喜歡的東西都變得奢侈。高房價帶來的問題可不只是讓人頭疼,它還實實在在地影響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
01 高房價使年輕人不消費
如今高房價帶來的一個顯著負面影響便是年輕人普遍不敢放開手腳消費。從國際通行的標準來看,房貸支出在一個家庭月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合理范圍應該是低于30%。然而在當前國內房價居高不下的環境中,很多年輕家庭的房貸負擔遠遠超出了這一標準,常常達到月收入的40%甚至更高。
一旦房貸占據了收入的一半左右,年輕人每月的實際可支配資金就變得捉襟見肘。當日常交通、水電雜費、基本飲食等固定開支一一結算完畢,剩下的余額往往只能勉強支撐最基礎的生活需求。在這樣的條件下,誰還能有心思想著逛街購物、享受美食、追逐時尚或者安排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呢?
這并不是說年輕人不愿意消費,而是現實的財務壓力讓他們不得不做出選擇。你會看到,身邊的年輕人開始更理智地規劃每一筆開銷,從購物清單里刪掉那些非必要的物品,“理性消費”“節流優先”成了他們掛在嘴邊的關鍵詞。這樣的趨勢體現在市場上,就是服裝、電子產品、旅游服務乃至汽車等多個行業的業績增長放緩。
![]()
近年來我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身邊逛商場的人少了,餐館的上座率低了,旅游旺季也沒有從前那么火爆了。與此同時,各種消費數據也在印證著這一現象——2025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率僅為4.2%,這一數字明顯低于往年同期水平,也創下近幾年來的最低增幅記錄。這些信號都在說明,年輕人的消費意愿確實在下降。
消費對于任何一個經濟體來說都如同人體的血液,循環不暢就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當年輕人不再熱衷于更新手機,不再頻繁添置新衣,不再為周末的娛樂活動買單,許多中小型企業、零售業從業者就會感受到來自市場的寒意。這種消費低迷的狀態不僅僅限制了行業的發展,也可能影響到就業市場的穩定。
更值得深思的是,它同時影響著年輕人的生活品質和個人幸福感。我們常說,年輕人是社會中最具活力、最愿意嘗試新事物的群體,他們本應帶動潮流、激發創新,享受生活賦予的各種精彩。但在高房貸的重壓之下,許多年輕人不得不壓抑自己的消費欲望,甚至推遲成家、生育、進修等重要人生規劃。
![]()
02 高房價使年輕人不結婚
現如今,高房價帶來的各種連鎖效應越來越明顯,其中最讓人揪心的,可能就是年輕人不愿意結婚了。看看最近幾年的數據就知道,結婚人數年年往下掉,仿佛剎不住車一樣。民政部公布的數據明明白白顯示,2024年全國結婚登記的人數只有712萬對,比去年少了6.1%,這已經是連續第12年下降了。再看今年一季度的數字,更加讓人揪心,全國結婚登記量181萬對,比去年同一時段足足少了15.9萬對。面對這種斷崖式的下滑,誰看了都會忍不住問一句:年輕人究竟怎么了?
說到底,這背后的主要推手還是高房價。房子,在中國人的觀念里,從來都不只是一個住所,它更像是一種安穩的象征、一份生活的保障、一段感情的歸宿。然而,不斷飆升的房價卻恰恰打破了這種安穩感,逼得許多年輕人望而卻步。買不起房,結不了婚——這句話聽著簡單,背后卻是無數年輕人心里的無奈和現實的重壓。
![]()
前不久我和幾位90后的年輕人聊了聊,他們中有不少人正是被高房價“攔”在了婚姻門外。有個叫小張的女孩,性格開朗,工作積極,卻在前不久結束了一段持續三年的戀情。問她原因,她眼圈微微泛紅,聲音低低地說:“不是不愛了,是真的不敢再往下走了。”
原來,她男友收入不算高,加上家里也幫不上太多,兩個人東拼西湊,還是湊不夠首付的錢。眼看著婚期遙遙無期,小張心里越來越沒底,最終還是咬牙提了分手。這種因為房子而分手的例子,在我的采訪中并不少見,幾乎每個人身邊都能找到類似的影子。一談到房子,很多人臉上的笑容就淡了,語氣也變得沉重起來。
![]()
03 高房價導致年輕人不生孩子
高房價的影響力還遠遠不止于阻擋年輕人結婚那么簡單。即便是那些頂住壓力、最終步入婚姻殿堂的年輕人,有不少人也因為房貸的壓力,遲遲不敢要孩子。這可不是我隨口說說,數據擺在那里:2017年的時候,全國新生兒出生人數還有1758萬,到了2024年,這個數字已經掉到了954萬。短短的七年時間,新生兒人數跌了超過40%,簡直像坐了滑梯一樣往下沖。
為什么房子問題會這么直接地影響生育意愿?其實道理并不復雜。現在的年輕人,一旦背上房貸,就意味著幾十年內每個月都要拿出一大筆收入去還貸款。工資漲得慢、開銷卻只增不減,很多人光是維持日常生活就已經筋疲力盡了,哪還敢輕易再添一個“吞金獸”?有個剛結婚不久的朋友跟我吐槽說:“每天一睜眼,就想到這個月的房貸還沒還,孩子的奶粉錢、上學錢,想想都頭大。”這話聽著心酸,卻是不少年輕夫妻的真實心聲。有些人甚至直接選擇一輩子不生小孩,徹底打消當父母的念頭。
![]()
說實話,長期這樣下去,影響的不僅是年輕人自己的生活選擇,整個社會的結構都可能因此發生變化。結婚率、生育率持續走低,不僅意味著家庭的數量在減少,也預示著未來人口結構可能出現斷層。年輕人是國家的中堅力量,他們的選擇往往反映著一個時代的縮影。當房子問題變成壓在年輕人肩頭的一座大山時,那種無力感和焦慮感,實在讓人心疼。
從這個角度看,高房價早已不是簡單的經濟問題,而是牽扯到千家萬戶幸福的社會議題。它讓愛情變得沉重,讓婚姻多了算計,讓生育變成一種奢侈。或許,只有真正緩解年輕人的住房壓力,讓他們在經濟上喘一口氣,才能重新點燃他們對婚姻和家庭的信心。
畢竟,誰不想在溫暖的燈光下,和家人一起好好吃頓飯、說說笑笑呢?真心希望未來的某一天,年輕人不必再因為房子的問題而放棄愛情、推遲婚姻、甚至放棄做父母的夢想。生活已經夠不容易了,別再讓房子成為壓垮他們的最后一根稻草。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