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月5日,美國政府“停擺”的時長紀錄于美國東部時間當日零時起被刷新,打破2018年底至2019年初“停擺”35天的紀錄,成為美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停擺”。有國際問題研究專家向南都N視頻記者指出,未來美國社會的中產階級與底層民眾可能承受更大沖擊,更多人陷入貧困,從而為美國民粹主義的再度復興提供土壤。
![]()
特朗普。新華社發
據悉,當地時間11月4日,美國國會參議院第14次嘗試推進一項已獲眾議院通過的臨時撥款法案,以維持聯邦政府正常運轉,但相關程序性投票未能獲得推進該法案所需的60票。
這導致引發政府“停擺”的財政僵局延續,甚至于美東時間5日零時刷新成為美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停擺”。此次“停擺”在民航、食品、醫療等領域造成的破壞性影響將持續擴大。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講師陳征向南都記者指出,在受影響的領域中,航運運輸及需政府協作運作的部門所受沖擊最為顯著。從此次“停擺”中可以看出,建制派所代表的“新自由主義”模式——無論是在國際秩序構建還是國內治理方面——均已顯現失敗跡象。未來美國社會的中產階級與底層民眾可能承受更大沖擊,更多人陷入貧困,從而為美國民粹主義的再度復興提供土壤。底層民眾對建制派政策及貧困現狀的不滿,都會引發他們對經濟與財富進行再分配的訴求。
“當前美國經濟狀況的惡化,也促使左翼民粹力量覺醒并壯大。例如,在最近的紐約市長選舉中,34歲代表左翼民粹的候選人佐赫蘭·馬姆達尼成功當選,而民主黨建制派最初支持的科莫——來自盤踞紐約政壇數十年的政治家族——不僅在黨內初選中落敗,即便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選仍未能成功。這表明民主黨內部也將進一步激化并左轉,而共和黨則持續右轉,美國政治極化現象將更為嚴重,民粹主義力量也將更為強大。”陳征說。
在其看來,未來,特朗普團隊大概率會堅持強硬立場,不采取任何妥協行動。民主黨提出的條件核心在于維護“奧巴馬醫改”,而特朗普則持極端反對態度。這種對立既源于特朗普與奧巴馬的個人恩怨,也涉及特朗普政策中的種族主義底色。此外,局勢的持續惡化有助于打擊民主黨的基本盤,并使國會與聯邦政府中的“深層政府”陷入癱瘓,這均有利于特朗普鞏固總統權力。“除非民主黨主動讓步,否則特朗普不會有動力采取任何解決措施。”
采寫:南都N視頻記者 肖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