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陽信縣中醫醫院,有這樣一位年輕醫師——賈曉萌,她用精湛的針灸技藝與真誠的服務態度,為患者驅散病痛陰霾,用“針”與“心”搭建起醫患信任的橋梁,書寫著一段段溫暖的診療故事。
![]()
初遇:以針解頸憂,專業贏信任
2023年,剛完成規范化培訓的賈曉萌醫師,懷揣著對中醫診療的熱忱與嚴謹,正式踏上獨立行醫之路。不久后,劉女士因長期頸椎不適前來就診,她向賈曉萌醫師傾訴,頸肩時常發緊酸脹,伏案工作片刻便僵硬難耐,連簡單的轉頭動作都十分費力,此前嘗試多種緩解方法均收效甚微。
了解患者困擾后,賈曉萌醫師結合中醫辨證理論與臨床經驗,為劉女士制定個性化針灸治療方案。施針過程中,她始終遵循“輕、準、柔”的操作原則:進針前耐心與患者溝通,緩解其緊張情緒;操作時精準把控針刺角度與深度,最大限度減輕不適感。治療間隙,賈曉萌醫師還細致講解頸椎勞損的發病原因,手把手教劉女士日常護頸鍛煉技巧,并逐一解答她對治療周期、預期效果的疑問。
首次治療結束后,劉女士驚喜地說:“以前也做過針灸,這次居然沒什么痛感,賈醫生還把注意事項講得特別清楚,我心里踏實多了!”此后,劉女士的頸椎調理便“認準”了賈曉萌醫師。隨著復診次數增加,她的頸肩不適癥狀逐漸緩解,不僅能輕松伏案工作,日常活動也恢復自如。這場初遇,讓賈曉萌醫師更加堅定:中醫診療不僅是技術的傳遞,更是用真心陪伴患者戰勝病痛的過程。
再續:針艾結合治頑疾,自費購藥護健康
今年7月,一則特殊的求助消息讓賈曉萌醫師格外牽掛——曾因頸椎問題就診的劉女士,再次主動聯系,此次卻帶著腦梗后的康復訴求。彼時,劉女士腦梗已三月有余,左下肢乏力癥狀明顯,每日清晨醒來,雙手還會出現僵硬發麻的情況,需稍作活動才能緩解;更讓她困擾的是,四肢常年冰涼,即便天氣轉暖也格外怕冷。
電話中,劉女士語氣懇切又帶著期盼:“賈醫生,您的針灸技術我信得過,我現在這個情況,針灸還能治好嗎?”從言語間,賈曉萌醫師感受到患者對康復的迫切渴望,更知曉劉女士對自身健康要求極高,一心想恢復到病前行動自如的狀態。這份沉甸甸的信任,讓賈曉萌醫師不敢有絲毫怠慢。
7月15日起,賈曉萌醫師結合劉女士的病情與體質,為其制定“針刺+艾柱灸”的綜合治療方案,通過疏通經絡、溫通氣血,逐步改善肢體功能。治療數日后,劉女士反饋癥狀有所減輕,但賈曉萌醫師并未停下優化方案的腳步——結合她“四肢寒涼、畏寒”的體質特點,判斷需進一步加強溫陽散寒功效,遂決定將艾柱灸調整為隔物灸,并親自調配艾灸專用藥粉。
調配藥粉時,賈曉萌醫師發現配方中兩味關鍵中藥材本院暫缺。為不耽誤患者治療進度,她當即自掏腰包購置,并利用休息時間在診室細細研磨,確保藥粉質地均勻細膩,以充分發揮藥效。7月25日復診時,劉女士一見到賈曉萌醫師便笑著分享:“加上您配的藥粉后,明顯感覺腿更有勁了,早上起來手也沒那么僵了!”
8月6日,賈曉萌醫師突然收到劉女士發來的視頻:畫面里,劉女士步伐輕快,疾步向前行走,狀態與病前別無二致。視頻中,劉女士和家人激動的聲音傳來:“現在走路和以前一樣了!太感謝賈醫生了!”看著患者難掩欣喜的模樣,賈曉萌醫師心中滿是觸動。
對陽信縣中醫醫院的醫務工作者而言,患者的康復從不是一句簡單的“謝謝”,而是像這樣帶著生命力的反饋——它是對醫者所有付出最珍貴的認可,更是激勵全體醫護人員深耕中醫診療、守護群眾健康的最大動力。未來,陽信縣中醫醫院將繼續秉承“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以賈曉萌醫師為代表的醫護團隊,將用更精湛的醫術與更暖心的服務,為更多患者送去健康與希望。
記者 姚行彬 通訊員 程麗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