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行車比賽中,選手需要面對各種挑戰,無論是突破集團重圍,還是終點前超車,短距離沖刺(Sprint)可說是每位選手必不可少的技能,同時也能夠為比賽帶來不少看點。單車志幸運邀請到曾可妡來為我們講解她是如何訓練短距離沖刺,以及怎樣在賽場上實際應用。
![]()
什么是短距離沖刺?
短距離沖刺是指人在短時間內以最高速度進行跑步或騎行的活動,過程通常會持續數秒鐘;這類活動的訓練旨在提高選手的爆發力和短期耐力。此外,短距離沖刺還能對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新陳代謝提供很大幫助。
在單車圈中,短距離沖刺也是“攻擊”(Attack,單車術語)的一種,通常選手只要加速超車或是離開集團就可稱作“攻擊”。曾可妡表示,會做沖刺主要有二個目的,一是拉開距離;二是消耗對手體力,因此沖刺不是只有在接近終點時才會發生,比賽剛開始可能就會出現,這是一種“間歇”的概念,每分每秒都有可能。
![]()
姿勢要領
曾可妡提醒,沖刺時的姿勢跟視線都很重要。首先,手一定要牢握下把,注意手臂不能死鎖,盡量放松;肩膀不要太緊繃、僵硬,也不要太低,不然會看不到視線前方;維持核心穩定,才能進行有協調的沖刺,如果沖刺時身體協調沒有搞好,瓦數可能就會提不起來。
![]()
▲進行短距離沖刺時,一定要牢握下把,且手臂跟肩膀也要保持放松。
注意要點
安全一定是最優先考慮,并且選手在賽前也會先做功課,把比賽所有可能出現的狀況反復模擬多遍,再和隊友制訂戰術。曾可妡分享,她在比賽之前會進行場勘,然后盡可能把所有比賽路線記在腦海,如果是終點沖刺,則必須知道最后的路線是筆直還是彎曲,才好清楚當下應該采取什么樣的行動。公路賽里,除了體能與技術,還有心理博弈的成分。曾可妡透露她會觀察對手的臉部表情、呼吸狀態,藉此評估目前是否可以發動沖刺,如果可以,最好也能夠預測對手的走線,剩下的則可以觀察風向、場地路線等。“假如說我看到前面有一個緩坡,大概5、600m甚至1km,那我知道那是我的優勢,我就會在那個路段發起攻擊,把更多人甩開。”
不過,只要是比賽,便多少伴隨風險。曾可妡最后分享自己通過短距離沖刺,在2019年環沖繩比賽上奪冠的例子。她回憶道:“途中雖然都是爬坡,但最后是平路進終點。在終點前就已經想好大概幾百米的時候要沖,最后我也成功的在當時的4 人集團中沖到第一名。”
平時多重訓 積累沖刺實力
好的“軟件”還需好的“硬件”搭配,才能完美發揮兩者功用。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如果平時沒有多加鍛煉,即使比賽途中不斷向對手發起沖刺,最后先體力不支的可能是自己。所以,為了使身體能夠負荷這樣的活動,重量訓練也非常重要。
![]()
重訓的項目有很多,就曾可妡而言,她最常做的是跳箱、深蹲起跳、高翻(Power Clean)以及杠鈴肩推,只要是能夠訓練肌力跟爆發力的項目,都是不錯的選擇。另外,她有時也會找人“斗牛”(陪練)實戰,或是通過汽機車加速的方式,模擬賽場上的實際超車狀況;訓練菜單因人而異,她個人平常每禮拜重訓2次,然后實戰練習則應比賽計劃有所不同,有時候一個禮拜1 、2次甚至更多。
![]()
有任何意見/建議/投稿/合作
請聯系微信號
syd1259981093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