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訓練途中。殷之皓 攝 南粵明珠,陽光正好。長長的海岸線旁,一抹靚麗的“青海藍”劃過人們的視線。
11月6日,距離全國第十五屆運動會公路自行車項目開賽進入1天倒計時,來自全國的各支車隊齊聚十五運會珠海賽區(qū),摩拳擦掌,為四年一屆的全運會做最后的準備。
興奮、緊張、激動、未知,個中滋味都融進快速轉動的輪圈中,又一個四年過去了,又一個四年來到了。
心率,171
上午的第一組沖刺訓練結束了,隊員張葆山來到訓練保障車旁,扶住車門,和教練溝通相關數(shù)據(jù)。
“心率多少?”教練陳振中問。
“171。”張葆山喘著大氣說。
“能不能堅持跑三組?”
“我覺得兩組可以,三組有點吃力了。”
話雖這樣說,但張葆山還是毫不猶豫地追上隊伍,快速融入訓練節(jié)奏。
訓練保障車里片刻沉默,陳振中的大腦在飛速運轉。很快,他拿起對講機說:“張葆山,不要硬撐,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來。下一組不要到前面領騎,跟住后面就行。”
都說,自行車比賽中,小小的隊車里有大大的戰(zhàn)場,教練員要對場上瞬息萬變的情況快速做出判斷和調(diào)整,這種應對的能力不僅是平時訓練中點點滴滴的積累,更需要教練和隊員之間的默契和信任。
陳振中說,大賽在即,自己狀態(tài)好不好其實隊員心里非常清楚,作為教練,不是一味地下達指令,多聽聽隊員的建議對訓練也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對于張葆山平時的訓練表現(xiàn),主教練吳生君還是十分肯定的。“這名隊員還是很有潛力的,而且非常年輕,本屆全運會兼項比賽,下一個全運周期給予更好的培養(yǎng),會有更強的沖擊力。”
教練,再跑6圈
“我感覺今天狀態(tài)還是沒提起來,我想騎快一點,多騎一會兒。”三組沖刺訓練結束后,李自森主動和教練溝通。“別人想跟著騎就騎,不想騎就慢慢溜車,但是我還得把狀態(tài)提一提。”
“再跑幾圈?”教練問。
“再跑6圈吧。”
作為隊里的老隊員,大家都看得出來,李自森的壓力比誰都大。記者了解到,全運會的賽道主要以平路為主,沒有爬山,對于青海隊這樣一支更擅長爬坡的車隊來說,幾乎不存在什么優(yōu)勢。李自森作為全隊優(yōu)秀的沖刺手,他知道在這種賽道上,更多的戰(zhàn)術都在圍繞他來制定,隊友們都在幫助自己,他不說,但他心里什么都明白。
長長的公路上,一個人一輛車騎了一圈又一圈,絕美的風景里都有著一絲孤獨的味道,他的身后,訓練保障車在默默地跟著他,看著他,陪著他。
5圈結束后,李自森明顯開始體力下降。教練通過對講機問:“最后一圈需要牽一下嗎?”
“不用牽,我自己跑。”對講機那頭,聲音堅定。
回去的路上,隊友們都在路邊等著他,那個孤單的身影又變回了那抹“青海藍”。
我要做的,就是堅持
膝蓋、背、腰都打著肌貼,有人覺得這可能是一種保護,但對王建財來說,這些都是傷病的折磨。主教練吳生君說到王建財,滿心滿眼都是心疼:“王建財?shù)膫∵€是比較嚴重的,但是作為隊里的老隊員,他一直在堅持。”
在熟悉王建財?shù)娜擞∠笾校蠖鄶?shù)時候都是那個扮演綠葉角色的人,教練組交給他的任務,就算拼掉半條命也要完成。1994年出生的他,今年已經(jīng)31歲,是本屆全運會青海自行車隊里面年齡最大的隊員。和他同場競技的隊友張葆山2004年出生,整整小他10歲。因此,在這支隊伍中,比賽和傳幫帶都是他肩上的責任。
“這或許是王建財?shù)淖詈笠粚萌\會了……”吳生君的語氣中帶著深深的不舍,從運動員走上教練員的崗位,這種心情,他懂。
總是笑呵呵的王建財并不是沒考慮過這個問題,但是張志善因為傷病不能參加比賽,他知道這個隊伍還需要他,所以這兩年他拼了命地拿全運會積分。
“本屆全運會的席位賽是爭奪最激烈的一屆,比歷年都殘酷,兩年9場比賽18場小賽,隊員們壓力都很大。”吳生君說。
“運動員嘛,傷病是無法避免的,我要做的,就是堅持。”王建財很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隊伍需要他做什么。
誰的四年不是四年。但站在全運會的賽場上時,每個人心中都感慨萬分,因為,不悔青春又四年。
(來源:青海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