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內容取材于網絡
一場本是民主黨內部角逐的紐約市市長選舉,為何讓共和黨總統特朗普迫不及待下場“拉偏架”,甚至不惜撕破黨派臉皮,公開力挺一名民主黨背景的候選人,還放出“不選他就斷聯邦資金”的狠話?
這場被美媒稱為“2026年中期選舉風向標”的地方選舉,早已跳出單純的市政競選范疇,變成了一場裹挾著利益交換、黨派博弈與權力算計的政治大戲。
![]()
當地時間11月4日,紐約市市長選舉正式拉開帷幕,而在投票前一天的11月3日,現任總統特朗普的一則社交媒體表態,徹底攪翻了原本就暗流涌動的選情。
身為共和黨領袖,他沒有支持本黨候選人柯蒂斯·斯利瓦,反而將橄欖枝拋向了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選的前紐約州州長安德魯·庫莫,甚至用近乎命令的語氣要求選民必須投給庫莫。
特朗普直言,庫莫是有成功政績的領導者,而民主黨領跑者佐蘭·曼達尼完全沒有勝任市長的能力,若其當選,紐約市將徹底陷入經濟和社會災難。
![]()
他明確表示,一旦曼達尼勝選,聯邦政府將只向自己的家鄉紐約市提供法律要求的最低額度資金,切斷大部分關鍵聯邦支持。
特朗普的這一選擇并非心血來潮,而是一場精準的政治算計,他多次在公開場合嘲諷曼達尼,將這位實際是民主社會主義者的候選人貼上“小共產主義者”的標簽,核心原因在于曼達尼的政策主張與特朗普政府完全對立。
曼達尼作為“美國民主社會主義者”組織成員,主張公交免費、提高最低時薪、向富人加稅等激進政策,還直言自己是特朗普“最壞的噩夢”,這樣的立場自然讓特朗普視其為眼中釘。
![]()
除此之外,特朗普對紐約市的“資金威脅”也并非首次,此前就曾因治安政策、移民政策分歧,多次以削減聯邦資金相要挾,此次不過是故技重施,試圖通過扶持“友好市長”掌控紐約市的治理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的盟友、億萬富翁馬斯克也在同期公開支持庫莫,與特朗普形成呼應,進一步加大了對選情的干預力度。
面對特朗普的跨界背書,庫莫的選擇同樣充滿爭議卻又暗藏玄機,在特朗普表態后半小時,庫莫便在WABC電臺的采訪中明確回應,認同特朗普“給斯利瓦投票就是給曼達尼投票”的說法,暗指斯利瓦的參選純屬自私之舉,變相坐實了兩人的跨黨派同盟關系。
![]()
庫莫曾在2011年至2021年擔任紐約州州長,后因性騷擾丑聞辭職,此次在民主黨初選中敗給曼達尼后,他選擇以獨立候選人身份繼續參選。
對于接受共和黨總統背書的爭議,庫莫團隊堅稱這是“務實的選戰策略”,這一說法并非沒有依據。
紐約市作為傳統的“深藍地區”,民主黨選民占絕對優勢,但近年來移民問題引發的矛盾讓選情變得復雜,超過11.33萬移民的涌入讓紐約市本財年需花費約50億美元安置,51%的民主黨注冊選民認為移民構成“重大問題”,單純依靠民主黨票倉已不足以穩贏。
![]()
庫莫的策略很明確,通過特朗普的背書吸引對曼達尼激進政策不滿的溫和共和黨選民與中間派,彌補自身在民主黨內部的支持短板。
而紐約前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對沖基金富豪比爾·阿克曼等超級富豪的支持,也讓庫莫的競選底氣更足,這背后折射出美國選舉中大額捐款人日益增強的影響力,數據顯示,今年中期選舉政治捐款總額的15.4%來自超級富豪,遠超普通選民的影響權重。
曼達尼的選擇則是將這場跨黨派同盟直接定性為“利益交換”,以此凝聚反特朗普選民的支持,這位34歲的政壇新人出生于烏干達,7歲隨家遷居紐約,父母均為印度裔,他早在幾個月前就公開表示預料到特朗普會支持庫莫。
![]()
面對特朗普的威脅和庫莫的回應,曼達尼在皇后區阿斯托里亞的競選活動中憤怒反擊,指出特朗普領導的“讓美國再次偉大”運動支持庫莫,本質是因為庫莫會成為最符合特朗普利益的市長,而非為紐約市民著想。
他進一步揭露,自己與庫莫擁有部分相同的大額捐款人,兩人實則是“利益共同體”,庫莫若當選,只會是特朗普政府的“傀儡市長”,而非紐約市的守護者。
曼達尼的競選團隊發言人多拉·佩凱克更是直言,特朗普的背書無疑給庫莫的競選“釘上了棺材釘”。曼達尼的反擊精準抓住了特朗普在紐約市的低支持率現狀。
![]()
路透社4月的民調顯示,特朗普的公眾支持率僅為42%,創其重返白宮以來新低,59%的受訪者認為美國正在喪失全球信譽,這樣的民意基礎讓“反特朗普”成為有效的競選武器。
在這場多方博弈中,共和黨候選人斯利瓦成了最無辜的犧牲品,他的選擇只能是怒斥這種“黨派背叛”。
作為公民巡邏組織“守護天使”的創始人,斯利瓦常以紅色貝雷帽的形象亮相,卻意外成為特朗普調侃的對象,特朗普甚至在表態中特意提到“斯利瓦不戴貝雷帽好看多了”。
![]()
特朗普早在9月就曾建議斯利瓦退出競選為庫莫讓路,此次公開表態更是直接分流了本就有限的共和黨選票,截至11月3日11時,斯利瓦的民調支持率僅為17.3%,遠低于曼達尼的45.8%和庫莫的31.1%。
斯利瓦在接受采訪時怒斥特朗普背叛了共和黨理念,為了個人政治私利犧牲黨派候選人,他的支持者也紛紛表達不滿,認為這種跨界背書嚴重違背了黨派政治的基本邏輯。
這場由特朗普強行介入引發的紐約市市長選舉亂局,本質上是美國兩黨極化、利益裹挾選舉的縮影。
![]()
選情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的背書對庫莫而言是把不折不扣的“雙刃劍”:一方面確實能吸引部分對曼達尼激進政策不滿的溫和選民,幫助庫莫縮小與曼達尼的民調差距。
另一方面也會刺激民主黨激進派和堅決反特朗普的選民集中支持曼達尼,進一步固化選民對立,而庫莫接受共和黨背書的選擇,也讓民主黨內部出現分裂,部分激進派指責其“背叛黨派立場”,這種內部矛盾可能會影響后續選票的集中程度。
從更宏觀的視角來看,這場地方選舉早已超越了“誰來治理紐約”的范疇,作為2026年中期選舉的風向標,它折射出美國政治的核心困境。
![]()
黨派界限日益模糊,利益交換取代政策共識,金錢與權力深度捆綁,而普通選民的訴求往往在這場博弈中被邊緣化。
特朗普試圖通過扶持“友好市長”掌控紐約治理的選擇,庫莫為勝選冒險接受跨界背書的選擇,曼達尼以“反特朗普”為核心的反擊選擇,斯利瓦淪為犧牲品后的憤怒選擇,每一個選擇背后都是赤裸裸的利益算計與權力博弈。
最終,無論誰贏得這場選舉,紐約市的治理挑戰都不會消失,移民安置的50億美元缺口、城市治安的持續惡化、普通民眾對生活成本的不滿,這些實際問題不會因一場充滿算計的選舉而自動解決。
![]()
而這場選舉暴露的美國選舉制度弊端,以及黨派極化、金錢政治的深層次問題,只會在未來的政治博弈中進一步加劇。
所謂的“民主選舉”,在權力與利益的裹挾下,正在逐漸失去其原本的底色,這或許才是這場“亂套”選舉給美國政治留下的最深刻印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