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的替身等了7年,金正恩只吐了一個字,韓國人聽了當場破防。
一場原本被韓國輿論寄予微妙期待的國際場合寒暄,最終以近乎零交流的方式尷尬收場。9月3日,借著紀念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盛大活動的東風,韓國國會議長禹元植終于見到了7年未見的朝鮮最高領(lǐng)導人金正恩。
然而,這場備受矚目的久別重逢,最后卻以近乎冰點的簡短互動告終——禹元植一句“7年不見了”,只換回金正恩一個冷淡的“是”字。
![]()
這一幕迅速在韓國的輿論場上掀起輿論海嘯。不少韓國網(wǎng)民痛批金正恩“無禮”“傲慢”,也有人嘲諷禹元植“自討沒趣”“何必拿熱臉去貼人家冷臉”。
而從某種程度上說,禹元植這一次來華,本就是作為李在明的“替身”,幫他分擔火力來,整一個行程都充滿無奈了。
![]()
韓國網(wǎng)民,特別是韓國的右翼網(wǎng)民對于此次“金禹會”的冷場普遍非常破防,但這并沒有什么用
原本收到我方邀請函的,是身為韓國總統(tǒng)的李在明,但他最終選擇不出席。分析普遍認為,李在明是擔心此行會引發(fā)美國不滿。于是,代表韓國的任務(wù),就落在了身為國會議長、在韓政治序列中排名第二的禹元植身上。
這已經(jīng)不是禹元植第一次和金正恩見面了。
早在2018年4月,趁著“金文會”的契機,禹元植就曾在三八線的板門店上和金正恩有過一面之緣。當時禹元植還是共同民主黨的院內(nèi)代表,他在“金文會”結(jié)束后的南北首腦晚宴中與金正恩同桌共飲。當時現(xiàn)場的氣氛還是比較熱烈的,禹元植不僅與金正恩相談甚歡,而且還向其胞妹金與正遞了名片。禹元植對此感到頗為得意,甚至事后還在社媒平臺上發(fā)了條帖子稱:“我與金委員長爽快地喝了一杯。”
![]()
對韓國的國情有所了解的同志和朋友應(yīng)該都知道,在韓國那個堪稱扭曲的政治大環(huán)境下,一個政治人物敢于在公開場合說出“我與金將軍談笑風生”這種話來,并且引以為談資,這么做本身就是要冒很大風險的。而禹元植之所以有這個膽子,除了他本身就是韓國政壇上赫赫有名的進步派人士和左翼政治家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禹家和朝鮮那本就不淺的歷史淵源。
禹元植之父禹濟華來自朝鮮黃海道,而他媽媽金禮貞則是首爾人,兩人于1936年喜結(jié)連理,并于1957年生下禹元植。因為朝鮮戰(zhàn)爭的緣故,朝韓兩國在禹元植出生之前就已隔三八線南北對峙,金禮貞和禹元植待在了韓國,而禹元植的兩位姐姐則留在朝鮮,成了朝鮮人。
在2018年的“金文會”上,禹元植曾向金正恩提起過這段舊說,說他的家族因為朝鮮戰(zhàn)爭分隔南北,他母親至死都未能再見上小女兒一面。
同年中秋節(jié),金正恩還曾通過文在寅向禹元植贈送了朝鮮松茸,禹元植在收到禮物之后,還特意發(fā)文致謝:“請向我遠在北方的兩位姐姐致以最誠摯的節(jié)日問候。”
正是這段家族史,使得禹元植對朝鮮始終懷有一種特殊感情,也讓他成了韓朝關(guān)系中的一條特殊紐帶。
![]()
然而7年過去,情勢早已不同。
金正恩在2023年底明確提出“敵對兩國論”,將韓國定義為“敵對國家”。而李在明政府近期在外交政策上的轉(zhuǎn)向,更是徹底澆熄了朝方殘存的對話意愿。
當?shù)貢r間8月25日,禹元植率團訪華期間,李在明曾在美國公開表示:“韓國不能再繼續(xù)‘安全靠美國,經(jīng)濟靠中國’的路線。”李在明強調(diào),在美國明確對華遏制的大背景下,韓國必須在美國的政策框架內(nèi)做出判斷和行動。
![]()
李在明這番話,相當于主動把韓國綁上了美國的戰(zhàn)車。考量到如今中朝兩國的關(guān)系,李在明這么說就相當于間接把朝鮮的臉也給打了。在這種情況下,金正恩自然不可能給禹元植什么好臉色,只回一個“是”字都算客氣克制了,這要是讓一向在對韓問題上言辭激烈的朝中社來做文章,朝方這會兒怕不是連“滾”字都說出來了。
盡管我國外交部后來回應(yīng)稱“中韓關(guān)系不應(yīng)受第三方影響”,但顯然,李在明的言論已徹底改變了大國之間的信任基礎(chǔ)。而在這樣的背景下,禹元植即使懷揣再多的個人善意和歷史情懷,也難以化解眼下這場外交寒冰。
![]()
此次陪同禹元植一同訪華的共同民主黨議員樸智元此前就坦言,受尹錫悅政府過去3年政策影響,南北關(guān)系已幾“破裂”。但他終究是沒有料到,李在明自己的對美表態(tài),反而成了壓垮韓朝溝通希望的最后一根稻草。
![]()
坦白說,我其實挺替禹元植這老兄感到不值的。作為當今韓國政壇上為數(shù)不多的、真正意義上的進步派人士,禹元植年輕時曾因和全斗煥唱反調(diào),而被下放“三清教育隊”勞改了3年,后來又因日本排放福島核污水,進行了為期兩周的絕食抗議。因為多年來堅決領(lǐng)導反日運動,禹元植在韓國政壇上還獲得一個稱號——“對日鷹派”。
讓這樣一號人物來華出席我們的抗戰(zhàn)紀念活動,說實話我們是買賬的。我相信禹元植本人的初衷應(yīng)該也不壞,他是想和中朝兩國搞好關(guān)系的,因為這不僅關(guān)于他的政治前途,也關(guān)于韓國這個國家未來的命運。
![]()
參加絕食抗議,反對日本核污水排海的禹元植
但是很遺憾,禹元植不只是禹元植,自打接過李在明的委托,成為他替身的那一刻起,他所代表的就不再是他自己,而是李在明政府的意志。而當這個意志明顯傾向美國、明確選邊站隊之后,禹元植任何試圖與北方展開的“微笑外交”,都注定只剩下尷尬和沉默。
金正恩回應(yīng)禹元植的那一個“是”字,從某種程度上講,其實也是一場冰冷國際現(xiàn)實的縮影。它的背后,是一場冰封7年的高層會面、一個被迫調(diào)整的外交行程、一位身負家族遺憾的政治人物,和一個在大國博弈間越縮越小的對話窗口。
因此感到破防的,恐怕還不只是韓國網(wǎng)民。真正心涼的,或許是那些還在對朝鮮半島走向和解心懷憧憬的人。或許有生之年,禹元植還能第3次見到金正恩。但到了那時,如果韓國政府還是現(xiàn)在這個尿性,這二人之間,只怕是連一個字都不會再有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