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運動又怕傷關節?秋高氣爽的好時節,不知道選啥鍛煉方式合適?必須試試健走呀!低沖擊不傷膝,還能邊賞秋邊健身,各年齡段都適配!
醫學顧問
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骨科
李凌峰
吳俊國 主任醫師
秋意漸濃,正是走出空調房、擁抱大自然的好時節。
作為骨科醫生,我們常被問:“什么運動既能鍛煉又不傷關節?”
答案是——健走。
這項運動不像跑步那樣沖擊膝蓋,也比登山更易堅持,尤其適合在秋季進行。
![]()
來源:千圖網
為何秋季健走好
上海秋季的平均氣溫為15℃~20℃,肌肉彈性處于最佳狀態,健走時膝關節承受的沖擊力僅為慢跑的1/3,適合各年齡段,尤其適合辦公室久坐族、關節術后康復人群及中老年群體。
許多人誤認為“行走”就是“健走”,其實這兩種鍛煉方式有一定區別。
行走是日常自然移動方式,速度約5公里/小時,步頻100~120分鐘,步幅70~80厘米,上肢擺動幅度小,主要依賴下肢發力,僅滿足人基礎活動需求。
健走是介于行走與競走之間的大眾健身方式,強調“大步快速、擺臂協調”,速度提升至6公里/小時,步頻120~140步/分鐘,步幅較行走略微增加,需配合“腳跟著地—滾動至前掌”的動作,可調動全身肌肉,能量消耗是普通行走的10倍以上。
秋季健走“避坑”指南
01
裝備提醒
選擇“洋蔥穿衣法”,內層穿速干衣,中層穿抓絨衛衣,外層穿防風皮膚衣,靈活應對“早晚涼中午暖”溫差。推薦穿跟高2~3厘米的健走鞋,足弓處有支撐墊(扁平足建議定制矯形鞋墊),鞋頭預留1指寬空間防擠傷。
02
注意姿勢
抬頭收下巴,肩沉背挺直;手肘彎90度,自然前后擺;腳跟先著地,步幅如肩寬。
錯誤的動作是,含胸駝背易引發腰肌勞損,外八字走路會加重膝蓋骨磨損。
03
秋季“三防”
一要防受涼,歇腳時立即穿上外套,避免大風誘發腰痛。
二要防干燥,每15—30分鐘小口喝溫水(淡鹽水最佳,忌冰飲)。
三要防拉傷,出發前做“高抬腿+側弓步”激活關節,結束后重點拉伸腓腸肌和髂腰肌。
滬上健走路線推薦
01
濱江經典線
例如沿著江畔的塑膠步道健走,路面彈性較水泥地多吸收60%沖擊力,傍晚5—6點出發,江風含負氧離子,每步都像給肺部做“凈化SPA”。
02
園林生態線
選擇覆蓋落葉的松軟步道,穿抓地紋路深的徒步鞋。
例如有些花園有緩坡設計,可自然強化臀肌;有些公園林道濕度50%~60%,避免干燥空氣刺激呼吸道(適合鼻炎患者)。
03
社區便捷線
建議控制心率在最大心率的60%~70%,要避開老城區凹凸石板路(易導致踝關節扭傷)。
這個秋天,不必追求“萬步打卡”,用一雙舒適的鞋,選一條喜歡的路線,把健走變成“會呼吸的康復治療”,在秋高氣爽中走出健康。
綜合自:滬小康
編輯:耿潔玉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