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創新建成區水土保持監測服務——
政府統一監測 企業省心省力
“以前每個項目都要單獨找機構做水土保持監測,花費高、流程繁。現在政府統一監測,我們既省了錢,又省了心,可以更專注地投入生產建設。”近日,談起亳州市新推行的城市建成區水土保持統一監測服務,聯合釀造(亳州)啤酒有限公司負責人閆麗松連連稱贊。
今年8月,亳州市編制完成《城市建成區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統一監測服務項目水土保持監測實施方案》,明確將建成區內所有在建及新建項目納入統一監測范圍。此舉不僅幫助企業有效守住合規底線,還通過專業監測實時掌握水土流失狀況,有效減少企業因防護不到位引發的高額生態修復成本或法律風險。
“很多企業起初不理解,認為監測是‘額外負擔’。”亳州市水利局水利工程管理科負責人劉平春坦言,“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明確規定,可能造成嚴重水土流失的大中型生產建設項目,建設單位必須自行或委托有資質機構開展水土流失監測,并定期上報水行政主管部門,否則將面臨整改、罰款甚至停工。”
針對企業單獨委托成本高、流程繁、數據權威性難保障等痛點,亳州市水利局在亳州高新區、亳蕪現代產業園區、譙城經開區及中心城區創新推行水土保持統一監測服務,將審批權限下放至開發區,并設立“水利工作指導站”,為企業提供“面對面”服務。同時,每季度運用無人機航拍、高分遙感影像等技術開展動態監測,成果供區域內企業共享,以科技賦能提升監測效率與企業獲得感。
“過去企業各自為戰,不僅重復投入、數據標準不一,還存在因不符合監管要求返工的風險。”亳州高新區水利工作指導站工作人員趙倩說,“現在統一監測,數據權威可靠,還能幫企業精準制定防護方案,避免過度投入。”
為夯實統一監測工作基礎,亳州市政府將該項工作納入2025年“四重一創”創新清單,落實專項經費,建立進度跟蹤機制,確保服務落地見效。亳州市水利局聯合市自規局、市住建局精準劃定185.96平方千米的城市建成區范圍。
“指導站不僅幫企業對接監測服務,還為我們解讀數據用途——比如根據監測結果調整防塵網鋪設范圍,既滿足生態要求,又節省了成本。”亳州宜居綜合開發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孫翔宇感慨。從“要我做”到“幫我做”,亳州以一項監測服務創新,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營商環境優化的雙贏。
·編后·
亳州推行建成區水土保持統一監測服務,變“企業跑腿”為“政府上門”,以數據共享降成本、以專業服務防風險。這項改革不僅減輕了企業負擔,更提升了治理效能,是“放管服”改革在基層的生動實踐,彰顯政府從管理者向服務者的角色轉變,為優化營商環境與生態保護協同推進提供了新路徑。
記者 任雷 通訊員 曾瑩瑩
(安徽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